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3日,福清监狱、仓山监狱、闽江监狱、女子监狱、福州监狱、未管所等联合福建省海洋生态文明促进会、福州市鼓山地区人民检察院等部门,在乌龙江畔举办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增殖放流公益活动。活动所投放的约十万尾鱼苗经费,全部源于六所监狱罪犯自愿捐赠的劳动报酬。 从关注自身改造到心系社会公益,这场跨越高墙的生态行动,不仅成为我省监狱系统创新改造工作的生动实践,更书写了司法矫正与生态文明共建的新篇章。 “此刻的你们或许正经历人生特殊阶段,但每一颗向善之心都值得被看见,每一次赎罪与奉献的努力都将照亮未来。”7月11日,福建省海洋生态文明促进会会长方垂弘走进福清监狱,为罪犯们带来《守护海洋生态,共建美丽家园》专题教育讲座。 讲座中,触目惊心的生态破坏影像与翔实数据,揭示了海洋污染的严峻现状,闽江口生态修复等案例,诠释了“生态修复永远不晚”的信念。一幅幅对比照,引导罪犯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及个体对社会、环境的责任担当和修复义务。当画面定格在垃圾遍布的海域时,台下罪犯陷入沉思——他们既是生态课堂的聆听者,亦是生态修复的“同行者”。 讲座结束后,福清监狱联合其余五所监狱共同发起“捐赠增殖放流”倡议,鼓励罪犯们自愿捐献个人劳动报酬,用于购买生态鱼苗实施增殖放流。“过去运输海鲜时,时常目睹异国海域垃圾肆虐,让本应湛蓝的大海被污染得面目全非。那时无力改变,如果现在能尽微薄之力,既是善举也是赎罪。”因走私普通货物罪服刑的何某感慨道。 短短两日内,各监狱成功募集来自数千名罪犯的自愿捐款。这些款项承载着他们通过辛勤劳动获得的成果,更寄托了他们渴望弥补过错、为修复生态贡献一份力量的朴实愿望,也为他们的蜕变重生注入正向力量。 7月13日的乌龙江畔,一尾尾鲜活的鱼苗跃入水中,让水域生态系统重新焕发生机。本次放流选用规格为10-14厘米的优质鲢、鳙鱼苗,由具备资质的鱼苗单位提供,放流前对鱼苗进行训练,提高其放流后的存活率和适应能力。技术人员严格按照《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技术规范》操作流程,选择缓流区域进行亲水放流,最大限度保障鱼苗成活和对水域生态的修复效果。 这场特殊的增殖放流活动,将高墙内的生态理论教育与社会责任实践深度结合,构建了“教育引导—劳动奉献—生态实践—价值实现”的罪犯教育改造闭环,有效增强了罪犯的生态保护意识、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为其重拾人生信心、顺利回归社会奠定了积极基础。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