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法治报,让新闻离你更近!
福建法治网 > 正文
2025-08-04 15:03:29

短剧之忧

作者:林永芳   来源:福建法治报   责任编辑:

有位朋友告诉我,最近半年,她几乎一篇文章都没写,也不怎么出门。是什么,让一个“不写不快”的人近乎搁笔,让一个开朗活泼朋友众多的人近乎足不出户?是的,微短剧。自从微短剧横空出世,她如同中了“剧”毒——下班后除了锻炼、家务、听书和偶尔练练琴,剩下的时间几乎都交给了它。

第一个推出微短剧这种产品形式的无疑是天才。环环相扣,情节紧张,悬念迭起,三分钟一集,不拖沓不灌水,微短剧的这些属性,精准锚定了人类既好奇又没耐心的心理特点。于是,许多人为之销魂,废寝忘食,一集接一集,直到大结局。一套播罢,平台立即推荐给你另一套,哦不,是一大堆大同小异的快餐剧。就这样,时间过得飞快。

然而,一段时间看下来,发现这堆微短剧剧名、人名、地名、朝代虽各不相同,实则基本是同一个套路。皇宫争宠,豪门暗算,正妻与妾室、原配与小三刀刀见血,兄弟叔侄为争夺皇位或总裁首富继承权而轮番陷害,姐妹闺蜜为嫁给某个金龟婿而阴招迭出。主角中了毒计惨死,重生后大杀四方,以毒制毒,靠着更胜一筹的阴谋诡计或凶狠毒辣登位,报了上辈子的仇……

剧中人物,嫌贫爱富,仗势欺人,拜高踩低,势利到匪夷所思而且毫不掩饰。而剧中情节则一次次刷新着我们对“阴谋诡计”四字的认知:栽赃,下毒,暗杀,春药,让人堕胎,推人落水……除了花样翻新的阴谋,还有各种超乎想象的暴力,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总之,小小屏幕,充斥着大量心灵毒素。

蓦然回首,风生水起、盛极一时的微短剧市场已被各种宫斗剧和宅斗剧占领。它们毁灭的,不仅仅是优质微短剧出生成长的机会,更是一代乃至好几代人的价值观,让人误以为“世界就是这样的”“我必须比别人更阴狠才能脱颖而出”。

请不要低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铁律,更不要低估人类“学以致用”的本能。倘若任凭这类鼓吹“厚黑学”的微短剧野蛮生长,占据视听领域的主要时空,那么,我们的孩子将会怎样认知这个世界?成年人将如何与同事朋友相处?今日中国的真实形象将会被怎样误读?要知道,这个地球上的绝大多数人,一辈子都不会踏足中国,他们往往通过影视剧、文学作品或者网络片段来管窥,把夸张虚构当成真实的中国——“啊,多么可怕!在这里,脱颖而出靠的不是努力上进和真才实学,而是靠阴谋诡计;公平正义靠的不是法律、规则和制度,而是靠更多的财富和特权。”可这,哪里是真实的中国?

优质微短剧当如佳肴与明灯,给人以温暖和光明,给人以美和智慧,让人们既能充分享受剧情跌宕起伏、快速推进的形式之美,又能充分接受来自优质精神内核的人文滋养。切莫任凭劣质微短剧犹如“狼奶”般扭曲受众的三观。我相信,绝大多数观众,在打开手机时都更愿意欣赏到前者而非后者。

当前,至少可从以下环节入手,一点一滴改良微短剧领域的“生态环境”:

——凝聚各方共识。既要充分看到微短剧是文艺创作新生事物,值得点赞和鼓励,又要清醒意识到新生事物不仅要有流量,还要有能量,才能持久留得住人。“创新”不能离开“守正”;“野蛮生长”当休矣。

——纳入管理体系。微短剧应和其他影视产品一样纳入相关“质量控制体系”。这个体系既要有对无底线者的适度惩戒,又要有对优质作品的相应激励;既要能守住底线,又不能扼杀创新活力。可以开展评选,也可以借鉴“同业公会”的思路,通过制定行业规范来实现行业自律。

——守住重点环节。首先,生产制作是第一环。长剧做短,在压缩单集时长、加快剧情推进节奏、挤出剧情中的“水分”时,切莫将其中的“营养”也挤掉了。微短剧出品方对此应有清醒认知。同时,播放平台责无旁贷。倘若没有平台的推波助澜,劣质微短剧哪有成长空间?各项监管措施,应围绕微短剧出品方和播放平台这两个关键环节去精准发力。

走笔至此,不禁想起儿时种稻往事。当我们播下谷种之后,倘若不管不问,那么这些谷粒即使侥幸萌芽,也很可能会在稗子和其他杂草的遮蔽下日趋萎缩,最后整块田地“草盛禾苗稀”。若要“秋收谷满仓”,必须从土壤、空气、水分、肥料各环节着力营造最适合禾苗而非杂草生长的生态环境。同理,遏制劣质微短剧、催生优质微短剧,需要在实践中持续摸索、完善,最终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组合拳。业内诸君,当共勉之。


头条推荐
热图推荐
精华推荐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