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法治报,让新闻离你更近!
2024-12-10 09:09:00

武平法院细绘“生态法治地图” 赋能生态司法保护

作者:   来源:福建法治报   责任编辑:

武平法院积极融入基层社会治理————

细绘“生态法治地图” 赋能生态司法保护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12月10日讯 面对生态案件数量逐年增长的严峻挑战,作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发源地,武平县人民法院秉承“敢为人先、接力奋斗”的精神,积极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将纠纷解决机制置于重要地位,创新推出“生态法治地图”,着力加强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和关口把控,为社会的和谐稳定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

数据导航:精准协助乡村治理

“涉林纠纷往往复杂,调解难度大,法治地图对我们辖区的案件进行精准描绘,对可能出现的纠纷心中更有底。”象洞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汤文斌说,在遇到类似情况时,可以结合法院的“生态法治地图”参考借鉴。

因武平县下辖乡镇在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林地情况等方面存在着差异,面临的生态环境风险各不相同。武平法院通过关键词、案由/罪名、地域等多维度相结合的方式,对武平县17个乡镇(街道)的生态环境案件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精心绘制出“生态法治地图”。各乡镇(街道)在“生态法治地图”的精准指引下,针对自身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有效预防和减少生态环境案件的发生。

法治体检:司法护航促进发展

依据“生态法治地图”,武平法院探索“网格化+一体化+专业化”涉林纠纷化解新途径,2020年到2023年涉林纠纷下降71.42%,林区总体和谐安定,林业经济有序健康发展。

“今年的灵芝产量怎么样?遇到什么法律问题吗?”8月初,武平法院法官实地查看当地灵芝种植、采摘情况,面对面解答林农关于灵芝产、供、销及售后服务的法律疑惑。“法官这次来帮忙解答了很多疑惑,以后遇到相关法律问题,我们也知道怎么处理。”产业基地负责人说。

今年以来,除灵芝种植基地外,武平法院依托林区法官工作室、林下经济司法服务点,对接各林业站点走访调研7场次,深入了解金线莲、紫灵芝、铁皮石斛等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情况,为构建林业经营新机制、壮大林业特色产业、开发森林康养项目提供精准的司法服务,为林农增收保驾护航。

[page]

多元解纷:合力化解林农心结

今年年初,武平法院接到一起林业纠纷案件。多户林农认为村委会在征收林地时,截留其林地征收补偿款,因此提起诉讼。法官邀请当地林业站工作人员、双方当事人来到涉案山地,对比存档地图,听取各方意见,最终确定林农地界。至此,一起涉多户林农的林业纠纷得到化解。

为解决涉林纠纷专业性强、受政策性影响大等问题,武平法院发挥与县林业局、自然资源局等建立的纠纷多元化解平台作用,对接各林业站点,邀请林业站工作人员或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对涉林专业知识进行现场解答,增加调解工作的透明度。今年,武平法院为林业站添加了“生态法治地图”这一助力工具,可以通过“生态法治地图”统计辖区林业民事纠纷的司法数据,清晰地揭示同类型案件的共同特点与规律,指引林业站、村委会等基层组织能够更加精准地把握不同案件的核心,深入理解纠纷背后的真实诉求,从而更有效地化解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生态修复: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在公开宣判一起滥伐林木案时,被告人林某陈述道:“我愿意接受处罚,积极补种复绿、认缴森林碳汇损失补偿金,再也不敢滥砍滥伐林木了。”

2022年5月30日,林某在未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的情况下,擅自砍伐林木。案发后,林某积极对涉案山场复绿补种,认缴森林碳汇损失补偿金,武平法院依法酌情对其从轻处罚,用创新机制守护着绿水青山。

近年来,武平法院从依靠经验,总结工作做法,到如今的数据驱动,直接指明方向,“生态法治地图”生动描绘武平县在法治护航林改方面的积极探索。针对武平县林区密布,盗、滥伐林木和失火犯罪成为涉林刑事案件的两大“痛点”的情况,武平法院适用“认罪认罚+生态修复+碳汇补偿”机制,联合县检察院出台涉林犯罪认罪认罚从宽会议纪要,对没有落实恢复措施的,严格缓刑适用,形成涉林刑事犯罪认罪认罚“武平经验”。

“‘生态法治地图’客观归纳案件总体态势,形成数据分析结论,为前端治理、社会风险预警、创新工作做法等提供决策辅助参考,进一步提升我们解决纠纷的效率与能力。”武平法院生态庭法官说。

(本报记者 邓炳秀 通讯员 刘珍)

头条推荐
热图推荐
精华推荐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