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奏响山城和谐曲 ————南靖县山城司法所深挖职能潜力化解矛盾纠纷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2月11日讯 近年来,南靖县山城司法所致力于深入挖掘并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的潜力,为山城镇的持久安宁与社会和谐稳定筑起了坚实的防线。山城司法所也凭借其卓越表现,荣获“全省人民调解先进集体”“十佳基层政法单位”等一系列殊荣。 织密网格,化解矛盾于萌芽 山城镇下辖区域众多,为实现精细化治理,精准洞察村民需求,山城司法所积极探索人民调解工作的创新路径,精心构建起“村居——小组——小网格”的精细管理体系。 目前,山城镇内已设立35个人民调解委员会。各调解委员会始终秉持“预防为主、早期介入、即时化解”的工作理念,主动深入基层一线,将各类矛盾纠纷精准锁定并及时化解,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确保每一片网格都成为和谐稳定的坚固防线。 2024年2月21日,山城镇象溪村的沈某突遭野猪袭击,身心受损,医疗费用高达万余元。山城司法所闻讯立即行动,调解员主动上门了解情况,帮助整理材料,并为其申请法律援助。司法行政部门迅速响应,当天即受理申请,并指派专业律师为沈某提供一审民事诉讼代理服务。 面对这起意外事件,责任归属成为焦点。调解员与律师经过深入调查与分析,将目标锁定为山路所在区域的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庭审中,律师通过深入的法律阐述与责任界定,为沈某争取因野猪袭击导致的经济损失赔偿。 为了最大化发挥“人民调解”作为矛盾纠纷化解的第一道防线作用,减少群众在冗长司法过程中的困扰,山城司法所调解员在开庭后主动作为,与主审法官多次组织双方调解。最终,原告同意撤诉,被告于2024年11月24日向原告支付了20000元的补偿款。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沈某获得了应有的赔偿,这起可能激化的纠纷得以及时、有效地解决。 2024年以来,山城司法所共调解案件924起,其中村级611起、社区170起、山城镇调委会143起。基层调解员汇聚各方智慧与力量,有效化解群众矛盾,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将和谐稳定深植于山城镇的一角一落。 警调协同,凝聚解纷向心力 调解过程中,单一力量往往难以圆满解决矛盾。山城司法所总结过往经验,积极融入“警情+调解”联动共治新机制,携手山城派出所共创公调对接调解室,并配置专业调解员专职负责,发挥“警”的震慑力与快速反应优势、“调”的柔性化解作用,实现了矛盾纠纷的联动排查与调解,强化了派出所对矛盾纠纷及一般治安案件的调解效能,促进了民事调解与治安调解的无缝对接。 2024年10月17日,山城派出所接报一起纠纷:某小区居民戴某反映楼上业主王某用菜刀损坏其防盗门。民警迅速行动,通过物业及双方陈述得知,纠纷源于王某装修期间多次将废料堆放于戴某门前,影响通行。为了报复,戴某多次故意向小区物业进行投诉,双方矛盾升级,终致王某酒后冲动毁门。 “都说远亲不如近邻,邻里间的小摩擦不应该伤了大家的和气。”在民警从法律视角严肃指出双方责任后,司法所调解员巧妙地借势而上,用情感作为桥梁,促使他们进行自我反省。在民警与调解员默契的协作之下,最终,双方达成了和解协议:王某愿意承担防盗门的修复费用,并承诺未来规范处理装修废料;戴某则表示愿意对邻居的行为给予更多的理解与包容。 此次邻里冲突的圆满解决,正是山城司法所联动共治新机制成效显著的生动体现。2024年以来,该所凭借公调对接联合调解室这一平台,已成功调解65余起棘手纠纷。通过资源的深度整合与优势的相互借势,该机制实现了效能的协同跃升,以“1+1>2”的良好化学反应,为当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 多维普法,法律援助暖民心 山城司法所始终致力于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全方位提升群众法律素养。一方面,该所积极开展线下宣传活动,自2024年以来,已成功举办7场形式丰富的普法活动,吸引了多达12000人次参与。另一方面,该所对矫正对象的帮扶教育工作高度重视,通过线下集中学习、组织公益劳动以及个别谈话等多种方式,助力矫正对象平稳顺利地回归社会。 “多亏了司法所,不仅帮我走上正轨,还帮我解决了劳动争议纠纷。” 近日,吴某特意来到司法所,满含感激地诉说着司法所对自己的帮助。 吴某曾是山城司法所管理的社矫对象。2023年初解矫后,她积极融入社会,投身劳动,成为一名清洁工。然而,公司却以吴某超过法定用工年龄为由,将她辞退。吴某不服,起诉至法院。但公司坚称与吴某是劳务关系,并非劳动关系,不应承担经济赔偿责任。这让吴某陷入苦恼之中。此时,她想起矫正期间山城司法所宣传的公共法律服务职能,便抱着一丝希望来到司法所,申请法律援助。 2024年3月6日,了解到吴某的困境后,山城司法所调解员悉心指导,帮助她向司法行政部门申请二审代理法律援助。司法行政部门迅速响应,当天受理此案,并指派专业律师为吴某提供二审民事代理法律援助。在二审过程中,调解员与律师紧密协作,细心收集证据,依据相关法律条文有力论证,最终证明吴某与该公司构成劳动关系。2024年3月24日,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吴某接受公司因解除劳动关系给予的各项经济损失赔偿10000元。 2024年以来,山城司法所的法律援助工作成绩斐然,已完成法律援助初审8件,累计解答法律咨询623人次。在山城镇的34个村居,每一处都配备了1名专业法律顾问。他们帮助了众多像吴某一样遭遇法律难题、陷入苦恼的村民,让法治的温暖与力量如春风化雨,滋润着每一个人的心田。 (本报记者 蔡欣利)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