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激发基层治理现代化?厦门市公安局思明分局“靶向”发力,循着群众需求找治理方向— 看得见的平安 摸得着的幸福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4月26日讯 思明,作为厦门中心城区和旅游窗口,人流量大,治安要素多,如何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市民营造平安幸福的生活环境?近年来,厦门市公安局思明分局不断在“巡”和“防”字上下功夫,积极构建大巡防工作格局,为把思明打造为稳定、安全、有序的治安高地、平安城区保驾护航。 近邻警务 守候老街小巷“人间烟火” 骑楼老宅、花市园林,老阿伯围坐一起泡茶“话仙”,年轻人举起手机拍照“打卡”……走进开元街道,临海听风的老城景象中,悠然祥和的平安画卷映入眼帘。开元派出所置身其中,在一排居民楼间与辖区居民共用一面墙、同赏一方景,“近邻警务”模式也在这里落地开花。 “近邻警务”的缘起,要追溯到一段深厚的邻里情。 1985年至198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厦门工作期间居住在思明区深田社区,他的诚恳、谦和给老街坊们留下深刻印象。调离厦门后,他还给对门的邻居寄来一张手写着“远亲不如近邻”的明信片。此后,“近邻文化”在开元派出所辖内深田社区生根发芽。 以“近邻文化”为起点,开元派出所积极探索“近邻警务”工作机制,深化“警务+网格”融合运作的基层治理模式,完善“公调对接”“驻所联调”的多元调处机制,升级“邻家警务室”,并融入“15分钟近邻生活服务圈”,打造“近邻联盟”等群防群治品牌,用心培育“距离最近、身段最低、态度最暖、腿脚最勤”的“近邻警察”。 “最近怎么样?楼下还吵吗?”3月23日一大早,深田社区民警蔡海滨敲开居民老林的家门。 3月初,老林向蔡海滨反映,他楼下的一家水果店在切水果时声音太大,双方发生口角,民警及时调解,事态没有扩大。考虑到水果店每天营业的情况不同,蔡海滨时不时就会上门向老林详细了解情况。 社区警务“沉”下去,群众满意“提”上来,这是开元派出所立足“主防”职责定位,绘就基层治理新“枫”景的缩影。“我们常驻社区,有什么事儿,伸把手就能快速解决!”蔡海滨直言,警民之间不仅地理距离变近了,心与心的距离也更近了,老百姓遇到难事、烦心事,总会第一时间想起他。 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离不开服务不缺位。开元派出所为老年人、残疾人开辟上门办、优先办“绿色通道”,在人员密集场所增设“e政务”自助服务机,群众可办理无犯罪记录证明、居住证擦写等291项业务……家门口的“近邻警察”、贴心便利的公安服务,辖区群众无不交口称赞。 创新发展 打通基层警务“神经末梢” “这个穿黑色卫衣的男子有点可疑。”1月19日中午,莲前派出所民警丁晓在综合指挥室对陈奕迅演唱会进行安保巡查时,发现一名身穿黑色卫衣、头戴兜帽的男子骑着自行车在场馆周边多次来回,行踪十分可疑。 “经核实,该男子是网上在逃人员,他在外地以卖假演唱会门票的形式实施诈骗。我们必须马上抓捕,不然有群众可能因为同样的情况再次被骗。”为了不打草惊蛇,莲前派出所发挥综合指挥室“最强大脑”作用,对发现的线索认真分析研判,“点对点”精准对接值班民警和现场执勤安保力量,通过多次图像比对、轨迹研判及摸排抓捕,在半小时内将该男子抓获。 如此高的工作效率,在莲前派出所已是常态。 社区民警在开展“夏夜巡防”工作中,对代驾司机进行反诈防骗宣传 早在2012年,莲前派出所率先启动“两队一室”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打破藩篱,按照“赋能一室、支撑两队”思路,不断优化警力配置、警务流程,通过做精综合指挥室,整合勤务调度、研判支撑功能,将原本功能单一的值班台变成智慧型“勤务中枢”。与此同时,进一步做专社区警务队,实行网格布警,让社区民警一心扎在社区开展治安防控和服务管理;做强案件办理队,着力提升打击犯罪能力,锻造执法办案的“尖刀队伍”。 迈入新时代,面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公安工作面临更多新课题新挑战。 2021年,莲前派出所再次为全局智慧社区警务工作试点探路,依托综合指挥室接入全市智慧社区警务平台,对上,承接厦门市公安局、思明分局下发的任务标准件;对下,组织民警按图索骥开展精准打防管控宣,有效解决基层“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的问题,在推动基层基础工作标准化、智能化、专业化上闯出一条新路。 “社会不断发展进步,警务机制也要坚持改革立身,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才能以变制变,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据莲前派出所所长韩江海介绍,连续12年的探索实践证明,“两队一室”改革最大限度释放警务机制“活力”,由综合指挥室派单给熟悉情况的社区民警,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很多事情就能迎刃而解,效率也成倍提高。 