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法治报,让新闻离你更近!
2023-05-29 11:01:49

走近省未成年犯管教所第一管区第一分管区分管区长、三级警长左振海

作者:   来源:福建法治报   责任编辑:

从“一滴水”精神中汲取教育改造力量

——走近省未成年犯管教所第一管区第一分管区分管区长、三级警长左振海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5月29日讯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能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省未成年犯管教所第一管区第一分管区分管区长、三级警长左振海,扎根基层14年,积极探索新时代未成年犯教育改造之路。

他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创新未成年犯教育改造方法,充分利用“正激励”措施,创造性提出“七个一”特色教育改造内容,用艺术浇灌未成年犯贫瘠的心灵,是他们口中亲切的“左老师”。

从警以来,他所在的普法团队获“福建省五四青年集体”荣誉,所在的管区被授予“省级青年文明号”“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等荣誉,个人也获得“优秀公务员”“优秀分管区长”“全省监狱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省直机关建功十四五、谱写新篇章主题实践活动先进个人”等称号。近日,在司法部全国监狱戒毒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上,他又获得了“全国监狱先进个人”称号。

左振海(中)教未成年犯们进行剪纸创作

制度是硬性的

方式是温暖的

不放弃任何一个未成年犯,是分管区所有民警的共识,也是他们给予这些孩子的温暖。“日常中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向值班民警报告,解决不了的就来找我。”每一个新到分管区的未成年犯,都会在左振海的带领下一一认识分管区民警的名字和职务,“他们新到一个环境都是迷茫无助的。我们要做的就是给予他们安全感,让他们信任我们、安心接受教育改造。”对于“三无”人员,左振海则引导其他未成年犯捐赠日常用品,既培养他们的爱心,又让对方感受到分管区的温暖。

除了这些温馨关爱行动外,左振海还通过“接茬帮教”行动,进一步完善分管区未成年犯教育改造创新机制。“部分刑满释放后的未成年犯回到原住地后,我们也会继续和当地司法所联系,不仅要确认接收刑释人员,更要协助做好跟踪帮教。”左振海介绍道。

未成年犯林某在入狱前出过车祸,所幸被路过的老人所救,“当时孩子已经摔成脑震荡,只记得车祸大概位置。谈话中,我们了解到他一直很想找到救命恩人,我们也借此鼓励他积极改造,早日出监才有机会见到老人家”。

林某刑满释放后,左振海依旧没有停止寻找,“这是孩子的心愿,是他心里向善的种子,既然我们答应要帮他一起找,哪怕他已经出监了,我们也不能毁约。”最终,在林某原住地司法所的共同努力下,孩子取得了老人的联系方式。

“第一分管区关押着的都是未成年犯,刑期短,而且成年后就要调往其他管区,流动性也大……”了解情况、取得信任、个案分析等工作均需分管区民警们长期反复做,“左老师就像家长一样,细心关注着我们。不管什么事情,只要在合理范围内,他都不会推脱。”左振海的口头禅“没事有我”,给了分管区内未成年犯们最大的安全感。

“一人一策”引导

取得良好成效

在左振海眼里,这些未成年犯最需要的就是正确引导和父母关注。“他们和成年犯不一样,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很容易被情绪所控制。十字绣、书法、绘画、剪纸……这些艺术矫正方式,都是为了磨练他们的心性,帮助他们改掉身上动不动就喊打喊杀的‘江湖恶习’。”左振海说。

令左振海印象深刻的是未成年犯马某的遭遇,出事后,家人均与他断绝了关系,“这对马某而言简直是灭顶之灾”。据了解,马某一家来福建打工,父母天天忙于生计,忽略了对马某的教育引导,“如果父母多关注马某的行为,及时纠正他的价值观,这个孩子也许就不会闯下大祸”。

