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无数个小点连成一条线,原本是数学老师的严谨话题,在米粉师傅们一拨拨丝滑操作下,演绎成古老手工的现代艺术。颗粒晶莹的米粒,离开黝黑深厚的土地,从稻穗上汇聚成谷,被农人收割、暴晒,褪去那层金黄稻壳,成就米最初的清纯模样,然后交由米粉师傅手中。 一个高明的米粉师傅,最善和米打交道。于万千好米中,遴选优秀的籼米,并且要历经半年到一年韬光养晦,由时光来贮存沉淀,滤去浮躁和轻率的上等好米。再舀来澄澈溪水,按夏季热天六到八个时辰,冬季冷天十到十二时辰的节奏,将米一一请入肥宽的木桶里、没入清凌凌的水中。 那些米粒相互憋气、暗自较劲。眼见一个个地通胀起来、饱满起来。这时候,米粉师傅再次出手,将颗粒鼓胀的米粒沿入石磨那黝黑的小洞口里,和着清水一起旋磨为浆。然后,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米浆装入一个棉布袋中,封紧袋口,置于木臼,挤压水分,滤水成块,再碾成粉末。 随后,拌水入粉、捏粉成团,下锅蒸煮、冷却放凉。米粉师傅接二连三,动作了然于胸、捻熟于手。再把粿团放入搅拌机,制成粗壮的粉粿条,用机器压成一条条细粉丝。以两拃长为边,形成正方粉丝状,搁置到大太阳底下曝晒。晾到十足干燥,片片收取,成斤、成捆。 过去,闽南山乡地带,尤其在安溪,镇镇村村,有以乡镇为名的湖头米粉、龙涓米粉,还有以村落为名的上山米粉。那一捆捆的米粉,被打包、纳入到印有“囍、福、寿”等字符的薄膜袋、包装箱里头,成为犒劳亲朋好友的伴手礼。 闽南山乡米粉可汤可炒。汤时,素颜以示,丝缕分明,一条条地,在汤水里骨架分明,方为上品。炒则走笔龙蛇,蜿蜒盘旋于瓢盆锅碗,如五线谱列次其中,曲意回环,乱中有序,才是好粉。 但凡入汤,好浓烈些的,就高汤打底,喜清淡些的,则直接清汤寡水,再佐以一把苍翠上海青,淋上几滴花生油,就可将闽南山乡米粉些许甜、些许酸的本质激发出来。呲—呲—呲—,噘嘴嗦粉、放喉灌汤,并簌簌咀嚼几梗青菜叶。这里头,往往会伴随着饥后复饱的满足打嗝,或者酒后填胃的淋漓酣畅。 闽南山乡米粉如果用来待客,则以炒为尊。过去,在闽南山乡人家,若贵客一来,往往要起火炒粉。精明的主妇,不多不少,只搭一碗。仁慈的客人,或多或少,浅尝辄止。有个笑话,说是一位新客,初到亲戚家,仗着肚饿嘴馋,将碗中米粉吃到底朝天之际,门后突然冒出个小毛孩来,愣是大哭不止。原来那小毛孩,正等着客人将“意思意思”后的米粉炒,捧为己食……当然,这是荒年时代才有会出现的荒唐事。换到现在,闽南山乡米粉,已是当地或各大购物网站上随处可得的大众食品。 最亲家乡水,最爱家乡米。也难怪世居闽南一带的本地人,或者奔赴五湖四海的原乡人,再是远行东南亚的侨居客,时不时地就喜欢讨要一捆两捆的闽南山乡米粉,讨来一碗足以告慰身心的米粉炒。一碗闽南山乡米粉炒,是可以反复翻炒的地道乡味,也是一丝丝的乡愁慰藉。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