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从海上来,站在晋江出海口的刺桐港期待着“风色既顺,一日千里”牵星过大洋,乘风破浪勇闯海外新世界。从刺桐港出发载着丝帛和瓷器经南海诸岛、印度尖端的锡兰,尔后一路高歌进入红海和波斯湾,究竟有多少刺桐商人留置“南洋”和“西洋”,我们今天无从统计。季风吹拂,全仗风势又迎来着不同国家好奇的眼光以及满载而归物产丰饶商品的蕃舶到达梦中的目的地————刺桐港。 这里为东方枢纽港口,梯航万国,竞渡千帆,贸迁四海,相继而来,不间于岁。在旅行者的眼中已成为一个令人惊叹的存在。“十洲文化”在这里交融,东西多元共生,是东西方各民族对话之路,也是沟通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通道,构筑成一条绵密的东西商品经济的交换网络。世界文明的诸多果实,它的开枝散叶,它的繁花似锦,都指向这一方热土————宋元泉州。 “苍官影里三州路,涨海声中万国商。”此诗为北宋太师、官至宰相的李邴所书,描写泉州南门外有三个小洲渚,名叫桥尾、外洲、蔡公洲,桨声阵阵,帆影幢幢,江水弥漫,一派芳草,古代泉州十景之一,俗称“三洲芳草”。天空晴朗,万里无云。这里的航行者向海而生,早已深谙以商为业,本想出海看看却不曾想到看遍了全世界。他们全球化下跑全球卖全球,妥妥地用一艘艘海船划出大大商贸朋友圈,一个个码头拼结出中古时代东方的第一大港,逐渐成为全球贸易中心,书写着叱咤风云的不朽海上传奇。一方水土养就一方性格,于未知中求生存。“行船跑马三分命。”大海既塑造了刺桐商人务实耐劳、勇于冒险的性格特质和一种向外闯荡的模式,又赋予了泉州人对于人生“尽人事、听天命”的豁达态度。回顾过去,重新发掘它的价值观,我们常常会为我们祖先的成就感到无比自豪。宋元泉州总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一个深深的烙印。文字无以描述,一直流落在时光的文献里。苏轼也称:“福建一路,以海商为业。”给老百姓带来福祉的舟船是海洋文明的载体,也是泉州人擅于以此为媒建立起广阔的贸易与移民网络与世界接轨,丰厚的利润又大大刺激着与世界经贸活动频繁交流,中国人首次大规模从事国际贸易而且没有中间商,至此从这里源源不断的中国制造驶向世界各地,渐渐形成一部阅读世界海洋贸易的教科书。 泉州是我国福建省东南部的丝路古城重要门户。《山海经·海内南经》曰“闽在海中”,说明瓯居海中。福建因其优越的地理条件,注定了在中国的海外交通与贸易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早在周秦时期,古越族就在此劳动生息。公元300年后的西晋,中原汉族臣子以及平民大批南迁,史称“永嘉衣冠南渡”。“晋江”、“洛阳”两条流入东海的河流记录了士大夫们与原住民一起共同开发建设这片海疆发展史。绚烂如刺桐花的往昔,刺桐港作为集群港的海外交通更加发达,南宋至元代,外港有后渚港、石湖港、蚶江港、安海港、围头港、永宁港,内港有法石港、圆通港。其中,承担着巨大吞吐量货运的刺桐港一跃成为世界最大的贸易港之一,尤其建立市舶司以后,免除苛征、减少和买、镇压海盗,这座蜚生海内外的“世界第一东方大港”也催生了生机勃勃的泉州“民营经济特区”。“商勤于贸易,则可以积财货。”商业的发达造就了开放的心态,古代波斯、中东文化的知识与工艺灌注于刺桐城,促使宋元泉州原本己经相当精致的文化更为多元多姿多彩,美得不可方物。高度繁荣和高度发展迅速形成国际化大都市的景象,“海滨邹鲁”揭示着孔孟之道创文明教育使宋元泉州进入全新“刺桐时代”的高光时刻。“泉,七闽之都会也。番货远物、异宝珍玩之所渊薮,殊方别域富商巨贾之所窟宅,号为天下最。” “秋来海有幽都雁,船到城添外国人。”在一年两次的东南季风的顺风相送下为“蕃商”们提供海上贸易的先天优势,空前畅通的海上丝绸之路也让独享殊荣的刺桐港进入了最繁盛的时期,高额利润叠加形成被后人称之为“天下之货仓”。古港发端于南朝、兴于唐、繁荣于宋元,我们借助历代文人和西方旅行家在著述、游记中对当年的盛况不吝描述,可以窥见古港的富贵与奢华,譬如“有蕃舶之饶,货物堆积如山”无比繁华的港口,进出口商品种类达330多种。摩洛哥来的伊本·白图泰点赞他所热爱美丽的街巷;远航的汪大渊却总是念念不忘刺桐城里的故土人情。这里遗迹处处令人神往,这里以丝、瓷、茶为大宗…………海外蕃客随丝路贸易而来的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对话在古城泉州润物细无声用爱表达着。 (洪泓)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