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法治报,让新闻离你更近!
福建法治网 > 正文
2025-07-17 15:39:36

沙漠里的北五岔

作者:颜全飚   来源:福建法治报   责任编辑:

初到新疆玛纳斯,是大雪纷飞的寒冬。深夜,在小饭馆里喝奶茶,我们仨——玛纳斯作家杨仲年、叶尔布拉提·曼台,这是我第一次听说北五岔。我们仨盘腿坐在席子上,聊得津津有味。小饭馆不允许我们喝酒,叶尔布拉提·曼台却在大衣里变出一瓶酒来,服务员一上来,我们就赶紧把酒瓶子藏到身后。

北五岔,早前那儿是哈萨克族牧民的冬牧场,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上。那儿,野黄羊在奔跑,戈壁里长着味道鲜美的大蘑菇,还有野生的大芸——长着比手臂还粗的沙漠人参。那个叫沙山子的地方,还可以捡到玉呢,简直太诱惑人了。

外边雪花纷纷,我们仨像孩子一样,听雪、品酒、讲沙漠故事,我以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北五岔一片荒凉着,却是有这么多的新鲜稀奇事。等雪融冬去,咱们开个越野车,在北五岔沙漠戈壁滩上奔跑,直达玛纳斯湖。往湖里插上一根木棍,第二天,亮晶晶的食盐就爬满了棍子;在湖边刨一道渠,过一夜,渠就长满了盐;福建盐是晒出来,玛纳斯的盐是长出来的。

也不知深夜几许,几分醉意,我们踏雪而归,街道两边的榆树、白蜡树挂满了白雪,行走在朦胧的月光下,我们还是对北五岔唠叨个不停。

我渴望着,能亲眼看看北五岔的样子。雪化了、草绿了、树木都长出了嫩芽,他们把雪夜的话忘记了,不再提起北五岔了。谷雨时节,我到了北五岔沙窝道村,万里晴空,大地有了几许燥热,所见是刚种下的棉花苗,或者无人耕作处泛白的盐碱地。在沙地上挖大芸,大芸寄生在梭梭林的根部,小薯个头大小,挖后,又播种,种子细如沙,风轻轻一吹,就飘远了,两三年过后,就长成了大芸;见识紫红如梦的大芸花,那花制成茶,一抹清香,令人陶醉。一排排梭梭林之间,成片成片的油菜花开,说这是板蓝花,走过去,裤脚就沾上了黄黄的花粉,踩着细软的沙,仿佛听到动人的音乐《板蓝花儿开》响起,身处在一场恋爱里那般。这里,有着跳跃着生命的韵律,并不是我想象中一望无际的荒漠、信马由缰。这次,跟着同事去,带着任务去,也就来去匆匆,邂逅一回北五岔,并非识得其真面目。

因引得玛纳斯河五条水渠,而得名北五汊,后谓之北五岔。早年,北五岔人需用红柳枝、榆木梢、芦苇、麦草等在玛纳斯河压坝、引水,开垦改良盐碱地,或旱或涝,尝尽酸甜苦辣。夏至到来,有所不甘,在乌鲁木齐援疆工作的厦门同学过来,我就带他们到了北五岔,专程深入探个究竟。此时,棉花长得没过膝盖了。识得当地一干部,说,早年,玛纳斯河水流湍急,常有人因此丢失性命,他小孩时,偷偷去游泳,河里沙子多,上岸得找清水洗净,不然回家时被细心的母亲发现,就折了红柳枝一阵抽打。在这地方谈水,别有一番滋味的,在这地方,遇上一场雨,那可是天大的恩赐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的北五岔,一片绿洲,现拥有了20万亩的耕地,是玛纳斯县的粮仓,给了我不少震撼。

盛夏,天山雪急速融化,玛纳斯河碧涛汹涌,得其水的大渠奔流不息,穿过棉花地、玉米地、麦田,奔向沙漠腹地,消失在蓝天白云尽头。说这是莫索湾渠,修建清咸丰年间,是北五岔的生命,因渠道拐弯较多,周边常年生长毛梭梭,名为毛梭梭湾渠。20世纪70年代,再修此渠,改名为莫索湾,百姓沿渠两岸耕作,数百年来,来自河南、安徽、甘肃、宁夏等地人迁徙到此,繁衍生息。

