|
现在的年轻父母给孩子起名字时喜欢冠以复姓。这个复姓不是指“上官”“东方”那样的两字复姓,而是父姓叠加母姓,或者母姓在前,叠加父姓,如“赵钱”“孙李”之类。说实话,我也没能免俗,女儿还没出生,我就给她想好了名字,就叫“张陈雨雁”。 放在三十年前,这种情况就绝少。但我有幸(也许是不幸)遇到过一个,不过这个复姓不是一开始就用的,而是后来改的,还是那做女儿的自己改的。 那个女孩是我的小学同学。我现在还依稀记得她的模样,瘦瘦黑黑的,扎两根麻花辫,眼珠子很黑很亮,看人时死盯着人,眼皮都不眨一下。 她原本叫张丽娟,小学五年级时突然改名叫张李丽。我们都不清楚她为什么要改名,而且虽然改了名,我们仍习惯地叫她张丽娟。她很倔,我们叫张丽娟时她就不应,直到我们叫张李丽时她才肯应。 别看张李丽其貌不扬,在我们学校可是个名人。她出名完全是因为一次课间。我们学校是一个旧寺庙改建的,阴森森的,听说原先还有不少佛像,“破四旧”时全被砸毁了。那次课间我们正在操场上玩,操场原先是李家的坟地,直到那时还有不少没削平的坟头,坟头间还长着野草。突然有人惊叫,蛇,蛇。我们忙凑过去看,果然一条小青蛇在草丛中快速游走。大家平时很少看到蛇,也不清楚这条蛇是否有毒,看到它游近了,就哇哇乱叫着惊恐地跑开。但好奇心作祟,又不舍得跑远,很快就又小心地聚拢过来。 突然听到有人说,快去叫张丽娟,她会抓蛇。 正吵嚷着,就看到张李丽从人堆中挤了进来。她弯下腰聚精会神地盯着小蛇看了一会儿。小蛇仿佛也意识到了危险,停下来,盘起身子探着头盯着她看,嘴里还吐着长长的信子。突然,谁也没看清楚她是怎么下手的,蛇已经抓在她手里了,蛇尾巴还在空中一个劲胡乱舞动。抓到蛇后她径直回教室,大家起着哄随她往教室跑,看到她把蛇塞进了一个玻璃瓶子里,随即塞上了盖子。就在这时,上课铃声响起,大家一哄而散。 这次抓蛇的经历给我印象太深刻了,让我对她刮目相看。回到家后,我绘声绘色把整个经过讲给我妈听。我妈正在烙馍,头也不回地说,张丽娟她妈常年有病,用蛇治病是偏方,所以她才会抓蛇。说完又连带着训斥我,看看人家,再看看你自己,天天就只知道玩! 我知道张李丽她妈有病。印象中她妈经常坐在家门口,见到有人经过就有气无力地打个招呼。一次我和我妈从她们家门前经过,她也跟我妈打招呼。我妈就停下来问她的病情,她叹口气说,也就这样熬着呗,找了那么多先生,都没什么用。我妈也就无奈地陪着她叹了口气,又无力地安慰了她几句。临走,我看到张李丽她妈苍白的脸上强挤出一丝笑容,似乎很不舍得我妈这么快就走。 走得稍远了,我回头看了一眼,看到她还站在她家门口,往我们的方向看。 我问我妈,她是谁? 我妈说,你不认识?张丽娟她妈。张丽娟不是你同学吗? 我说,我没跟她说过话。 确实是,那时候不只是张李丽,我跟大多数女生都没说过话。但自从见识过张李丽高超的抓蛇手艺后,我开始留意起她。站在我家屋顶就可以看到她家的屋顶,我多次注意到她在屋顶上干活,瘦小的身影不是在大太阳下面翻晒麦子,就是在黄昏时分匆匆忙忙地收衣服。 她改姓名这件事对于我始终是个谜,谁问她也不说,直到初一下学期谜底才揭开。初中我们还是同学,那个学期学校组织我们参加一个全县范围内的作文竞赛,作文题目是“老师,我想告诉你一个秘密”。我抓耳挠腮无处下笔,我有什么秘密想告诉老师呢?完全没有。我只能胡编乱造交差了事。但是等发布获奖结果时,我仍妄图侥幸获奖————当然没有,不过真正让我意外的是,平时作文并不起眼的张李丽竟然获得了全县一等奖。我不仅是吃惊,简直是嫉妒了。 可是在全校大会上,听她在主席台上读完她的作文后我的妒意就消失了。原来她要告诉老师的秘密就是她为什么要改名字。她在作文里写道,他父亲是倒插门,原本说好生了孩子要姓女方家的姓,也就是李,但女儿出生后,他心有不甘,就还用了张姓。因为这事,他与岳父一家大吵过几架,搬出了李家,另外盖了房子。虽然搬走了,但事情并没了结,时不时地,岳父一家还会找上门来大吵大闹,还因此打过几次架。夹在中间,母亲和张李丽都很为难,母亲的病很有可能与此也有关系。张李丽长大懂事后,突然想到可以通过改名字化解两家的矛盾,就自作主张把名字由“张丽娟”改为了复姓的“张李丽”,任谁打骂都不肯再改回去………… 读到后来,张李丽边读边抽泣着流泪。主席台下面也是“嘤嘤”的哭声一片,大家都被她的作文感动了。我虽然强忍着没有哭,但眼泪也一直在眼眶里打转。 不知怎地,村里的大人也都知道了她作文获奖的事,还知道了她作文的内容。她们谈起来,都一个劲儿叹息,说这孩子真不容易,也有心。 她后来的情况怎样了,我完全不知道。印象中似乎初中毕业后就再也没有见过她。我后来问过我妈一次,似乎她已嫁人了。我吃了一惊,那时我才刚上大学。 大二暑假,我回家途中绕道去漯河看望杨先生。那时杨先生还住在漯河的一栋别墅里。 院子里有狗,冲着我一个劲狂吠。院门后立刻闪出一个人,先是狐疑地瞅了瞅我。我忙说,我是来看望杨先生的………… 他哦了一声,忙喝住狗。转身给我开了铁栅门。 杨先生在吗?我边进门边问。 在,在。他快活地说。 我说是来看望杨先生,却一住住了两三天。杨先生一直挽留我,我也就住下了。也因此与看门的老杨熟了。 老杨五十岁上下年纪,身子精瘦。他除了负责看门,还要侍弄院子里那几垄青菜。院子虽不算大,但种了好几垄黄瓜、西红柿,每天都可以摘一小盆,够晚上加道菜了。 没事时,老杨也会跟我聊几句。 他说,听说你是西庄的? 我说,是。 他说,你们村的张李丽你认不认识? 我说,咋不认识?我跟她是同学。家也不远,就隔条街。 老杨咧开嘴,笑了笑,脸上都是褶子,说,她现在是俺儿媳妇。 我正诧异他怎么会提起张李丽,这下明白了,也有点吃惊。 她现在还好吧?我问老杨。 老杨说,好着呢,可能干。 有孩子了吗? 有了,都快两岁了。 老杨乐呵呵地笑着。其实我不用问,也猜得出张李丽应该过得还不错,既然公公对她如此满意。可是我突然想到,她应该跟我同岁,那么这时也不过刚满二十岁而已,可她已经有了孩子………… 我本想讲讲张李丽抓蛇和改名字的故事,话已经到了嘴边,还是又憋了回去。 (张遂涛 作者单位:厦门市公安局)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