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法治报,让新闻离你更近!
2023-04-23 16:42:35

书店,尘世中的灯塔

作者:   来源:福建法治报   责任编辑:

如果说一本书是一盏灯,书的作者是燃灯者的话,那么聚集着许多书的书店就是一座灯塔。每到一个新的地方,我总会忙里偷闲地到书店逛逛,这种寻访像是一趟探索未知的旅程。对我来说,书店成了一个时常挂在心中的必然去处。甚至可以说,书店成了我去某一个城市的诱因。

话虽如此,位于惠安县螺城镇中山北街上的新华书店依然是我最感亲切的书店。书店所在的位置可谓文风浓郁,惠安县文庙近在咫尺,惠安县教师进修学校在几米之外,书店斜对面便是百年老校惠安实小。跨过开阔敞亮的店门,右拐走到尽头,最靠墙的一排书柜摆放的是文学、历史、社科类书籍,柜前的空间是我时常驻足之地。翻开心仪的书籍,进入文字的世界里,窗外的嘈杂与我无关,内心的焦灼暂时消去,唯余一片宁静。清人石玉昆的《包公传》与文学评论家林岗的《漫识手记》正是新近从店里购得的好书,它们被我摆放桌上已近一个月,常与安坐书桌前的我相看两不厌,如莫逆于心的老友一般。每每看见满屋好书,我总会意识到,买回来的何止是书?买回来即唤回来,唤回对历史人物的好奇、唤回对先生之风的崇敬、唤回期许已久的宁静。

到书店有时候也只是逛而已,逛逛看看并不买。不是特意不买,而是没有喜欢的就不买。逡巡一番,犹如“书店巡阅使”,带着自诩的雅号流连一番随即离开。离开时并不恋恋不舍,得空时、有心事皆可再来。如此说来,逛书店已不仅是一种习惯,它已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既如此,书店就不仅是购书的场所,对我来讲已然上升为一个精神场域。不买书时,只要身在书店里,即可觅得宁静。在单位里工作中沉滞多日,再到书店里来,如到洞天福地,常会心生长恨宁静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的慨叹。

有时候并不进去,只是急着赶往他处的路过,我也得看向里间,看看站在那排书柜前的背影,是高大还是瘦削、是挺拔亦或不挺拔。有时也看看他们的侧脸,多少次我心满意足于这为我独有的观察角度。年老的他或年轻的她,年老的她或年轻的他,都是我的同道。看过他们的背影或侧脸之后,我常会这么想。以后可能在某个场合会无意中遇见的同道,或者此生永无相见之缘的同道,是书籍是书店把我和他和她连结在一起,在社会这个大网络中织就一张小小却错综复杂的书香之网。

书籍当然是重要的,否则书店便不复存在。书是书店的源头,书店是书的存放与展示空间。相较于书房而言,书店更显其开放性。书店有言说的广阔空间,它指向熙来攘往的所有人。故而尽管视书店为灯塔已多年,我依然常常琢磨着:书店的存在对现代人到底意味着什么。

书店,至少意味着以下这些。

这个灯塔散发出的光芒,暗示着我们,每一个擦肩而过的陌生人,都不是与我们毫无瓜葛的。人同此心。别人的歌哭啼笑,都与我们生命中的某一个阶段、某一个阶段中的某一种情感有着相似的节奏。在书店里,我们常因在不同时刻翻阅某本书而产生共鸣。这份共鸣我不知,你不知,唯有书籍知道。在书店之外的广阔空间里,我们常因目睹某些人的命运而悲欣交集。书店便是特意为了心之柔软而存在的。在这里,静静地咀嚼人世的无奈、痛楚、悲哀,它们貌似寄存在于别的血肉之躯里,实则与我们息息相关。可以说,这座灯塔是高贵的、非同寻常的。

此外,这座灯塔照出的不仅是依稀可寻、隐约可见的高贵,它当下的窘困折射出的是现代人的精神困境,它是一座已经敲响警钟的灯塔。沦为物质的奴役已不是个例而是多数人共有的处境,是的,多数人无暇顾及内心的精神需求。人之幸福,如果没有心灵来呼应,单凭物质的丰盛是无法实现的。书店如灯塔般的存在,就是提醒芸芸众生,要给心灵留一片足够休憩的绿荫,才有拥抱幸福的可能。

令我担忧的是,成长于网络时代的青少年以后罕有与书店有关的回忆。这一代人中的爱书之人,习惯于网上购书,极少涉足实体书店。因此,这也是值得期待的,这部分数量庞大、正处于上升阶段的人群,正是书店立足现实、提升品味并扩大宣传的最大原因。让这部分人对书店心生牵挂,让逛书店成为他们的习惯,不仅有利于书店的长远发展,对推动全民阅读社会的建立亦有深远的意义。

(张家鸿)

头条推荐
热图推荐
精华推荐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