在红柳坑,我们遇见一大片水域,我是弄不明白,这沙漠腹地,怎么就突然间冒出了一个湖泊来,说是来自上边新湖坪水库的水、莫索湾渠水,我不太相信这一说法。几处湖泊相连,湖水周边红柳滩、芦苇荡、榆树林、梭梭林、沙枣树,白鹭在水面上觅食,成群鸟儿在湖滩上飞翔,牛马在大片的草地上吃草,有人在垂钓,江南水乡一般。登上一个小沙丘,四周湖水环抱,蓝天上铺开万千里的细碎云朵,撒落到清澈的湖底。头顶的天,很大很圆、辽远,遥望南方天山白雪皑皑,北边的准噶尔盆地一眼望不到边,天地无比之大。沙丘上长着一丛骆驼刺、又长着一棵野西瓜,多么顽强的生命,沙漠里的神话无处不在。垂钓者说,这湖里有野生的鲤鱼、草鱼、鲢鱼,还有狗鱼,蟹虾也多。冬天来钓吗?冬天不钓。我却是想着冬天来,凿冰垂钓,看星星、月光落在一湖的冰面上。站在沙丘,徐徐清风拂面,蓝色的湖泊,碧绿的草地,一抹抹菲红的红柳,万里碧空与无边的大地相连接,天圆地方入怀,万念皆休,人生通透,亦照顾同学的行程,不可久留。若是一个人来,便坐此沙丘,静静守候着远方,守着空无一物的自我,直到夕阳沉入地平线,又星空次第满天,如是这垂钓者,守候着一湖水的静谧时光,不问人间悲喜欢忧了。

北五岔的枸杞红了,像玛瑙一样,一串串低垂着,缀满枝头,说鸟儿吃这果儿,吃着吃着就醉了,一头扎在地里;3000亩的红红果儿,在长长的白昼里,明亮的阳光下,透着鲜艳的红光,散发着别样的清甜,那鸟儿能不激动?说那一大片一大片绿油油生长着的,是甘草;说那就是胡杨,看这模样,倒是有些像福建老家的乌桕,秋天到来,一树树金灿灿的样子,可是想着秋天再来一回。北六干渠处,曾有1200多亩的红柳滩,胳膊粗的红柳长势甚旺,狐狸、野兔、狼出没其间。这北五岔,什么花样都变得出来,哪像个沙漠的样子,跟冬天小饭馆里,聊的、想象的,完全两码事。

北五岔镇街道,榆树护荫,干干净净,一片安和。我们钻进一棵苹果树下的一家农家乐,我说,建于清光绪时期的北五岔大庙,我还没见识呢。就被领着出了后院,指着不远处那片玉米地,那儿就是,早前地底下挖出不少麻钱子出来。这场景,太令人失望了,我走近它,密密玉米林深处,是一排小白杨树,树丛里,隐隐约约地,有一截断壁残墙存在。后阅“吕氏文化传播”微信号发自北京的文章《记住乡愁:玛纳斯县北五岔大庙及吕氏家族》,如是表述:大庙当时被当作供销社商店使用,1975年被拆毁,遗憾的是连一张大庙照片也没留下。大庙被拆后的木料被用作建造了公社机关、学校、修造厂、医院、供销社等,可见庙之大,所用木料之多,说明了大庙之雄伟壮观。现在若按原貌重建大庙,没个几千万是建不起来的。大庙被拆毁是北五岔人永远的痛,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庙将会成为传说。而在我们这代人,大庙是抹不去的记忆。

就这样,带着些许的失望和伤感,我离开了北五岔。在玛纳斯博物馆里,我见到了被重点收藏着的北五岔吕氏家族的族谱。在玛纳斯,难得有一本家族,更没有宗祠、祖房的概念。吕氏家族始祖原住河北河间府,于明成化年间作为军队将校赴甘肃姑臧守边境,在甘肃驻扎了十代,其中一支名为吕时德、时荣兄弟率家小向新疆迁徙,于乾隆年间来到玛纳斯,现繁衍至玛纳斯县包家店、莫索湾、新湖、沙湾等地,有一万多人之众。这也许是北五岔乃至新疆,人口形成的一个缩影。

在清代北五岔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地处北疆交通要道,管辖区域广阔,西至塔城,北至阿勒泰,东至芳草湖,是守护乌鲁木齐的西大门,是兵家之地,是历代屯田的重点区域。看来,这次我去北五岔,也仅仅见其冰山一角了。我依然想着小饭馆那夜的话,从北五岔出发,走出棉花地、麦田,穿越红柳滩,深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腹地,抵达玛纳斯湖,那儿,是玛纳斯的注脚,是一条河的归宿。


头条推荐
热图推荐
精华推荐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