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谋惠企“优”发展 营造安商“暖”环境 ————惠安法院创新“一室一员一书”机制擦亮“惠企安商”金名片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11月18日讯 惠安县,依山傍海,旖旎的自然风光与优质的营商环境让这座小城散发出独具特色的魅力,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人才、资本热情涌入。如今产业聚集、“新”潮澎湃的背后,离不开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近年来,惠安法院紧紧围绕优化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工作要求,持续做深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聚焦建平台聚合力优服务、抓专业强示范促解纷、抓源头防风险治未病,创新“一室一员一书”机制,打造惠企安商的惠安法院“样本”,为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持续注入新动能。 建“一室” 打造重点产业法治服务链 “世界石雕之都”“中国建筑之乡”“中国校园服饰产业基地”…………这一张张烫金名片代表的是惠安县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在全县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何推进诉非联动,精准服务特色产业?惠安法院努力探寻“最优解”。 2023年7月5日,惠安法院联合惠安县政协、工信、住建以及校服和建筑行业协会等,分别在惠安县校服行业协会、建筑业协会设立校服、建筑行业政协委员履职解纷室暨诉非联动法官工作室,邀请17名服装行业、20名住建领域特邀调解员进驻,协同防控风险、联合高效解纷。2024年10月,又会同惠安县政协、工信局等8家单位制发《关于建立健全雕艺行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铺设“政协+法院+行业”联动解纷网络,协同化解雕艺行业涉企纠纷。 台子搭起来了,惠安法院依托该平台邀请重点产业领域政协委员、专家,定期召开座谈会、法律问题分析专题讲座,从专业角度对商事案件中鉴定审计环节必要性、可能的调查方向与方法等疑难问题、专业问题提出咨询意见,共同提升商事案件释法说理针对性和接受度,有效促成相关案件达成调解、实质解纷。 对于企业来说,时间就是金钱。为降低企业诉讼时间成本,该院构建“诉前鉴定+诉前调解”衔接机制,在鉴定和调解前,邀请专家提供研判诉讼风险、时间成本咨询服务,有效提升诉前解纷质效。 “建筑、校服等行业所涉纠纷往往具有领域性强、牵涉面广等特点,委员、专家们不仅有着深厚的理论功底,而且长期从事专业实践工作,能够为案件公正审理提供强有力的专业辅助和智力支持。”惠安法院民二庭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工作室平台的助力下,2024年以来,惠安法院成功促成诉前委托鉴定230件,邀请相关行业政协委员、专家合力化解涉企纠纷126件,营商环境“解决商业纠纷”牵头指标中买卖合同纠纷案件调解和撤诉率达到85.85%。 携“一员” 壮大多元专业解纷朋友圈 良好的营商环境需要多方共同参与,形成合力。惠安法院不断壮大多元专业解纷“朋友圈”,以星级调解“软实力”助推优化营商环境“硬核力”。 该院与泉州台商投资区社会治理办联合制定《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工作奖励与考核办法(试行)》,将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工作纳入区、镇、村综治工作考评项目。推动党委完善《人民调解工作考核办法》,建立星级调解奖励补助机制,以化解纠纷的数量、质量、服务态度等为考核依据,评定星级调解员,最高评定为一级金牌调解员。 “截至10月底,我们已初步组建一支由乡贤、镇村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业协会企业家、律师等组成的星级调解员队伍,其中一级金牌调解员2人、三级调解员13人、四级调解员6人。”惠安法院台商区法庭负责人介绍。 在此基础上,惠安法院设立“金牌调解员”工作室,邀请擅长调处涉企纠纷的2名金牌调解员进驻,发挥金牌调解员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委派调解、联合调解等方式,助力妥善解决涉企纠纷。 那么,如何将纠纷快速委派调解?惠安法院充分发挥智慧,在全市首创线上矛盾纠纷一体化调处平台,建立县(区)、镇(乡)、村(社区)矛盾纠纷三级联防联调网络,精准识别涉企纠纷,提供风险线上预判、在线解纷等服务,通过将专业性强的、影响面广的纠纷分流委派给金牌调解员开展调解,促进涉企纠纷调处质效提升。并推行“诉前调解+司法确认”“特邀调解+出具调解书”模式,开辟诉调对接“快车道”,为企业解纷降成本。 老黄是一位人称专调“棘手纠纷”的金牌调解员。在一起定作合同纠纷案件中,原告是传统箱包公司,被告则是电商公司,被告向原告定作箱包于电商平台销售,案涉金额高达130万元,定作过程中因付款进度未达预期,原告一纸诉状将该电商公司告上法庭。然而,“双十一”“双十二”在即,若被告因诉讼影响错过年度重大销售节点,必将不利于其长远发展,亦难以完成资金周转,支付货款。 接受调解委派的老黄在充分了解案情并寻求承办法官的指导后,决定发挥金牌调解员工作室沟通平台作用,当起双方当事人的“传声筒”。 “被告公司近期在拓展海外业务,相信他们也是遇上了周转困难。你们之前是合作很久的老朋友了,不如双方各退一步‘活水养鱼’,以后合作是能双赢的。”几次背靠背的传递、倾听、释明和开解,原告最终同意了调解员分期支付货款的提议,被告公司也当场表示“双十一”“双十二”收回的货款会先行支付给原告,这起涉及130万元货款的纠纷得以解决。 该案是惠安法院携手金牌调解员高效化解纠纷的一个缩影,也是该院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生动司法实践。自2023年10月成立以来,“金牌调解员”工作室已成功调解各类纠纷308件。 发“一书” 精准助力疏堵行业风险点 “为促进行业规范,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特建议…………”2024年6月,惠安法院联合惠安县政协、工商联、行业协会等单位召开“走进商协会、民企一家亲”座谈会,通报近三年来辖区校服行业的买卖、定作合同纠纷案件情况,深入研讨校服行业存在的法律风险防范意识不强、交易制度不完善、交易过程不规范等问题,向惠安县校园服饰装备行业协会发出司法建议,促推校服行业协会加强自治,提高企业防范法律风险的能力,得到该协会采纳。 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惠安法院不仅通过“引进来”的方式吸纳政协委员、专家和各类调解员为企业提供更便捷高效的解纷服务,还主动延伸审判职能,用司法建议这剂“良药”赋能社会治理,精准助力疏堵行业风险点,推动企业在法治化规范化道路上走得更实、更远。 该院发挥案件“小切口”,服务行业健康发展“大文章”,对重点行业法治薄弱点进行提醒预警。注重总结分析审理涉企案件过程中发现的行政管理问题,对行政管理薄弱领域,向相关单位提出建议,为涉及企业的行政管理提供司法智慧。 “比如,对企业在诉讼阶段、行政处罚阶段利用注销形式审查的便利性和行政监管信息不对称性,意图‘金蝉脱壳’逃避法律责任的行为,向惠安县市场监管局发出司法建议书,规范企业注销行为,避免程序空转。” 惠安法院民二庭负责人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该院将美化生态环境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一环,对辖区内非法采矿、污染环境等案件进行梳理、分析,总结案件暴露出的市容环境卫生执法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等工作中存在的短板问题,对问题突出的单位、部门发出司法建议与司法预警,均得到相关部门的采纳和反馈,从源头促进行政机关加强管理、企业规范经营。 一流的营商环境是最好的“梧桐树”、最大的“吸铁石” ,是一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令近者悦远者来,是惠安法院做优惠企安商、创优营商环境的最生动注解。 (本报记者 林扬阳 通讯员 梁伟辰 曾浠莹)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