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法治报,让新闻离你更近!
2023-11-28 10:31:26

管“大事”的“小”书记邱俊: 微笑入心田 群众笑开颜

作者:   来源:福建法治报   责任编辑:

【人物名片】

邱俊,1989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2015年3月参加工作,现任厦门市公安局派出所社区警务队队长、一级警长,兼任育秀社区民警,曾先后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四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多次获得个人嘉奖,获评市公安局爱民敬业先进个人、厦门会晤“安保之星”、思明公安分局优秀共产党员、厦门市公安局首届十佳社区民警等。

稳重、靠谱、有拼劲,这是厦门市公安局派出所社区警务队队长邱俊给同事和辖区群众留下的印象。入警8年,邱俊扎根在社区一线,带着标志性的微笑深入社区走访,排查安全隐患,帮群众排忧解难,赢得了社区居民的认可,被亲切地称为“小邱书记”。

社区为家 他是贴心人

“人民警察,就得处处为群众着想,为群众办事,当社区民警更应该如此。”这是邱俊从警多年一直坚持的原则。

在一次工作中路过南桥巷时,邱俊突然闻到一股浓烈的液化气味道,循着气味找到一处住宅,发现房主是一位83岁的阿婆。“她没闻到家里煤气泄漏了,只是说头晕。”邱俊立即跑进阿婆家的厨房,检查后发现是液化气瓶连接液化气灶的软管老化破裂了,瓶装液化气正在不断泄漏。邱俊马上关闭液化气罐阀门,随后又自掏腰包买来金属软管换上,及时消除了安全隐患。

得知这一情况后,阿婆的子女多次盛赞邱俊的细心、体贴。当时,市领导也对此事给予了高度评价:“值得点赞,邱俊的事迹展示了厦门青年民警为民情怀,深入细致的平凡工作架起了警民温情之桥。”

邱俊到社区排查基础信息

发现一起,整改一片。邱俊在接下来的社区走访中,发现辖区老旧居民楼多是用瓶装液化气,不仅不安全,还经常因为送气工搬运气瓶上楼增加费用斗气,产生纠纷报警。邱俊与社区干部一起联系了燃气公司,排查有条件安装管道液化气的漏洞,通过逐户走访100多户居民,做了大量协调、说服工作,给老小区居民楼安装上了管道液化气。

“谢谢邱警官,多亏你了,这件事才顺利解决了。”辖区居民交口称赞,楼里通上了管道液化气,再也不用额外付费搬运气瓶上楼了。邱俊的责任心深深打动了社区群众,得到社区群众的认可和赞同。

为民解忧 他是暖心人

“是你让我重获新生!过了23年没有户口的日子,没想到还能重新上户口,太感谢你们了!”结束了23年“黑户”生涯的李华新(化名)紧紧握住邱俊的手,不停地对他表示感谢。

李华新是邱俊辖区的一名刑满释放人员。年轻时,李华新因犯罪被判刑,根据当时的户籍管理规定,户口要被注销,待出狱后再持相关证件到派出所恢复户口。出狱后,李华新却一时冲动将刑满释放证明撕毁,导致7次人口普查都无法落户。此后,李华新因为没有户口、没有身份证,找工作也四处碰壁。

邱俊走访社区时,脸上总带着他标志性的微笑

邱俊在一次基础信息排查中发现这一情况后,如何帮助李华新重新上户口被他记在心里。为此,邱俊特地找到李华新老邻居帮忙做笔录材料,又辗转去档案馆找法院的判决书和相关媒体报道,甚至找到已退休的社区书记核实……拿着四处收集来的材料形成调查报告,通过思明公安分局人口科专门开了协调会,邱俊终于帮李华新重新上了户口,办理了身份证。

其实,这样的为民奔走,只是邱俊用心用情为民解忧的一个缩影。“有了户口后,他不仅找到稳定的工作,还申请低保、住上保障性住房,办理了医社保卡。”邱俊笑着说,要用一件件小事拉近警民心,用一桩桩实事浓厚警民情。

[page]

一心为民 他是守护人

处理矛盾纠纷,对于社区民警来说是家常便饭,邱俊更是有自己的一套办法。“防范在早,化解在小。”邱俊深知化解纠纷的重要性。

今年10月,辖区居民尤女士带着一面印有“为民办实事 人民好警察”字样的锦旗来到派出所,将这面锦旗送到邱俊手中。这也是邱俊转岗到派出所担任社区警务队队长后不到3个月,收到的第一面锦旗。

邱俊向群众宣传反诈知识

原来,此前因政府建筑立面改造施工,导致路过的尤女士不慎摔倒,尤女士与施工方发生矛盾纠纷,施工方提出赔偿,但尤女士仍觉得不满意,双方矛盾不断激化。为了解决双方矛盾,邱俊上门拜访,给尤女士做思想工作。

“第一次上门时,差点吃了‘闭门羹’。”可邱俊依然保持着微笑,语气始终保持和蔼可亲,这让尤女士也不好意思将他拒之门外。就这样,一次调解不成,邱俊就再去一次;两次上门还是没解决,他就再敲一次门……三番五次下来,尤女士终于愿意和施工方握手言和。

这些年,邱俊早已养成了一个习惯,不论刮风下雨每天都会坚持到社区转上几圈,有时一转就是深夜。谁家的门没关好,他就嘱咐房主把门关紧;发现有什么特殊情况,他更是立即投入到工作中,全心全意守护群众安全。

“守护好辖区群众的安全是社区民警的光荣职责,让群众满意是我最大的心愿。”邱俊说,身为一名警察,首要职责是保护人民群众的安全,这个“安全”在他眼里不仅仅是生命财产的安全,更是让群众满意、让居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本报记者 叶蔚蓉 通讯员 思公政)

头条推荐
热图推荐
精华推荐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