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氏祠堂里一片沉寂。我们手里执着三根香火,神情凝重。金佬伯公已近百岁,须发皆白,颤巍巍地捧着一块崭新乌黑的神主牌,上面赫然写着“戴氏长龄公第二十九世孙戴云祥”两竖排字————这是我亲大伯,解放前被抓壮丁到台湾,后来辗转联系上了,两家越走越亲,谁知去年六月竟撒手西去!而因为疫情,我们竟无法亲往吊唁! “亲人,来归啊————”金佬伯公扯起嗓子喊。年过八旬的父亲、小姑禁不住老泪纵横,我的眼圈也红了………… 作为长房长孙,大伯从小受到无限宠爱,单从他的小名便可见一斑:根根————戴家的根呀!然而1948年秋天,这条根刚满十六岁被国民党抓壮丁抓到台湾去了! 经常有小道消息传来,有说他逃去厦门的,还有说他被打死了…………奶奶的心在希望与失望的交替中被折磨得鲜血淋漓,每到年节里,看着那个空空的座位空空的碗,全家人都食不知味………… 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两岸交流渐渐多了,大伯才辗转托人捎了口信回来:他跟着国民党败逃到了台湾,在一家电子厂打工,过得马马虎虎。“根根还活着!”年过古稀的奶奶高兴得撩起围裙直擦眼泪。爷爷已经过世,家里便悄悄和大伯搭上线,让大伯回家一趟。 那年,我刚上小学,正月初六,全家喜笑颜开,杀了一头大肥猪,家内外都挤满了人:杀鸡宰鸭的,搬桌摆椅的,烧水做饭的,笑语喧天。 临近中午,一大群人簇拥着两位衣着光鲜的客人走近来:“快快快,亲人回来了啊!” “根根,我的根根…………”奶奶嘶哑着嗓子叫。 “姆妈!我回来了!”大伯的眼泪喷涌而出,紧走两步进了门槛,按客家人的习俗跨过一个火盆,“扑通”一声跪在奶奶面前。母子俩抱头痛哭,仿佛要把所有的思念和苦楚全哭出来:隔了三十多年啊,昔日的少年有了白发,盼归的母亲早已老眼昏花………… 大伯扶着奶奶、伯娓牵着我游遍了整个三洲,听他们边走边回忆:他读过书的小学中学、他放过牛砍过柴偷过地瓜的田野山冈…………难得回家,我们总以为他至少要住上十天半个月。谁知,才过了三天,大伯就嗫嚅着跟我们道别:“她说,太不习惯了…………” 奶奶气得躺倒在床上:“这个白眼狼,真的是讨了老婆忘了娘哟!” 在城里工作的父亲和叔叔轮番解劝:“姆妈,真不怪嫂子,我们家里条件不好,人家怎么吃得好睡得好…………” 大伯娓逃也似的背影深深地刺痛了一家人,家里只父亲和叔叔领份微薄的工资,收入少负担重,更无力翻新房屋。大家好几年都没再提邀请他们回乡的事儿,只年节下在电话里互相问候祝福。 后来,小村里的人腰包都慢慢鼓了起来。我们家盖了三层小楼。装修好后,父亲代表全家豪气冲天地挂电话给大伯:“大哥,来归啊!这次啊,保管你和嫂子来了就不想回去啦!” 电话那头的大伯却声音低沉格外失落:“老弟,你嫂子不小心摔了一跤,中风了,躺倒在床上了…………” “告诉他,我…………很好!不要挂牵!”年过九十的奶奶已经半瘫在床,日盼夜盼再见大儿子一面,这时却使出全身力气大喊,一背转身,两行眼泪滚滚而下。 整整过了六年,大伯娓能慢慢驾驶着电动轮椅四处走走。奶奶却在2009年的一天深夜,沙哑着嗓子喊了半夜:“根根,来归啊…………”凌晨时分病逝了。 大伯、伯娓和堂兄匆匆赶回来奔丧。一见到爷爷奶奶并排的墓,大伯跪下抱着墓碑哭得撕心裂肺………… 我们扶着伯娓颤巍巍地行礼,再搀扶起哀痛欲绝的大伯烧香照烛。看着白发苍苍的大伯在火光中老泪纵横,我内心一酸,仿佛又看见了奶奶那双泪光盈盈的眼………… 大伯、伯娓和堂兄这次住了半个多月,我们开车载他们到各处转悠,边走边回忆———— 这条连接长汀与三洲的快速通道,修建于四年前,仅需二十几分钟。 这座褚红色的大人岭,曾经被砍伐一空成了“光头岭”, 如今变成了郁郁葱葱的“花果山”。 这个名为“枣树洼”的小山凹,原先只随意生长些水稻芋头,而今建成国家湿地公园,游人络绎不绝,小镇整日里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大伯、伯娓边走边感叹:“好啊好啊!没想到这才几年工夫,就大变样了…………” 临回台湾前,大伯伯娓笑着说:“一个小村庄都变得这么美了,整个中国的变化该有多大啊!我们商量好了,回去再帮忙带两年孙子,就回来养老,到全国各地去走走看看!” 我们都欢畅地笑了,却实在没想到,这一别竟成了永别!等大伯孙子大了,伯娓病情又恶化了;等把伯娓伺候“上山”,他自己也油尽灯枯了! 遵照大伯的遗嘱,堂兄护送大伯的骨灰回来老家,安葬在爷爷奶奶墓旁。“父亲说,只能死后多陪陪爷爷奶奶了!”堂兄泣不成声,“父亲还说,要让我们带孩子多来大陆走走看看,和大家多联络感情,这儿,才是我们的根啊!” “亲人,来归啊!”我跟着叔公他们深情地喊————海峡对岸的亲人啊,早点来归,快点来归,千万别等到青丝变白发,别等到阴阳两相隔啊!在晶莹的泪光中,我仿佛看到,大伯微笑着来归,身后是海峡对岸千千万万的同胞………… (戴春兰)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