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3月17日讯 近日,莆田市公安局镇海派出所获评第五届福建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在木兰溪的悠悠流淌中,镇海派出所以久久为功的坚守与奉献,书写着“人民公安为人民”的新篇章。从洪水肆虐到安澜清波,木兰溪的变迁见证着治理的智慧与决心,而镇海派出所,正是这份决心的守护者与实践者。他们以红色警务、智慧警务、民生警务为“金名片”,守护着古街老城的新面貌,让平安的种子在每一寸土地上生根发芽。 红色传承 铸就忠诚之魂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闽中第一个中共支部旧址、中共莆田党团混合支部诞生地————“哲理钟楼”的革命旧址里,镇海派出所党员民(辅)警重温入党誓词铿锵有力。 镇海派出所以闽中革命精神为指引,打造“红旗警队”。从 “哲理钟楼”的革命旧址,到“镇海110”的党建品牌,红色基因在这里薪火相传。 所里有莆田市唯一一个设在公安派出所的党建宣讲室,常态化开展思政教育,邀请英雄模范回所授课,激发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让“人民至上”的忠诚警魂熠熠生辉。 建所以来,镇海派出所队伍违法违纪“零发生”。在这里,每一名民(辅)警都怀揣着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奋力谱写着新时代的镇海答卷。 “我们突出政治标准,塑造过硬铁军。以政治工作服务保障公安工作现代化为抓手,从严治警树作风、规范执法提质效、从优待警注能量,涵养‘善为’‘能为’‘想为’警队士气,以最严措施锻造‘人民满意’的公安铁军。” 镇海派出所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以党建带队建、树典型促工作,“爱民、亲民、为民”成为镇海派出所历任400余名民警薪火相传的“金字招牌”。该所先后荣立集体一等功2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连续三届荣膺“全国文明单位”,获评“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全国青年文明号”等称号。 藏蓝守护 点亮平安之灯 农历正月廿九“尾暝灯”,是在莆田流传了600多年的元宵习俗,寓意元宵的最后一晚。 “以前出来看灯会,这么多人就怕丢东西,现在完全不会有这种担心。”市民刘先生说,“即使东西不小心掉了,派出所也能很快帮忙找回来。” 镇海派出所以“一张图”智慧警务新模式,无人机高空巡查、大数据平台实时在线,让每一处角落都在守护之下。而“古街义警”群防群治队伍,更是给群众带来“看得见的安全感”。在这里,人间烟火气与平安和谐完美融合。 新学期伊始,莆田擢英中学吴玲玲法治工作室里,学校法治副校长、镇海派出所社区民警吴玲玲又忙碌起来。 作为全市首家校园辅导员法治工作室,落实24小时专线守护,让孩子们的笑容更加灿烂,家长们的心更加踏实。 辖区校园多,镇海派出所创新启用“护学岗”小程序,研发全市首个校园安全圈层防控平台,覆盖辖区79个校园、教育机构,让科技赋能校园安全治理。 生态环境资源违法犯罪“零发生”,沿岸水患的“洼地”逐步蜕变为绿色发展的“高地”,这是镇海派出所依托木兰溪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在河湖警长制的基础上,联动法院、检察院以及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建立“守护木兰溪”生态警务联勤体系,健全“一键报警”、无人机巡航、“雪亮工程”视频联网监测机制,汇聚河畅、水清、岸绿的数字合力的成效。 民生警务 赢得民心所向 夜幕降临,以往群众到派出所户籍窗口办事,总会遇到一个尴尬的问题“自己下班了,工作人员也下班了”。如今,镇海派出所“一站式”综合服务窗口自助服务区24小时都是灯火通明,让政务服务真正实现了“不打烊”。 这个莆田市首个“五星级”公安政务服务一站式综合服务窗口,先后推出“结婚+落户”“幸福一件事”联办等15项便民措施,119项高频业务实现“家门口”办理。镇海派出所依托社区警务室以及公安“微户政”、社区工作群等线上渠道,每日收集辖区社情民意,建立由“社区民警+网格员”组成的“1+N”流动服务队,做到急事马上办、特事上门办、难事专项办,将“一站式服务”延伸至社区每家每户。 “远亲不如近邻,街坊也是亲人,平时在老街里面遛个弯就能碰见,有什么矛盾都能调和,没必要闹得面红耳赤的。” 镇海派出所创新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推出便民措施,让每一分努力都化作群众的满意与笑容。 辖区因噪声扰民引发矛盾纠纷数量多,镇海派出所加强部门协作,推行契约化共治模式,由社区民警与辖区内经营主体、小区物业、活动组织者签订城市噪声文明公约,落实约谈通报、定时巡查措施,95%以上的噪声问题在一线及时化解。 守护着古街老城的新面貌,镇海派出所让平安的种子在每一寸土地上生根发芽。近三年,辖区可防性案件总量同比下降34.1%,其中盗窃、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同比分别下降44.3%、20.1%,进一步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 木兰溪畔,警灯闪耀。镇海派出所以木兰溪治理理念为指引,让平安与和谐成为这里最美的风景线。他们,是木兰溪畔最坚实的守护者,是人民群众心中最温暖的依靠。 (陈静 陈琦)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