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小处早”的温暖实践 深夜的芗城区街头,创新成立的平安巡防队员的身影,成了流动的风景线。他们用行动,不断压缩违法犯罪的空间,让市民的心里由衷感到踏实。 而在云霄县的校园里,一场疑似欺凌事件的调解并非事件的终结。事后,云霄县综治中心推动相关部门开展模拟法庭、心理辅导沙盘游戏、家长普法课……用实际行动,织成一张预防校园冲突的隐形网。 这种“治未病”的智慧,早已融入漳州平安建设的基因里。当“平安漳州e家”平台从20万条数据中提炼出欠薪风险模型,当村级调解员在茶摊闲谈中捕捉土地纠纷苗头,化解矛盾纠纷的焦点已从事后灭火转向源头防控。 如长泰区金座丽景小区安装智慧停车系统,引发和汽修店收费纠纷时,综治中心调解时并没有粗暴取缔,而是设计“维修车辆绿色通道配合月结租赁费”方案,既规范停车秩序,又保住汽修店生计。 如在东山岛,一起校外学生冲突的化解,牵动两个乡镇、三所学校的神经。调解员40天的奔波,6轮谈判的拉锯,最终将30万元索赔诉求化为理性补偿。结案后,司法所的普法展板立在校门口,上面写着:“青春不该有拳头,和解的智慧比输赢更重要。” 又如在古雷开发区沙西镇,陈女士与邻居因三角梅修剪发生推搡,通过“96111矛调热线”,不出门获得调解服务。古雷开发区综治中心调解员既讲民法典相邻权条款,又谈“六尺巷”典故,最终促成双方修剪花枝、互赠盆栽。 一场场纠纷的化解,都印证着漳州经验的启示——最好的平安建设,不是解决问题的速度,是避免问题发生的远见。 从“数智赋能”到“法治护航”,从“部门协同”到“未诉先办”,漳州这座城市用三年多来的实践诠释,化解矛盾纠纷的核心,不只是技术的高深,也在于对人之常情的体察。当龙海区法官蹲在田埂解释分期还款方案,当南靖县调解员握着老人双手回忆共饮井水往事,当东山县司法所长把法条编成闽南语顺口溜,这座城市将刚性的制度转化为温暖的实践。 恰如漳州市综治中心负责人所言:“综治中心补的不只是公道,更是人心的裂缝。”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