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满”这词,读来有一种清润饱满的温柔之美,《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由此可见,万物在小满时节是小得盈满的。有诗云“枇杷黄后杨梅紫,正是农家小满天”,我联想到家乡苏州洞庭东、西山岛上,漫坡的杨梅树上,一颗颗乌紫饱满的杨梅盈满枝头。 此时,在家乡的街头巷尾,隔几处就能看到村妇挎着竹篮,里面盛满一颗颗水汪汪、紫悠悠的杨梅,篮子上面盖着新鲜的蕨叶,煞是诱人。 “南方珍果,首推杨梅”,大文豪苏东坡一生颠沛流离,却因祸得福尝了不少天南地北的美食,比如,他流放岭南时,闲来无事,逛至罗浮山脚下,尝吃了几颗新鲜荔枝,欢喜得不得了,诗兴大发,随口吟出“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佳句流传千古。后来,他又去江南做官,初夏时节,尝了当地特产杨梅,居然“移情别恋”起来,话锋一转,“客有言闽广荔枝何物可对者,或对西凉葡萄,予以为未若吴越杨梅。”言下之意,比起荔枝,老夫我更爱杨梅! 提起吴越杨梅,名气最响的莫过于浙江仙居东魁杨梅。仙居,美其名曰神仙居住的地方,好山好水好杨梅,一个个头足有乒乓球那么大,果肉厚实,曾在香港超市售出一美元一颗的高价。我家乡洞庭山所产之杨梅,个头虽远不及东魁杨梅,可浓缩是精华。且口感细腻,嫩如二八少女,一掐就出水。家乡除了紫红杨梅,还有一种白杨梅,就像老虎里的白老虎,得了白化病的变种,亦成了稀有品种,物以稀为贵,口感更胜寻常杨梅。难怪“山中宰相”王鳌不惜纡尊降贵为家乡杨梅打广告:“杨梅为吴中佳果,味不减闽中荔枝。” 某年初夏,清代美食家李渔病到半死不活,彼时新鲜水果杨梅上市了,听闻屋外杨梅叫卖声,这位“头号吃货达人”馋得哈喇子流了一地,不管不顾跑出去称了好几斤,顾不得“杨梅性热,不可食用”的医嘱,一口气全落肚中,五脏六腑顿时心通气顺,似打通任督二脉,病居然不药而愈了。 古人有诗: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窃以为,那是因为杨贵妃没吃过杨梅,有一位“梅粉”写道“若是太真得此味,荔枝焉得到长安”。众所周知,荔枝是出了名的难储存,“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然杨梅更娇嫩,早上刚从树上摘下,下午就变味,幸好杨妃无缘邂逅杨梅,否则,老李这等“宠妻狂魔”,做出迁都江南的出格之举亦未可知也。 所以吃杨梅,最讲究一个新鲜,母亲用盐水浸泡杨梅,一颗颗捞起来,盛放在白瓷盘里,宛若一颗颗玛瑙,甜中略带酸,一边追剧一边吃,不知不觉一盘下肚,仍意犹未尽。这样的吃法太过斯文,不过瘾。最为快意的吃法索性爬上杨梅树,一颗颗现摘现吃,有点类似于孙猴子入王母娘娘的蟠桃园摘桃吃。 杨梅入馔,做成一道道佳肴,亦不失为一种诗意的吃法。我祖父在世时,入了小满,杨梅上市,家中厨佣别出心裁做出杨梅烧排骨,炖好或炸好的排骨用杨梅翻炒收汁即可入盘,杨梅酸甜,和肉类搭配,去腥解腻,这道菜看起来红亮显眼,闻起来果香十足,《本草纲目》有“杨梅可止渴、和五脏、能涤肠胃、除烦愦恶气”之效用,杨梅入菜,端的是清新开胃。 好友是洞庭东山北望村人,那里的百年杨梅老树一棵接一棵,小满至,漫山遍野的杨梅星星点点,乌紫撩人。好友以杨梅入肴,做了杨梅烤仔排、杨梅淋大黄鱼、杨梅焖鸡翅招待客人,酒足饭饱,坐在杨梅树下闭目养神,此时一颗颗熟透的杨梅滚落在地上,捡起来一口一颗往嘴里抛,清甜中带着一丝酸爽,消食去腻,不知不觉,发现酸倒了大牙。说来也奇,我幼年极爱荔枝,成年却更喜杨梅,较之纯甜的荔枝,杨梅那微酸的口感更令人欲罢不能。 古有曹孟德青梅煮酒论英雄,今人用杨梅泡酒。在我家乡,杨梅熟了,几乎家家户户都备好一瓶自制的杨梅酒,一不小心吃坏了肚子,只要喝两口,立马止泻,比任何中西药都管用,且无任何副作用。 梅子做酒,十里清欢。在这农家小满天,吃几颗杨梅,喝几口梅酒,整个夏天也立马清爽诗意起来。 (申功晶)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