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法治报,让新闻离你更近!
2024-08-02 09:24:47

政和县“吃茶话事”制度助推社会治理

作者:   来源:福建法治报   责任编辑:

围坐煮茶敞心扉 共画治理同心圆

————政和县“吃茶话事”制度助推社会治理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8月2日讯 茶香四溢,心心交流,有矛盾的在这一刻悄然化解,乡村发展成为大家共同的话题。这是政和县推进“吃茶话事”制度以来,随处可见欣欣向荣的一幅乡村图景。

近年来,政和县坚持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政和样板,持续深化“吃茶话事”制度,在促膝拉家常中,听取意见、宣传政策、共谋发展、共解难题,让“吃茶话事”成为群众“想来、爱来、盼来、还来”的基层社会治理阵地,不断延伸基层社会治理的组织“末梢”,激活人民调解的新活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泡壶茶————

敞开心扉化矛盾

“谢谢你们解决了这个问题,以后我们不会再因为这事闹意见了。”在外屯乡湖屯村的吃茶话事点里,当事双方对调解结果非常满意,当即喜笑颜开。

今年4月,湖屯村的王某因毛竹山发到了同村张某的茶田里,影响了其茶叶生长,双方因此发生矛盾纠纷。了解情况后,乡村两级人员组织双方当事人到湖屯村吃茶话事点开展纠纷调解工作,并到现场实地查看。

“大家坐下来喝口茶,我们把事情好好捋一捋。”在调解员的劝说下,当事双方围坐在一起,泡壶茶,把心宽,讲事理,辨是非,最终让双方的矛盾完全化解。

据介绍,该村通过“吃茶话事”制度,目前村里的矛盾纠纷化解率达100%。

此外,外屯乡还以当地廊桥为载体,借标志邻里和睦、豪爽大气的“当酒茶”为媒介,着力打造一个“讲政策、说事理、解烦忧”的说事长廊(桥)。

据了解,政和县利用吃茶话事点,创新将闽北地区的吃茶习俗与听民意、聚民智、解民忧的基层治理工作相结合,全域推行“吃茶话事”,围绕“把茶泡开、把话说开、把心结解开”,在基层及时发现矛盾、化解矛盾、改善民生,推动“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

听民意————

吃茶话事排民忧

“我们要去上访,因为村里的电,总是停掉,现在只要没缴费我们就会被停电,这给我们造成很大的不便。”今年4月,坂头村的许多村民在吃茶话事点反映道。

群众事,无小事。在吃茶话事过程中,村干部了解到,因村里老人居多,大多使用老人机,无法及时缴交电费,导致无法正常用电问题时有发生。在听到村民们反映的问题后,坂头村话事点掌事人陈海第一时间向挂村领导汇报。对接协调后,供电所根据坂头村的实际情况优化调整了电费缴交方案,此举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

政和县通过吃茶话事点,收集民生民情,将呼声高、民意浓的事项列入重点办公日程,转化出为人民谋幸福的实际成效。

据了解,新口村是个没有村医的空白村,镇村干部在开展“吃茶话事”活动中,得知村民平时头疼脑热或拿些慢性病药都需要到隔壁村或镇上,很不方便。

对此,镇村干部随即联系镇卫生院协商解决,约定卫生院医生和就近村村医每月双号下午到新口村定点送诊半天,有效缓解村民就近就医难的问题,该做法还覆盖到同样没有村医的西表村、界溪村。

“群众反映的问题在吃茶话事点马上解决,所以村民的满意度、幸福感和村里的配合度都会提高起来,真正做到群众当家做主,参与村子工作,把村子建设起来 。”政和县委政法委相关部门负责人说。

[page]

深治理————

群干齐心促发展

5月15日,胜利洋社区挂点领导葛灼智到社区查看吃茶话事“三把三开”打造情况,并现场了解群众诉求。居民反映夏天到了,位于市民广场的公厕已于去年翻新重建,可是近期发现厕所内的沼气味很重,难以忍受,希望能解决。

社区收到有关诉求后,第一时间联系有关环卫部门进行整改。当日,环卫所组织人员就前往公厕排查气味来源,发现味道为旁边的一些杂物堆积发出的恶臭味,并非厕所发出。经过清理,臭味很快得以排除。

政和县以吃茶话事点作为紧密群干关系的“桥梁”,打造和睦高效党群干群关系,有效推动基层治理“疏通经络”“活血化瘀”。

3月13日,大红村村两委召集村民代表到吃茶话事点商讨道路修建事宜,欢迎大家对具体实施工作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

得知村里会支付建设费用,各村民代表纷纷对两委人员敞开心扉讲述自己对机耕道建设的想法,不一会儿村里就收集了许多村民朴素且实用的建议。

“‘吃茶话事’一结束,我们就立即启动了机耕道工作,在镇村两级的有效推进下已顺利完成,得到群众一致认可。”大红村党支部书介绍说,为了更好地让民生项目服务于农村群众,大红村加快建成投入使用,干群关系和谐发展,形成了“干部在干、群众跟上”的良好局面,让群众直观感受新气象新变化。

(本报记者 周新 本报见习记者 陈浩)

头条推荐
热图推荐
精华推荐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