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织密“法”网 守护“未”来 ——晋江市创新构建未成年人保护新格局 深夜的晋江街头,警灯在网吧、酒吧门前闪烁,检查组逐户核查未成年人禁入标识;“普法直通车”前,普法志愿者送上法治安全教育“大礼包”,引导孩子们系好人生的“第一粒纽扣”;校园里,佩戴“法治委员”臂章的学生化身普法宣传员,将法治意识融入日常……这些场景,共同勾勒出晋江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生动图景。 “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工程,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使命!”晋江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志强的话语掷地有声。一直以来,这座以“晋江经验”闻名的城市,将“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镌刻进城市治理基因,坚持专项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持续推进预防和整治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全力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机制创新 织密协同共治“责任网” 未成年人保护从来不是独角戏,而是需要多方合奏的协奏曲。 晋江市委高度重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治理工作,泉州市委常委、晋江市委张文贤书记先后2次召开专题调度,研究推进综合治理,并决定成立由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挂帅的预防和整治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专项治理工作小组,下设7个职能组,公检法司等17个部门同步发力,压实治理责任。 如何保证专项治理长治长效?“我们创新构建‘6+6’专项治理体系,确保治理短期见效、长期固本。”李志强介绍。 晋江团市委联动晋江市公安局、向阳青少年社工事务所及泉州职业技术大学八方书院,组建 “用爱护航” 宣讲服务队。该队伍核心成员在“我是预防校园欺凌宣讲员” 选拔大赛中脱颖而出 晋江市梳理明确“六必须”“六统筹”12项工作举措,即“涉未”人员必排必访、“涉未”线索必报必查、“涉未”场所必查必治、夜间“警灯”必亮必巡、法治教育必教必学、困境青少年必帮必扶,统筹开展常态化调度会商、统筹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统筹推进分级干预和矫治教育、统筹推进专门学校建设、统筹推进家庭教育辅导、统筹落实工作保障,分解落实部门职责及完成时限,让短期治理与长效建设同频共振。 2024年9月,在收到晋江妇联移送的某村2名儿童未被纳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线索后,晋江检察院立即向民政部门制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的社会治理检察建议书,推动保障困境儿童基本生活和合法权益。在公安、检察、民政、司法、卫健、残联等部门的通力协作下,晋江市率先构建“困境儿童主动发现模块”,通过全面筛查、信息比对、入户访查,将37名符合条件人员纳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从源头上减少未成年人因生活困难导致的违法犯罪问题。 这是晋江各部门充分履行职责职能,加强未成年人综合保护的一个缩影。在晋江,各部门“未”爱集结,共同编织起一张严密的保护网。 靶向发力 筑牢成长环境“安全墙” “KTV需要在醒目位置张贴‘未成年人禁止入内’标志,记得补上。”“对进店的人,一定要仔细核查年龄,严禁为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自2024年9月起,晋江市持续开展“夜间护未”统一行动。行动期间,各镇、街道以及市直有关职能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对辖区“涉未”重点场所进行大排查大整治,严查违规雇佣、接待未成年人的违法行为,严惩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违法犯罪。 “有时候会担心孩子自己跑去网吧等场所,看到这么多人夜间巡逻检查,我们安心多了。”