起初,左振海用分管区座机联系马某父亲,可其一听是省未管所民警的来电,就立马挂断。一次不行就再来一次,打多了,马某的父亲一听到左振海的声音就挂断,再后来由于太过熟悉分管区电话,直接拒绝接听。没办法,左振海改用自己的手机联系:“您别挂,先听我说完!”见对方犹豫了,左振海赶紧一股脑地将孩子的情况和心愿转达,生怕来不及说完就被再次挂断电话。“你别被他骗了,他最会装。”“你错了,他现在已经不是这样的孩子了……”经过左振海的劝说,马父选择给孩子一次机会。

之后的每一次联系,左振海都让马某旁听,感受父亲对他改造生活的关心、对他努力新生的认可,“别看马某长得人高马大的,终究是小孩子心性,每次旁听,被教训了就哭得鼻涕眼泪直流,被夸奖了就咧着嘴笑”。如今,马某已经回家两年了,疫情期间左振海打电话回访时,他和父母的关系已经缓和了很多。

另一名未成年犯陶某,还未入监就让左振海提起了十二分精神:“弑母伤父,这孩子恐怕有暴力倾向,情况很严重啊!”收到卷宗后的他反反复复研究了多遍,发现案情并非他所想那般。“起因就是作文没写,他母亲拿皮带抽他。打下去的那一下,让多年强压教育带来的委屈和愤怒爆发了……”在法院,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还有被捅伤的父亲都极力为孩子辩解,请求轻判。

陶某刚来时,分管区民警十分重视,兼职心理咨询师民警及时与其进行谈话,了解其心理状况。“他很少讲话,就喜欢看书。”左振海于是以书为媒介,搭建了和陶某的沟通平台,并引导陶某制定阅读计划——借什么书、什么时候看完、看完什么感受,“平日,我们也会让他写写黑板报,和其他未成年犯分享自己的读书体会。世界读书日的时候,我们还将他的读后感投稿给了省图书馆。”

会见日时,陶某家长的表现也让左振海惊讶:“他父亲每次来都会拿个笔记本,记录孩子在里面生活怎么样、孩子需要什么、孩子说了什么……”孩子在反省自己错误的同时,家长也在反思自己的错误。左振海回忆道,会见现场总是哭成一片,“家长前脚刚和孩子隔着玻璃通电话,后脚还要跑来再问民警一遍孩子的情况如何”。

马某和陶某的案例只是分管区的冰山一角。在左振海和分管区民警的“一人一策”引导下,分管区内未成年犯改好率连年保持在99.6%以上。自2018年度以来,分管区已连续五年被评为“先进分管区”。

[page]

坚守从警初心

始终乐于奉献

在未成年犯心里,左振海是像家长一样的存在;在民警眼里,左振海更是顶梁柱。“农历除夕、元宵佳节等节假日,他都是主动顶上,让我们回家过节……”同事们好奇地问他,“家里嫂子没意见吗?”左振海避而不答:“岗位职责所在,首先要保证分管区的安全稳定。”

在与家人通电话的过程中,视频里总会有稚嫩的声音询问:“爸爸什么时候回来?”错过大儿子的幼升小,错过小儿子的周岁生日,三年未回山东老家探望父母的左振海深感愧疚。

然而,对待同事的家里事,左振海却十分上心。防控疫情期间,他联系每一个在家民警,询问情况,交接注意事项,发挥帮扶小组作用,积极做好警属的思想工作。单位民警干得安心,家人也更放心了。三年来,他参加封闭隔离执勤累计700多天,总是身先士卒,克服个人家庭困难,没有请过一次假。

到仓前街道麦园社区慰问孤寡老人,到福州三十中等学校开展“法治进校园”等普法宣传……高墙外,左振海也在努力践行新时代人民警察为人民的服务宗旨,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无偿献血、文明创建等活动。2018年以来,他通过普法为青少年“治未病”,共参与10多场法治宣讲,分发普法宣传手册1000多份,受众达2000多人。

(陈晓蓉 陈峥)

头条推荐
热图推荐
精华推荐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