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厦门市公安局灌口派出所扎实开展主题教育,以学促干,倾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群众走失 暖心护归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5月12日讯 女孩不见了,母亲报警求助,厦门市公安局灌口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巡防队伍、群防群治力量、热心群众一齐发力,两小时后,终于在20多公里外的同安区西柯镇找到“逃学”的女孩……针对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灌口派出所始终“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今年来,灌口派出所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落实“派出所主防”理念,推动“两队一室”警务运行机制改革,依靠综合指挥室“最强大脑”、“三级巡防”机制、群防群治力量,让走失人员更快找到安全回家路。 警情响起 “最强大脑”快速运转 “孩子没去上学,不知道上哪去了。”4月6日上午10时30分,市民陈女士到厦门市公安局灌口派出所报警。原来,陈女士上五年级的女儿一向乖巧听话,当天突然不见了,她急得直跺脚。 一刻也不能耽误!接到“女孩走失”的警情后,灌口派出所综合指挥室牵引各岗位人员,有条不紊地忙了起来。副所长林志兴是当天的指挥长,负责指挥调度。 “会不会是去同学家玩了?”平日里,陈女士对女孩很严厉,一起玩耍的同学、朋友,她都要一一“把关”。 根据陈女士提供的线索,民警从女孩的社会关系入手,逐一查找。“她有没有微信、QQ之类的?”陈女士表示“都没有,我从来不让她玩这些”。 找到迷路的女孩 研判没有进展,但视频巡查传来好消息。10时51分,视频巡查人员定位到女孩出现在菜市场附近,随后上了开往同安西柯镇的公交车。 林志兴提醒值班人员,若2个小时后还未找到女孩,要将警情录入系统。 灌口派出所高度重视未成年人走失警情,制定了详细的处置规范。“强调民警首接责任、警情及时录入等,确保走失警情‘跟盯’到底。”灌口派出所综合指挥室的负责人何小萍介绍说。 “陈清洲”坐镇 线上线下双向发力 在灌口派出所,有个“陈清洲工作室”。陈清洲是时代楷模、最美奋斗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一级英雄模范。灌口派出所是他曾经奋斗的地方,如今他又回到灌口派出所,像老师傅一样,为民警遇到的疑难杂症“把脉开方”。 当天,陈清洲在得知女孩走失后,立即上线微博,在他的“清洲寻人”微博专栏里发布博文:“一名穿着黑色上衣,灰色裤子,背着书包的女孩在集美灌口走失,请大家帮忙扩散。”随后,网友上演接力寻人。 “小女孩疑似出现在同安区”,不一会儿,陈清洲收到网友私信。视频侦查员再次接棒,定位小女孩在同安的位置。同时,指挥员调动社区民警、巡逻队员,准备往同安方向赶去。 民警吕吉安赶到同安后,根据后台的研判指示,在一商业街找到了走失的女孩。“我妈管我太严了,出来散散心。”面对民警的耐心询问,小女孩说出自己出走的原因。 吕吉安将女孩带回家后,把陈女士拉到一旁,单独聊了起来。“孩子现在在叛逆期,要注意安全问题,但也不能‘管太死’,多给孩子一些空间。” 陈清洲经常为灌口派出所民警进行培训、指导。他说,对于部分未成年人走失,往往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我们不仅要帮忙找回孩子,还要更进一步帮助家长认识到症结所在,防止事件再次发生。” 专群联动 铺就平安回家之路 微博寻人,群众接力,在寻找走失女孩时发挥大作用。“上学时间看见学生背着书包、穿着校服在路上闲逛,就要注意了。”陈清洲在线上线下发展出一批“线人”。灌口派出所也培育了“反诈大妈”“暴走队”、物业保安等16支群防群治队伍,他们利用微信群扩散寻人信息,和屯警路面的巡防队伍协同配合,让走失人员尽快平安回家。 3月19日,美科安防科技公司保安发现一位老人拄着拐杖坐在公司附近的石墩上。上前询问得知,老人是贵州人,随儿子居住在灌口,“出来走走,就不知道怎么回去了。”保安通过灌口派出所的群防群治微信群上报情况后,不一会儿,附近的巡逻队员就赶来了。 找到迷路的女孩 出来散步、买菜,却忘了回家路。针对这些易走失的老人,灌口派出所建立易走失人员名单,并进行数字建模。“当老人远离居住地时,后台会向社区民警发出预警,提前预判。”社区民警江沅林解释道。 易走失老人名单也下发给了群防群治队伍。菜市场摊主林柳青是“反诈大妈”,不仅经常给顾客念叨“反诈”小知识,还主动为民警提供走失线索。 “我每次看到这老太太在菜市场门口坐着,就知道她肯定是迷路了。”林柳青说。她口中的老太太住在安仁里小区,已经80多岁了。她经常往几公里外的灌口菜市场跑,可是每次都找不着回家的路。 接到“大妈”们的线索,民警一边通知老太太的家人,一边让附近的巡逻队员赶到现场,保证老太太的安全。 今年来,灌口派出所救助走失儿童、老人共97名,为走失人员铺就了一条平安回家路。 (本报记者 余晶 通讯员 付邦恕)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