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推进基层法治建设与社会治理的征程中,武平县法学会勇挑重担,着力打造基层服务站点,推动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走深走实,切实把工作触角延伸到基层一线,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因地制宜 建设服务站点 2024年8月,在武平县委政法委的指导下,武平县法学会依托县综治中心,建立该县首家基层法律服务站————“武平县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站”。 设置系列制度、配备专业人员和保障足额经费…………在多部门协调联动下,成立不到一年,这个法律服务“小阵地”逐渐成为服务当地群众的“大舞台”。 不仅是“武平县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站”,武平县法学会依托全县17个乡镇综治中心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以法学会会员为主体,吸纳具备一定法律专业知识的综治、信访干部和“五老”人员等,采取请进来、走出去、“互联网+”等方式,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多元调解等公共法律服务,为乡镇党委、政府涉法涉诉事项提供办理意见建议。 “我们现有法学会会员196人、法学法律专家人才库38人、首席法律咨询专家20人,这些人才资源都是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的强大后盾。如今,武平县法治资源有序入驻站点,群众一旦遇到棘手矛盾纠纷、疑难杂症问题,可以向站点求助,站点会组织专家近距离提供贴心的法治服务。”武平县法学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群众需求在哪,法律服务就跟进到哪,武平县法学会因地制宜建设服务站点,让基层工作有了阵地,群众法治需求得到满足,架起法律工作者与群众间的桥梁。 聚焦需求 创新普法载体 近年来,武平县法学会大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组织法学会会员参与“法律明白人”、“春蕾”安全员、“蒲公英”法律志愿服务队,采取“把脉式”“解读式”等宣讲方式,深入乡镇、社区、学校、企业、单位开展普法宣传活动。 针对林区林农普法需求,武平县法学会在捷文村创办全省首家“林农法治夜校”,变“等案上门”为“送法下乡”。法学会从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库中选派法官、律师等专业人员组成师资队伍,挖掘林改生态法治元素,采取“课堂+现场”“线上+线下”“理论+实践”“讲授+互动”等授课模式,为林农答疑释惑,教学内容涵盖生态法律、林业碳汇、林改政策、森林防火、林下经济等,开启绿色枫桥服务站“点单式”法律服务新模式,帮助林农学法用法。2024年以来,法学会为林农集中授课4场次、3万余人次,赠送书籍200余册,发放授课材料1700余份。 针对青少年普遍自我保护意识以及法律意识淡薄问题,武平县法学会依托武平县检察院成立“向日葵工作室”,通过建立常态化预防普法、一站式办案救助、社会化观护帮教机制,构建以检察机关为龙头,社工、企业、学校、社区为平台的“一龙头四平台多联动”帮教模式,推进未成年人双向、综合、全面司法保护。2024年以来,法学会共在“向日葵工作室”办理案件14起,为27名未成年被害人提供心理疏导32次。 针对工业园区企业集中、职工聚集、矛盾易发多发等问题,武平县法学会探索“园区枫桥”机制建设,在县工业园区建立“职工法律服务一体化基地”,聘请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坐班服务,把劳动关系纠纷和职工的烦心事、挂心事化解在基层一线,为170多家企业、近万名职工免费提供“一体化一站式”服务,实现“小事不出企业、大事不出园区”。2024年以来,该基地共收集企业意见建议30多条,提供法律咨询256人次,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6件,化解劳动纠纷9件,为职工挽回损失269万余元。 深入基层 化解矛盾纠纷 2024年5月,武平县城厢镇文溪村一对夫妇长达10多年的土地征迁信访积案,在法学会组织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介入后成功化解。此前,虽经多任村、镇干部调解,该案始终未能达成一致。了解情况后,法学会成立以首席法律咨询专家蓝莹鑫为主的“首席”团队,与政法机关指导组、镇相关干部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协商“会诊”。 在协商调解中,“首席”团队采用信访评理方式,通过情理、德理、法理评议,推动该夫妇在征迁补偿协议和息诉息访承诺书上签字,化解这起信访积案,实现案结事了人和,也使信访当事人从信“访”转变为信“法”。 为实现“一揽子”化解矛盾纠纷,武平县全面推进“一村一法律诊所”“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一村(居)一法官”工作,委派14名会员律师和45名会员法官分别挂点到225个村(社区)担任法律顾问和村居法官,全面负责各村(社区)法律事务,采取“按需出诊”等灵活方式,定期到挂钩联系村(社区)为群众上法治课、提供法律援助、调处矛盾纠纷。 此外,武平县法学会探索“法治+扶贫”工作新方法助力乡村振兴,通过推行法学会会员精准对接林下经济、低碳游学、光伏发电、生态护林等产业项目,采取“一对一”服务、面对面交谈、接听法律咨询电话等形式,有效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保护、土地管理、项目政策、普惠金融等相关法律法规,让法治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2024年以来,武平县法学会会员为产业项目提供法律意见178条,协助化解纠纷19起,帮助梳理法律风险点13个。 (本报记者 邱玉香 通讯员 钟爱华)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