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8日上午,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福建共有68人受到表彰。其中,福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四大队教导员何士涛、厦门市公安局思明分局莲前派出所副所长季东旭光荣当选“全国先进工作者”。 何士涛:与犬共舞的刑警人生 □本报记者 林珊 过去的22年来,是福州警犬技术高速发展的22年,分管警犬队工作的福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四大队教导员何士涛是见证者,更是参与者,同时也是“不怕苦、不怕脏、不怕难”的福州警犬队精神的传承者。他用不服输的劲头和精益求精的匠心,在公安事业中雕琢出属于自己的传奇。 初心如炬: 从爱犬少年到警犬尖兵 何士涛与警犬的缘分,早在童年就埋下了种子。老家院子里养的大狗,是他儿时最亲密的伙伴之一,一人一犬在家乡小道上奔跑的时光,让他对犬类的忠诚与灵性产生天然的亲近。 高考填报志愿时,中国刑事警察学院警犬技术专业的名字像磁铁般吸引了他——“这就是我要走的路!”这个从小就爱琢磨犬的习性的少年,毫不犹豫地报考了这个专业。 这份孤注一掷的勇气,初显他性格中敢想敢为、目标明确的特质。 在校期间,何士涛把对犬的热爱转化为系统的专业钻研,别人眼中枯燥的训练课程,他却乐在其中,总是能从细节中发现问题,不断探索出更有效的训练方法。直至毕业,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何士涛在训练警犬(福州市公安局供图) 2006年,工作刚满3年的何士涛迎来职业生涯的重要挑战,也是让他印象最为深刻的犬之一——一只叫布布的英国可卡犬。这是一只被弃养的宠物犬,性格散漫,服从性低,且并非常规的警犬,没有多少训练经验可供借鉴,不少人都断定:“这种犬不可能成为警犬。” 何士涛却抱有希望,他每天早出晚归,从“坐”“卧”等基础指令开始,一个动作重复上千次。最终,布布不仅通过警犬考核,更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安保大放异彩:以全部满分的成绩完成开幕式前强化训练的所有考核,以“零失误”完成搜爆任务,让人刮目相看。 “别人说不可能,我偏要试试可能在哪里。”说起这段经历时,何士涛的眼中仍闪烁着少年般的倔强。 这种执着一直贯穿他整个职业生涯。2009年全国警犬技术比赛中,当他目睹一只反应敏捷的警犬误将干扰物当作毒品示警时,这个并非发生在自己训导犬身上的插曲,却让他思索了5年。“它的反应这么好,为什么会错了呢?是气味混淆,还是训导员指令有漏洞?”一有空他就反复推演,一有合适的机会就向人讨教,直至2014年亲自部署搜毒科目的比赛时,他终于找到问题根源,解开心中的“结”。 匠心淬炼: 在创新与传承中雕琢技艺 自2015年担任警犬队负责人起,何士涛的肩上多了份传承的责任,但他对技术的追求从未停止。 “现在的案件侦破手段愈发多样与成熟,需要用到警犬的必然是疑难复杂的案件,或者是案件侦破环境、抓捕环境极为糟糕的情况。”何士涛介绍。 针对福州地形三面环山,常有犯罪嫌疑人逃到深山,大大增加搜捕难度的难题,近年来,何士涛提出使用无人机空中搜查、热成像设备据高点排查、警犬重点抓捕的“三位一体”搜捕模式,并应用于实战中。同时,根据福州警犬使用的变化,他还创新提出“高条件训练,低条件使用”“针对警犬现场出现的问题,单独训练逐一击破”等理念,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确保用则能战,战则起效。 何士涛给队员传授经验 (福州市公安局供图) 何士涛的极致追求,还体现在工作中的每个细节。“每次带犬去比赛途中路过高速服务区休息,别人可能在意的是服务区的休息环境,但他关注的却是草坪怎么样。”福州警犬队队长郑伟笑着说道,“看到草坪不错,他就会停下训犬。” 何士涛自己这么做,也这么要求队里的民警。“有时候他没有同行,也会要求我们将训练的过程拍摄下来发给他,他会逐一点评。”2021年参加工作的训导员丁祥锋说道。 “警犬训导是一个经验性很强的社会实践科目,我们需要这样的总结与传承。”何士涛说道。不管多忙,他每周都坚持查看队里每位带犬训导员的训练日志,附上点评,通过持续复盘分析,帮助队员解决实际问题。 使命不怠: 于挑战极限中再启新程 警犬训导工作的艰苦常人难以想象: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常年一身臭、整天一身毛;烈日下晒伤、训练时摔伤、被警犬咬伤,是家常便饭。从事警犬训导工作至今,何士涛就曾被警犬咬伤5次,留下伤疤3处。 但在何士涛看来,比身体伤痛更具挑战的,是根据犬只个体差异不断调整训练方案的“推倒重建”过程,这需要极大的耐心。 5月6日,刚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表彰不过几天的何士涛做出了一个让不少人意外的决定——领回了一只犬,亲自带犬训练追踪科目。 追踪是目前警犬训导里最难的科目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福州警犬队的追踪科目始终走在前列,但何士涛却始终追求更高标准:“若将目标设为‘完美’,或许只能达到‘优秀’;但若满足于‘合格’,最终只会沦为‘一般’,我们必须永远走在挑战极限的路上。” 让何士涛下定决心重新披挂上阵的,是今年2月的一起案件:当时,犯罪嫌疑人逃离现场后失去踪迹,警犬从犯罪嫌疑人最后一次出现的地方开始搜寻。然而,距离犯罪嫌疑人最后一次出现已经过去了八九个小时,警犬最终没能找到踪迹。几天后,犯罪嫌疑人在距离其最后出现地不过百米的地方被找到。“不过百米,但我们的警犬没有找到。”这件事让何士涛深感挫败,但也激发了他的斗志,“警犬技术没有终点,我们还能做得更好。” 何士涛的故事,是人与犬的共舞传奇,更是一位刑警对职业的极致热爱。他用22年的时光证明:当热爱与责任交织,当匠心与执着相遇,再平凡的岗位也能雕琢出不平凡的人生。在警犬此起彼伏的吠声中,他的身影依然坚定——那是“无言战友”的忠诚,也是一位刑警对职业使命的无悔坚守。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