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3月6日讯 在远离城市喧嚣的宁德某县城,有一个休闲农家乐,店内炊烟袅袅、欢声笑语,店外是青葱的山谷、幽静的田野,傍晚将落的余阳为这家农家乐镀上一层金色的外衣。诗和远方的惬意,是来到这里游客共同追求的目标。 农家乐的老板李某是宁德监狱的刑释人员,他原本也没想到自己回归社会之后还会拥有这样一家农家乐。他的故事,要从2018年说起。 迷失在纸醉金迷中 年轻的李某跟着亲戚到上海等地做生意,赚了一些钱。一线城市的富丽繁华使他迷失其中,抱着“一夜暴富”的想法,他将钱投入赌博中,“那时想来钱快,选择了赌,后来没钱赌了,就走上歪路”。贪财好赌,游手好闲,李某先后三次因犯开设赌场罪、信用卡诈骗罪锒铛入狱。 在宁德监狱服刑初期,严格的监规纪律约束着李某。“他在外头游手好闲惯了,不适应纪律的严格约束,小违规不断。”民警回忆道。三次服刑经历,使李某对监狱改造很了解,逃避改造的方法层出不穷。如何在刑期中改变李某的金钱观,成为民警教育改造的重点。 民警范永城、杨弘着手对他实施针对性转化方案。在个别谈话初期,民警通过监管,强调身份意识,总结其近期改造表现,再辅助以法律常识教育、认罪悔罪教育、心理辅导、亲情教育等多方面教育,引导李某正确认识自己的罪行,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多次谈话与教育渐渐起了作用,李某不再耍“小聪明”逃避改造,而是主动投入到习艺劳动中。在完成日常改造之余,他还拿起吉他加入监区音乐兴趣小组,丰富自己的改造生活。 没有一技之长却想拥有钱财,沉迷在金钱满足的快感中,是大部分财产刑服刑人员犯罪的根源。“我们引入短视频平台上的创业小故事,让他们阅读创业书籍,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与职业意识。”杨弘说。视频课堂上,李某看着视频中主人公的创业历程,内心有所触动………… 在民警孜孜不倦的教育引导下,李某逐渐认识到自己的犯罪行为对家人以及社会造成的伤害,观念发生转变。亲情的辅助,也使他的家庭责任意识逐渐树立起来,改造向好。 希望在改造之中 在一次谈话中,民警了解到李某入狱前曾与宁德某县城村庄签订承包合同、兴办农家乐,可因为合同不规范而存在经济纠纷,农庄处于亏损状态,无人管理。面对这“一地鸡毛”,服刑中的李某茫然无措。 为此,民警向李某家人了解情况,询问合同进展,帮其搜寻相关的法律文书。在民警的帮助下,李某重新振作,自学《合同法》等法律,在学习查证与资料收集的过程中,逐渐明晰承包合同中存在的问题,并写信向相关部门求助。 在当地公安机关、市场监管局的协调下,李某在回归社会前和村庄、县城相关部门达成合作意向。“我没想过,在监狱内可以解决我的合同纠纷,太感谢警官了。”李某感激道。合同问题解决了,李某的改造之路也越走越顺,不久他因改造成绩优秀获得了减刑,于2020年12月回归社会。 发展在来之不易中 回家之后,李某在自己的努力下,把幽静避世的农家乐发展成当地规模化、生态化的乡村旅游之处。“我创办的是一家集垂钓、烧烤、真人CS、游泳池于一体的农家乐,占地面积约200亩,很欢迎来自各地的游客前来游玩。” 李某的转变为家庭带来了稳定的收入,他也常向回访民警分享新生之后的生活。据了解,在李某与同伴的辛勤经营下,农家乐生意越来越好,精心设计的农家菜谱、精彩刺激的游玩体验,受到村民与游客的一致称赞。 如果说服刑人员入监服刑是认罪悔罪、矫治转化的开始,那么刑满释放就是洗涤罪恶、重获新生的起点。如今的李某事业稳定、家庭幸福。“希望他能够珍惜现在的生活,向光明的未来不懈前行。”回访民警祝福道。 (潘雯君)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