见证行动的家长陈女士感慨。 面对未成年人成长环境中的隐患,晋江市以“精准打击+全域防控”为突破点,打造立体化安全防线。 晋江市召开“网格+关爱未成年人”工作推进会 晋江市依托公安大数据平台建立3个未成年人保护预警模型,强化特殊案件专职警力建设,建立未成年人案件线索摸排、侦查破案全流程快速反应机制,对接报的未成年人警情,第一时间启动紧急警情联合处置机制,实现“涉未”案件100%打击处理。成立晋江市专门教育指导委员会,加强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的矫治教育,移送一批符合条件人员前往专门学校接受矫治。 2024年11月8日,晋江市梅岭街道组织开展“夜间护未”第三次统一行动 以打开路,以防促打。晋江市部署开展文化市场执法领域未成年人保护专项整治行动,市文体旅局联合公安、市场监管、应急、消防等部门开展统一行动,各镇(街道)政法委员配合开展夜间巡查,重点加强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及桌球室、电竞酒店等新业态领域监管,督促落实未成年人保护各项规定,从源头上减少未成年人接触不良环境的风险。 一次次严厉打击,有力震慑“涉未”违法犯罪;一个个统一行动,让“涉未”隐患无处遁形,为未成年人成长创造了清朗空间。 温情护航 绘就关爱帮扶“同心圆” “现在我们向你发出一份《关爱未成年人提示函》,请你认真阅读并切实履行起父母的监护职责,请务必注意,不要因为夫妻关系影响到亲子关系,要让孩子在爱与温暖中健康成长。”今年3月,晋江法院在审理一起未成年子女抚养权变更案时,为切实保障未成年子女的权益,向离异父母发出《关爱未成年人提示函》,促使双方达成和解,最终妥善解决孩子的生活教育问题。 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不仅需要刚性执法,更需要柔性关怀。晋江市坚持帮扶、教育并举,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晋江市在全省率先建立“网格+未成年人关爱”机制,依托晋江市智慧网格平台,整合社会治理中心、检察院、教育、公安、民政、人社等10个职能部门资源,提升“家校警网社”五级联动能力,线上流转帮扶信息。线下,组建由镇驻村(社区)干部、社区民警、监护人构成的帮教服务队,常态化开展“一月一排查一回访”工作,让不良行为未成年人重新步入正轨。 2024年6月6日,晋江市未成年人保护十一条措施正式发布 既要全面守护,也要精准帮扶。晋江市出台《未成年人“天使守护计划”十一条措施》,开展晋江市未成年人关爱帮扶月“五个一”行动,从困难帮扶、心理疏导、普法宣传等多方面细化制定工作措施,提升关爱帮扶实效性。民政部门主动靠前服务,与中国儿基会发起“雨露计划”,为孤残儿童提供爱心资助、赋能培训等帮扶,得到省民政厅的高度肯定。卫健部门专门开设儿少心理门诊,并联合妇联共同设立“JIN听妇女儿童心理关爱工作室”,累计为近千名学生缓解心理困扰。 2024年8月17日上午,晋江市妇联携手晋江市公安局、晋江市检察院、晋江市法院举办“Jin心守护 共育未来”关爱未成年人主题亲子活动 同时,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关爱行动,关工委重点推进“爱心助学”工程,常态化发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参与助学慈善,共助学近2.7万人次,发放助学资金3529.52万元,点燃困境家庭生活的希望。招募215名“爱心妈妈”与全市371名困境儿童结对,强化“一对一”精准帮扶。打造“星光引航”帮扶计划,推动2家青商企业建立晋江市青少年观护实践基地,为重点青少年提供技能培训,帮助其融入社会。培育孵化8家儿童服务类社会组织,组建由心理咨询师、律师等构成的专家团队,强化关爱帮扶中的专业供给。 晋江法院联合晋江团市委组织开展“小法官”体验活动 为厚植青少年法治意识,引导广大青少年学法、懂法、守法,晋江市创设校园“学生法治委员”,选聘法治副校长726名,学生法治委员7200余名,建立校园法治教育菜单近30项,组织开展“未成年保护工作宣传月”“团小警”“白小花”法治课、公检法开放日等系列活动,有效提升校园法治宣教实效。 新媒体迅猛发展,晋江市在普法宣传上也与时俱进,先后推出法治直播课、“你以为”“平安jin好料”等系列宣传短视频,“平安晋江”视频号点击量突破20万人次。由晋江市委政法委重点打造的未成年人题材短剧《阳光之下》被纳入国家广电总局“跟着微短剧来学法”创作规划项目,打造沉浸式普法宣传矩阵。 数据显示,2025年1-4月,晋江市未成年人“盗抢骗”案件同比下降26.1%。在这座城市,一张有力度、有温度、有精度的未成年人保护网正徐徐铺展。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