融警聚力 盘活共建共治“源头活水” 4月3日,春日的阳光洒落在黄厝社区塔头会客厅。志愿者桂子指着会客厅外到处分布的“眼睛”对记者说:“我们社区现在大大小小的巷子都有视频摄像头,太放心了,我家小朋友都是自己上下学。” 黄厝社区塔头社位于环岛路沿海,占地面积0.4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751人,是典型的城中村。“出租房屋多,流动人口管理混乱,侵财类警情高发,群众缺乏安全感……”滨海派出所所长叶金锵道出从前黄厝塔头治安问题的复杂和尖锐。 2023年以来,厦门市公安局主动融入全市“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塔头社便是首批开展更新的试点“城中村”。以此为契机,滨海派出所融入市区两级“城中村”现代化治理智慧管理平台建设,在黄厝社区的村道、出入口、聚居区、楼栋布点,建成集263路公共场所视频终端、智能门禁等为一体的安防系统。 “只有让大家感到安全,他们才会安居。”据叶金锵介绍,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打造覆盖全社区的智能安防系统,形成“智慧社区警务模式”,有效提升了居民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社区民警在黄厝社区对办事群众开展法治宣传 塔头社内,民宿星罗棋布,游客络绎不绝。破解流动人口和网约房两大管理难题,刻不容缓。为此,滨海派出所推动成立民宿协会和出租房东协会两个行业自治组织,并将他们纳入群防力量,参与社区全天候巡逻防范,形成共建共治的格局,实现“矛盾纠纷不上交、服务管理新提升”。 群众是基层治理的“源头活水”。只有最大限度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才能更好地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维护社会安宁。今年1月底,滨海派出所接到上级指令,称一名偷渡前科人员出现在塔头社。接到指令后,滨海派出所综合指挥室第一时间将研判掌握该人员的实时动态推送给社区民警,社区民警立即组织群防力量,不到半小时就发现该人员,并开展稳控工作,及时消除隐患。 “如今,我们会客厅每周都有瑜伽、读书会、舞蹈课等不同活动,游客、居民都可以来参与。民警还会经常开展反诈宣传,大家防骗意识也增强了。”志愿者桂子高兴地说,这两年,社区的街道干净了、路灯亮了,来往的人越来越多,有租房子的、有旅游的,社区群众享受到了治安变好后实实在在的红利。 智慧海防 筑牢沿海屏障“安防长城” 从塔头出发,向东行进3公里,便来到椰风寨海边。全新升级的“椰风寨综合警务站”与最美海岸线相融合,在碧海蓝天下,默默守护着海岸线的安全,该警务站也是思明公安分局海防大队最靠前的“海防哨所”。 一个小小的警务站,如何承担思明海防综合指挥室的重任?平安岸海,关键在“防”。 步入警务站二楼的综合指挥室,映入眼帘的是巨大的屏幕和指挥调度席位。据介绍,这个指挥室整合无人机巡航、小型船舶定位、预警研判等系统功能,实现指挥调度前移、信息预警前移、督导检查前移、应急处置前移。 社区民警带队在会展中心展馆巡逻 “例如我们要检查某一艘船,但这艘船与其他外观相似的船一同停在渔港里,挨个找很费时间。现在有了电子船牌,可以快速核验船舶身份。”说话间,思明海防大队中队长翁祖泓打开小型船舶管理系统,200多艘小型船舶以光标形式在地图上不断更新实时位置,任意点击一个船舶的图标,该船舶的信息一应俱全。 此外,在警务站的屋顶上还有一套搭载最新技术的无人机机库。无人机每小时自动起飞一次,沿着海岸线既定的目标,实现10公里左右的自动巡航。只要民警在综合指挥室一点鼠标,无人机就可以自动悬停、追踪目标。 透过综合指挥室的落地玻璃窗,环岛路周边海域、岛屿一览无遗。思明辖区的18.24公里环岛路沿线是厦门最美最热门的海岸线,会展中心、椰风寨……一直到厦大白城都是旅游热门打卡点,每天游客不断。 如何筑牢海岸线安全屏障?“通过区政府购买服务,海岸沿线每隔1公里就有一名带着可视化对讲机的专职保安员24小时不间断巡逻。”翁祖泓告诉记者,综合指挥室的民警可以随时通过对讲机查看保安巡逻区域的画面,进行可视化调度。 这些专职保安员只是思明海防大队立体屏障中“陆上巡防”中的一环。在海上,思明区还组织发动18艘海上义务巡逻船在海上巡航,按照滨海、曾厝和何厝3个派出所划分3个巡防片区,保证全天24小时有船海上巡防,建立起“海上巡防”环节。除了在岸线和海上的实体巡防力量构筑起的岸线堡垒,思明海防大队还有一套更为强大的预警系统,可通过三级联动预警机制精准开展相关工作。 水远烟微,一点沧洲白鹭飞。18.24公里环岛路沿线治安稳定、旅游秩序井然、生活安静和谐的背后,正是有着这样一群“公安蓝”在默默地守护着。 (本报记者 叶蔚蓉 通讯员 思公政)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