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只乌龟,小小“治愈师” ————泉州监狱开展生命教育项目提升教育改造质效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10月16日讯 “我可以带它走吗?”一年前,刑释人员沈某在即将踏出泉州监狱大门时向民警问道,“8年 时间,它见证我的改变。如果可以的话,我想带它走,继续照顾它。”接过民警手中的乌龟 ,沈某仿佛被注入了勇气,抬脚踏上未知的前路………… 近年来,为进一步提升长刑期服刑人员心理调适能力、引导他们感悟生命的价值所在、建立 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泉州监狱在服刑人员教育改造工作中引入生命教育项目,激发长刑期服 刑人员对生活的热情、对生命的敬畏,为监狱持续安全稳定加固心理防线。 “它现在也是家里的一分子了” 漫长的刑期如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得服刑人员尚某喘不过气,也挤得亲情越来越微弱。“爸 妈身体还好吗?”“孩子成绩如何?”“家里情况怎么样?”“都可以,你安心改造就好。 ”每次亲情电话,尚某对父母健康的关切、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在意,无不流露出他渴望陪伴 家人的强烈愿望。可老生常谈后,便是漫长的沉默,电话两端都不知该继续说些什么。 “感觉就像是家里的客人,我的来电打扰,陌生唐突得令人尴尬。”挂断电话,尚某的心情 低落至谷底,感觉自己与家人的距离越来越远。 察觉到尚某心理状态异常,民警将其纳入监狱正在开展的生命教育项目中。“这只乌龟今后 由你负责喂养,出现什么问题可以来问我们,好好照顾它。”当民警将乌龟幼崽转交给尚某 时,久违的触感让他忍不住抬起来细看,小小一只,蜷缩在壳里。 夜间休息时间,在号房走廊里,时常可以遇到尚某与乌龟的温馨互动。喂食、陪伴、清理、 逗弄…………不知不觉中,乌龟闯入尚某的内心世界,每一次互动、每一次变化都牵动着他。在 与家人的书信中,乌龟的趣事越写越多:“他变得挑食了,警官统一发的饲料都不愿意吃, 就和娃小时候一样不爱吃饭,而且说它两句,还不乐意了。”“以前都躲着我,前些天竟敢 在我手上爬,也不担心摔着。” 当家人的回信中也流露出对乌龟的关心时,亲情的暖流瞬间涌上他的心头:“它现在也是家 里的一分子了。”微弱的体温、缓慢的心跳,小小的乌龟重新架起尚某与家人沟通的桥梁, 也再次燃起他对生活的希望。 “以后,一家人一起溜乌龟” “儿子是我的全部,在他18岁之前,我不会让他知道自己的父亲在监狱服刑。”作为一名限 制减刑服刑人员,张某渴望在亲情会见时见到心爱的儿子,然而妻子的话如同一把利刃刺痛 着他的心。 “孩子现在还小,心理承受能力差,你老婆是想等他成年了以后再告诉他,不是不要你了。 你再想想,她是不是这么说的?”民警帮忙解读张某妻子的话,安抚张某的悲观情绪,“只 要活着就有希望,孩子需要父亲的陪伴。” 为加强张某对生命的珍爱、对生活的热情,民警交给他一只小乌龟。张某抚摸着凹凸不平的 龟壳,想起曾经带家人在公园玩耍,儿子看到乌龟时的兴奋眼神和纯真笑容仿佛就在眼前。 父子间美好的回忆如同温暖的阳光,照亮了他灰暗的世界,缝合他内心的伤口。 乌龟,成为张某与美好回忆连接的纽带,让他重新审视自己的生命价值,悉心照顾起这个小 家伙。“以后如果有机会,一家人一起溜乌龟,应该很有趣吧!”张某轻轻地抚摸着乌龟的 壳,就如同在抚摸儿子可爱的脸庞。 “这条路,我们一起走,不孤单” 2012年,没想过一次饮酒后会错手杀人,让自己的人生翻天覆地。入监时,服刑人员戴某迷 茫无措,申报减刑时又遇政策改变,感觉整个世界要崩塌了。 察觉到戴某的异常,民警及时为其介绍相关减刑政策,并答疑解惑:“新的减刑政策虽然减 刑幅度变小了,但并不意味着你所有的努力付诸流水。只要积极改造、真诚悔过,都会有机 会…………” 在那个绝望的时刻,民警通过传统文化教育为戴某打开一扇新窗。书籍上的文字如同智慧的 泉水,缓缓滋润着他干涸的心灵。他最常捧在手里研读的便是《易经》,在了解到古人用龟 壳占卜的方法后,渐渐对乌龟产生了好奇心。得知监狱正在开展生命教育项目,戴某鼓起勇 气向民警申请领养一只乌龟。“戴某的刑期长,之前也曾出现过心理问题,如果能有一个情 感寄托,对改造也会是个助力。”经民警考虑,最终戴某接到了属于他的小乌龟。正如民警 所料,乌龟成为戴某改造新生路上的好伙伴。 “这条路,我们一起走,不孤单。”他常静静地看着乌龟,观察它的一举一动,学习养生的 智慧、守规矩的品德、隐忍的力量。有时他也捧着书籍坐在乌龟旁,一边阅读一边思考,仿 佛在与智者倾心交谈。 生命教育看似简单,却激发了众多长刑期服刑人员的改造动力,成为他们心中一抹希望之光 ,给予这些迷失的灵魂前行的勇气。开展生命教育项目形式多样,泉州监狱将持续开展系列 心理辅导,引导服刑人员体会和感悟生命的价值,为他们的积极改造注入“源头之水”。 (陈晓蓉 谢伟英 张作栋 许佳园)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