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法治报,让新闻离你更近!
2025-03-25 16:51:37

佘晓冬:星火护春华

作者:陈静 陈琦 叶丹   来源:福建法治报   责任编辑:

佘晓冬,莆田市检察院第一检察部负责人、一级检察官。齐耳短发利落干练,眉眼间既有法律人的锐利,又透着一股温润的亲和力。从检十八年,她的身影始终穿梭在案卷堆叠的办公室、庄严肃穆的法庭、校园乡村的路上,先后获评第一届全国检察机关未成年人检察业务标兵、“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福建好人榜”(敬业奉献类)等荣誉。近日,她再获全省检察业务专家殊荣。

以匠心守护迷途春蕾

2010年,城厢区检察院试点未成年人案件集中管辖,佘晓冬主动请缨,从零帧起步,用两年的时间组建未检科。彼时的她,常挎着鼓鼓的公文包,包里塞满法律文书和社会调查报告,步履匆匆穿梭于司法局、学校间。

佘晓冬首创“1+1+N”帮教模式,联动检察、司法社工、社区、企业、学校等打造“三观护二技能一服务”基地,社区观护项目还获评全国首批青少年社工示范项目。面对异地“三无”涉罪少年,佘晓冬联系爱心企业提供非羁押教育监管条件,传授工作技能;与心理咨询师、社工组成监督帮教小组,矫正行为……一次回访中,一涉罪少年递上一张烘焙师职业证书。她欣喜地说,这是收到的最美回馈。

调任荔城区检察院分管未检工作期间,佘晓冬带头创建了“美荔未来”云平台,将荔城区“木兰春蕾”工作队伍扩充至教师、医生团队,建立起未成年被害人“零门槛”法律援助制度,支持未成年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请求。她走进山村海边偏远学校,送去了《检察官姐姐的法治课堂》绘本、《荔检“未”课堂》微视频,开通“校园守护热线”,把法的种子送进孩子心中。

以锐气深耕案件质效

“办案不是冰冷的流程,而是用法律重启人生。”这句话被佘晓冬写在办公桌的便签上,字迹力透纸背。

办理薛某等16人电信网络诈骗案时,佘晓冬连续三天泡在办公室里,白板上贴满密密麻麻的线索图。为揭穿该公司假借期权交易平台诱骗被害人投资的骗局,佘晓冬带领团队认真梳理互联网平台运行模式、金融创新规则、电信网络诈骗审查要点,引导公安机关跨越三省取证。庭审时,佘晓冬立于公诉席上,字句铿锵如金石坠地,被告人当庭认罪。

从未检到公诉,从承办人到分管领导,佘晓冬始终把案件质量当作生命线,在一起起案件中沉淀锤炼。佘晓冬从未因案情简单而须臾放松,也不因案件疑难复杂而退缩。她曾在“父母都管不了,检察官能干什么”的质疑声中,九个月跟踪帮教后叛逆少年考上职校;曾三下农村案发地,现场调查、调解、听证,化解邻里纠纷,促案结事了人和;曾连续奋战两天,完成涉恶犯罪集团出庭指控……

在不断挑战自我的时光中,佘晓冬收获了福建省公诉人优秀论辩奖、莆田市“十佳平安卫士”、莆田市优秀公诉人等荣誉。

以春风化雨润民心

信访无小事,件件连民心。

在荔城区检察院分管控告申诉的2年多里,佘晓冬先后接访群众133人次,包案9件,化解纠纷87起;创建了“听、审、谈、解、评”五步工作法,推动“一村一检察官”制度落地生根,用检察“微服务”疏通乡村“大治理”。群众上门时,佘晓冬起身相迎,双手递茶,乡音温和:“阿伯,慢慢讲,我听着。”田间地头,她与村民围坐,笔记本上记满家长里短。

佘晓冬深知,司法救助不仅要解“燃眉之急”,更需谋“长远之策”。对内,她打破部门壁垒,构建全院救助线索“一盘棋”;对外,她奔走于民政、妇联之间,搭建特殊群体权益保护“连心桥”。

办理一起未成年人司法救助案时,佘晓冬不仅争取到省、市联合救助金,更联动妇联为其母亲提供就业培训,让破碎家庭重燃希望,真正实现“救助一案、温暖一家、影响一片”。

以学者情怀点燃星火

“办案是今天,调查研究是为明天。”

佘晓冬将实务难题化作理论课题,参与《未检芳华》《迷失的青春》编撰,撰写《检察视野下未成年被害人综合保护机制研究》等16篇实务论文,推动“未成年人特殊程序”从法律文本落地实务办案机制。她主持“刑事政策视角下网络犯罪帮助行为处置研究”课题时,抱来半人高的文书,逐页标注红蓝批注,如绣花般织密法网。最终,课题转化成市级网络犯罪办案指引,让虚拟世界的伤害不再无处可诉。

作为福建省未检人才库专家,佘晓冬三度登上检察讲台,以“木兰春蕾”团队为样板,传授“心理修复五步法”“帮教评估动态模型”等实务技能。一次授课中,佘晓冬说“帮教不是训话,要像别检徽一样——轻一点,稳一点,把希望种进心里”。年轻干警感慨道:“她总能用案例把晦涩法条变成有温度的故事。”

佘晓冬常说:“法律人的浪漫,是让每颗蒙尘的心都能照进光。” 如今,她调任莆田市检察院第一检察部,岗位变换,担当如初,信念不改,在追寻正义的道路坚定而执着!

头条推荐
热图推荐
精华推荐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