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法治报,让新闻离你更近!
福建法治网 > 正文
2025-06-12 15:56:19

公安特派员阿武

作者:洪华高   来源:福建法治报   责任编辑:

阿武是沙县夏茂镇的公安特派员。现在很多年轻人已经不知道公安特派员这个名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每个乡镇都设有派出所,但县公安局只派一个人在派出所工作,阿武就是那时来到夏茂镇的。

打从记事起,我就知道阿武,他在夏茂派出所工作的那十几年,确保了一个人口近五万人的大镇治安稳定,没发生什么大案要案,即使有些小偷小摸的案件也很快就破了,百姓生活和谐安宁。夏茂镇上上下下,老老少少,没有人不认识阿武。

刚到镇里工作时,阿武大概四十来岁,中等身材,留一头短发,面呈古铜色。每天,他穿着藏青色警服,戴一顶草编礼帽,穿一双解放鞋,背一把盒子炮在街上巡一遍。这形象很像电影《小兵张嘎》的武工队队长。他背的盒子炮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驳壳枪,这种枪的枪套足有四十厘米长,三十厘米宽,纯牛皮做的,呈烟灰色,背在身上异常霸气。那时派出所靠近猪仔坪,这是全镇的中心,卖猪仔的地方,也是赶圩时人流最多、最热闹的地方。夏茂镇街道本来不大,如果把整条街的声音比作大合唱,那么这里的声音就是大合唱的高潮部分。

阿武每天穿着一身藏青色警服,背着盒子炮从派出所往西公社方向走到街道的尽头——西大桥,然后转身朝东往回走。他走得很慢,边走边注意观察街道两边的店面和居家大门的情况。街道上的人会不时和他打招呼。他会注意观察坐在街道边闲聊的人,一来看看有没有陌生面孔,二来看看有没有小偷小摸惯犯。碰到陌生面孔,他会停下来,了解一下他什么时候来这里,来这里做些什么等等,保持着一种公安人员特有的警觉。看到那些经常被抓的惯偷也在人群中,他会上前问问他们最近在干些什么,然后严厉地说:“不敢再偷,到时再把你抓起来。”沿街道向东,他一般会踱步到最东头的三角坪。有时,群众看到他会走过来说昨天谁家的猪被偷了,谁家的鸡鸭又丢了。这时他会停下脚步,到群众家里了解一下情况。那年代,户口管理很严,流动人口少,外来人员到夏茂镇流窜作案极少,而夏茂镇会偷东西的人就那几个,一般抓一两个问问就能把案件破出来。有时,路边的群众也会把他拉到一旁,悄悄告诉他看到谁偷了谁家的东西等等,可以说那时政法工作真正体现了“专群结合”,那就是政法专门工作与发动群众相结合。如果路边有人反映说谁家和邻居打架或吵架了,他也会进门了解情况,对动手打人的人进行教育。每天街上的人或上街的人都会看到阿武,男女老少都认得他,碰到他也愿意和他聊上几句。

那时有外地人会来“变把戏”,也有来表演气功卖狗皮膏药的。自然会有一些小偷来趁热闹时扒窃,这天他就会忙碌起来。除了在整条街转悠以外,他还会走到黄厝大坪,一般“变把戏”,表演气功的都会放在这里。看表演的站满了里外三层,把场地挤得严严实实。圈子里面传来一阵锣鼓声,把大家注意力聚拢在一起,只见表演的人光着膀了,穿一阔腿裤,腰缠一根粗的红色腰带,脚穿一双布鞋,大声地喊着话,每讲完一句话就用手使劲拍打自己的胸脯,仿佛在提醒大家注意他的讲话内容。不一会儿,他的胸脯发红,脸涨得通红,说话有些声嘶力竭,带些嘶哑。之后,表演银枪顶喉、额头拍砖、腹上破石等硬气功,直看得惊心动魄,不忍直视。正当大家看得起劲时,阿武就会混在队伍中很冷静地观察四周,看看在人群中有没有并不注意看表演而眼睛却往下寻找口袋的人。有时大家为精彩表演鼓掌喝彩时,突然会听到阿武大声喊到“不要动!”。喊声让正在兴头上观看的众人把眼光注意到阿武这里。只见阿武用力地将小偷的手臂拧到身后,用膝盖顶小偷的膝窝,让其跪在地上,大声喊到“把钱交出来!”。此时大家面面相觑,晃过神后赶紧摸起口袋,看看钱被偷了没有,被偷的则大声痛骂起小偷来。就这样,阿武总是在大家开心时默默守护着他们。

我父亲因为为人正直、口才还不错,善于做调解工作,被任命为大队调解员,与阿武来往联系多,也结成了好朋友。我父亲那时承包大队碾米厂,阿武家里孩子多,妻子又没工作,常到我们碾米厂买米。他一般买的是那种便宜、品质一般的米。父亲也常常在称好米后趁他不注意迅速多舀一瓢到他米袋里。阿武看到了,就会生气地朝父亲说:“干嘛多舀,舀回去!”一看父亲不动,他就会看看磅称,然后将多出的米按价付给父亲。那个年代,大家都过得不容易,但阿武却没有想多拿点什么,即使是他面对好朋友也一样如此。此时,我忽然想到为什么他一个人可以把这么大的一个乡镇的治安管理得井井有条的原因了。

阿武在夏茂一直干到退休才离开派出所,那一年我也考上大学离开了夏茂。


头条推荐
热图推荐
精华推荐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