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3月19日讯 240公里,2个多小时的路程,目的地:福鼎市民族中学。这场公益助学路,仓山监狱四监区民警已经接力“跑”了13年。 “哟,咱家里的‘大学生’回来啦。”邻居的打趣声让往日活泼的小池微微脸红。小池是福鼎市民族中学的初一学生,在今年1月初一上期末考中,考到了全市前10的好名次。 “从这里上楼,就到我家了。”四监区监区长周孙冬一行人,提着学习用品和慰问品,跟随在小池的身后,穿过前头的海鲜酒楼,来到了她的家中。小池的家离学校并不远,楼下是热闹嘈杂的海鲜酒楼,一到晚上,空气中弥漫着各种气味的混合体,让人感觉有些许的不适。 进屋后民警环顾四周,简单的房间,一张床,一个书桌,就是屋内的主要陈设。房子的采光并不好,学习环境略显“单薄”。“叔叔,你们坐吧。”小池的声音拉回了民警的视线。 “很难想象,这样环境下孩子是怎么读书的。”“如果我们没有帮忙,很担心孩子不能继续读书。”慰问结束,这是给民警留下最深的印象。 一拍即合的默契 “我们想做一点有意义的活动,用自己的绵薄之力捐助困难学生上学。”2011年,热心公益的四监区民警一拍即合。于是,民警们整合身边资源联系到了福鼎市关工委,几经辗转与福鼎市民族中学取得联系。 福鼎市民族中学的学生大多来自周边县村及外来务工子女,约25%的孩子是少数民族,许多孩子还是单亲家庭、留守儿童。“看着学校里品学兼优的学生因各种原因被迫停止学业,我们感觉到十分可惜。”了解情况后,民警自发捐款,以每批3个学生,每人每月300元的助学金,帮助学生解决初高中读书及生活难题。“有不少爱心人士会来帮助学生,仓山监狱四监区民警一帮就帮13年,我们衷心地感谢他们对学生的帮助。”校方表示 13年里,有些民警因岗位调整离开了四监区,但他们仍时刻关注着学生们的情况,“近些年,我们调整了助学金,提高到每月每人500元,希望能提供给他们更好的读书条件。”四监区民警说。 继续读书的心愿 “警察叔叔,我不能继续读书了。” “为什么?” “家里太困难了,要出去打工贴补家用。” 第一批资助的学生中,小金中途辍学让民警深感遗憾,“我们尝试与家长沟通还是没有改变他辍学的决定。”经历此事后,民警内心更加坚定要用心用情资助好每位困难学生。 “学习是困难学生最好的出路”,这是四监区民警一致笃信的格言。 小兰是第二批受资助的学生。他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家庭以务农收入为主,兄弟姐妹陆续辍学,早早地出社会打工。2019年,在民警的资助下,他顺利考进高中。高中的学习不比初中轻松,面对高考的压力、生活中的琐碎等让内心敏感的小兰心理压力过大,成绩变得不稳定,一度产生了放弃学业的想法。 “学习不能半途而废。”在民警不断鼓励和帮扶下,小兰坚定了读书的想法,顺利参加高考。日子如流水,当查询到高考成绩的那一刻,他做了很久的心理建设向民警汇报了成绩。 “我想复读。”“复读能有什么用,还是去工作吧。”家人的反对让小兰再次陷入沉默。“不用担心学费,想复读就去读,我们会尽力帮助你的。”在民警耐心地劝导下,小兰家人不再反对复读,回到学校的小兰更加努力地读书。“其实我们并不在意他们成绩高低,只希望他们能够健康成长,学习生活顺利、开心,这就足够了。”民警笑着说道。 爱心助学如星光、似灯火,熠熠生辉、灼灼其华。两批次6名学生,在民警的资助下,顺利完成学业,首批资助的学生已经步入社会,有的还回到仓山监狱参与“道德讲堂”,表达自己的感谢。 接力的“长跑” 今年1月18日,四监区民警再次前往福鼎市民族中学开启新一轮的助学,第三批资助的学生已经在教室等候着。 再次见到帮助过自己的民警,小郭满眼感谢,作为首批资助的学生,他回到学校参与了本次的助学活动,“没有你们的帮助,不会有我的现在。”谈起助学生活,他几度哽咽。在民警的资助下,他考上了闽江学院,现就职于宁德市某工程公司,生活越来越好。 “我是2021年调入四监区的,第一批助学活动我只参与联系,这回是我首次到校参与助学。”在与学生见面时,3位学生给民警朱谡彦留下深刻的印象,小手长满手茧,眼神充满了感激又有些胆怯,“我们一定不会辜负你们的期望。”受到了资助的学生向民警承诺,为自己、为家人、为社会,好好读书,成长成才。 时光荏苒,民警助学队伍越发庞大,这场从“爆发力”向“耐力”转变的爱心长跑,正如涓涓细流之姿,灌注着学生成长的沃土。 “我工作后也要像你们一样资助困难学生学习。” “我考上了职业技术学校,虽然是个大专,但我还是会认真学习。” “我大一啦,明天就要军训了,你们看看我的军姿标准吗?” ………… 一封封来信、一条条留言,四监区民警收到后,脸上都洋溢着欣慰的笑容。 13年前,仓山监狱四监区民警在贫困学生的心中种下了助学扶贫的希望种子;13年后,这些学生“开花结果”,在学校、工作中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潘雯君 陈伟民)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