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名片】 苏志超,1989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2012年9月参加公安工作,现任厦门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支队第一大队二中队指导员。荣获个人三等功1次、个人嘉奖5次;获评全国打击假币犯罪成绩突出个人、全省公安机关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成绩突出个人等;入选“福建省公安经侦专家人才库”。 “可以收网了!”揉了揉已经发酸的双眼,苏志超拿起办公电话,疲惫的声音中带着对案件即将破获的兴奋。 不为人知的是,这样的兴奋实属来之不易。 一个月前,厦门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在工作中发现一条线索:某公司采购负责人在公司采购项目中非法收取供应商企业贿赂。为了准确掌握犯罪嫌疑人的作案证据,苏志超在电脑前备战了整整10天,从数百GB的聊天记录中,找出指证嫌疑人犯罪的有效证据,成功收网该起案件。 和海量的数据打交道是苏志超的日常工作。回忆从警以来办理的案件,一起涉及900万条银行交易记录的案件让苏志超十分难忘,“光900万条银行交易记录,用5号字体打印需要20万张A4纸。”苏志超苦笑着说。 屡立战功 铸造“经侦尖兵” 苏志超的办公桌比想象中要空很多,没有堆积成山的卷宗、也没有厚厚的笔录,只有两三摞叠放在一起的A4纸,上面详细地贴着便利贴标识……扑面而来的极简风,令人有些意外。 可当苏志超打开电脑上的思维导图时,对“极简风”办公桌的意外,一下子有了答案。 “经侦案子时间周期长、需要核实的证据多、影响范围大,很多时候人脑比不上电脑。”作为一名经侦民警,苏志超每天面对着成千上万条数据和数百本证据材料,他学会制作思维导图,将海量数据绘制成一幅幅有“时间轴”“经历轴”的案件“思维导图”,将案件关键元素串联出来,让原本复杂的案件变得脉络清晰,从中找到了破案的方向,是苏志超近几年的“经典之作”。 苏志超与同事讨论案情 苏志超提起他侦办的一起涉案百亿元的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这也是他工作以来诉讼时间最长的案件,从案件收网到终审判决花了近7年的时间。 这起案件线索少、案情复杂,主要证据均在外地,需驻扎外地开展调查取证。苏志超每次一去就是1个月,从资金数据分析入手,展开多轮次资金查询工作,在数百万条交易数据中迅速摸清涉案资金走向,不断延伸思维导图。在证实受票企业购买黄金业务虚假性的同时,也为锁定犯罪嫌疑人身份提供了重要线索。在此基础上,警方一举抓获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团伙成员12人。 但嫌疑人到案后,拒不交代犯罪事实。苏志超便以超乎常人的细致和耐心,通过思维导图上每个节点标明资金轨迹、时间和相关证据等关键要素,在数百GB的数据、聊天记录中,寻找指证嫌疑人犯罪的有效证据。最终,主要犯罪嫌疑人以“零口供”移送审查起诉,被判处无期徒刑。 在一次次较量中,苏志超完善系统逻辑、优化思维导图,还运用各类数据模型服务侦查破案,屡立战功。今年4月,省公安厅组织了一场“反洗钱数据穿透”比武,考题是从900万条数据中挖掘犯罪线索,线索多质量高者胜。苏志超搭建了两个数据分析模型,筛查出2000多个可疑账户……提交比武答卷时,107页、3万余字的研判报告体现了苏志超的工作成效。他还代表支队到省公安厅作汇报展示,最终凭借扎实的成效和稳健的台风,为厦门赢得团体一等奖。 刻苦钻研 淬炼“工匠精神” “干经侦要有刑侦思维,同时又要是个‘杂家’。我们的对手多为高学历、高智商人员,他们的反侦查意识极强,无形中增加了办案难度。”为尽快掌握专业本领,苏志超总是紧抓一切“碎片”时间学习钻研。去年,他每天坚持学习法律知识,还通过了全国法律职业资格考试。 无论是刑法、民法,还是合同法、税法、票据法,以及各行各业的专业术语,苏志超都要掌握。用他的话来说,“每办一个案件,就要了解一个行业,学一遍相关知识”。采访中,苏志超时不时脱口而出几个专业术语,俨然一名行业专家。 行动前准备行动分组方案 而面对数据的冗杂,苏志超又像外科医生一般抽丝剥茧,从数以千万计的数据中分析出嫌疑人的蛛丝马迹,为侦破案件提供关键线索。有时,他甚至顾不上吃饭,夜里回到家时已是披星戴月,甚至闭上眼睛脑海中还在思考着白天的数据信息,灵感一来,不论是几点,他都会第一时间打开思维导图进一步记录分析。 “数据研判有连续性,办案的时候,我们需要不断地去琢磨数据、研判分析,从庞大的数据中分析数据的关联性。”苏志超表示,这个工作就像解数学题,逻辑性非常强,不断求解,把“因为”和“所以”搞清楚,有时候还要跳出办案思维去办案,这个过程往需要不间断地分析研判。 采访中,提起任何一个案子,苏志超都能准确说出来龙去脉和个中原委,也能毫不犹豫地从每个案件的文件夹中准确找到思维导图,这其中,凝结了他无数个日夜的付出和心血。 初心如磐 成为“行家里手” 随着科技进步,经济犯罪手法不断翻新,对苏志超这样的“老”经侦,提出了更高要求。 面对纷繁复杂的经济犯罪形势,苏志超选择向科技要警力,让有限警力发挥最大能效,以确保工作落到实处。他积极应用“大数据”手段,对案件、线索进行情报收集、分析、研判,不断总结成功经验,为打击犯罪、追赃挽损等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在侦办一起非法经营地下钱庄案件中,苏志超从一条不起眼的转账线索中发现了端倪。经过分析研判,这几条“异常转账记录”转账手法特别具有地下钱庄特征。果不其然,通过循线深挖,一个非法经营地下钱庄犯罪产业链渐渐浮出水面。 抓捕现场让嫌疑人指认证据 “有些资金流向十分可疑,转账金额是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的,且进账后不久又立即转出。”苏志超表示,侦查初期,转账账户多如牛毛,他对案件基础数据进行层层清洗,通过“数据化思维”实现对数百万条银行交易明细的高效、智能分析,并掌握了犯罪团伙的组织架构及犯罪证据 。 11 年的从警生涯,苏志超侦办过非法转让土地使用权、非法经营、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伪造货币、出售假币、合同诈骗、伪造印章、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职务侵占、骗购外汇等30多种100余起案件,涉及黄金、税务、土地、金融、知识产权、烟草、海关、外汇等多个领域……如今,苏志超已经是经侦工作的“行家里手”。 “经济案件法律关系复杂,犯罪手法千变万化,涉及国家经济安全及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对办案人员的要求极高,学习的脚步永远不能停。”苏志超语气坚定。 (本报记者 叶蔚蓉)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