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久前,在中国美术馆的藏宝阁,我有幸欣赏了吴昌硕的《三千年结实之桃》图轴。 此幅出现在多种吴昌硕的画册书籍中,绘于1918年。吴昌硕时年74岁,正是他笔法上最成熟老辣的阶段。桃干横空向上,苍劲凌厉,桃叶作斜势纷披,画正中拉下一枝结满果实的桃枝,成回旋有力的弧形,西洋红点色的三粒桃实半遮半掩,右上角又画两粒桃实呼应,整幅透出非同凡响的力量感。 环形闭合又遥相守望是吴氏的典型构图风格,虽对此幅早已熟稔于心,但站在原作前,还是让我惊叹不已,看似简单的笔墨是他数十年石鼓文功力的集中体现。 正是桃熟季节,让我们去丹青中寻找那些著名的桃子。 最让人垂涎的是晚清金石书画名家赵之谦笔下充满汁水的大桃子。他画桃与众不同,喜作大通屏画法,纯用篆隶书法入画,写出整株的桃树,似有《山海经》中“屈蟠三千里”的桃树气象。 赵氏传世多件大幅桃树,皆赋色鲜艳,雄奇纵横。《九重春色》竖轴,桃叶纷披,朴茂繁盛,重墨画树干,生涩霸悍。用没骨法画大寿桃,在胭脂红、花青绿、重墨的强烈冲突中寻求平衡。立于画幅前,磅礴气势里蕴含着桃实的淡雅水灵,似能触摸到桃子的茸毛,这是色与墨的高阶融合,直接影响着后世的吴昌硕与齐白石。 赵之谦客福州时,妻女双逝,刻下名印《悲庵》,款云“三十岁家破人亡,乃号悲庵”。他于赤贫中死去,由老乡凑钱买棺材,葬于杭州。 赵氏一生,令人掩卷叹息。但是,他的作品皆秾丽明艳,看不出哪怕一丁点悲怆气息,这是大师不为人知的心理秘境。 继续寻找藏在博物馆里的水蜜桃! 由宋入元不仕的名家钱选有《桃枝松鼠图》,一只松鼠蹑手蹑脚向着成熟的水蜜桃逼近,毛色蓬松,神情专注。桃子的沉稳安静反衬着松鼠的活泼,画幅虽小,但线条轻盈,动感十足,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限展作品。2018年特展,这件暗黄小品与众多如王羲之、萧照、赵孟頫等历代巨擘并列,诉说着几百年前大地万物的生机律动。 再往上溯,是藏于美国费城博物馆传为五代丁谦的《荷叶寿桃图》,这是最早的桃子图,平尺小画呈现的是千百年前最高级的审美。 荷叶与桃子同为盛夏风物,从文人角度看,桃俗荷雅,似乎不在一个审美层次。 丁谦将两者巧妙地绘在一起了。 撕开的四分之一荷叶包裹着一枝桃枝,翻卷一角的荷叶叶脉清晰,淡雅的暗绿色烘托出桃实的成熟丰美。弯曲的桃枝像刚从树上掰下,画家甚至细心描摹出枝干的撕裂口。枝上着一正一反两粒硕大的水蜜桃,精细勾勒的桃叶卷曲着,叶端已显枯黄之状,却恰恰衬托出桃子的鲜嫩。 桃子细笔双钩,生动逼真,鲜红的桃尖、白里透红的桃身,将熟透的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画虽小,但多层次的对比,古朴中带着温馨的艺术感染力,是艺术家对万物生长的深刻思考。 丁谦擅画竹,画史上记录较少,这幅作品或为宋人伪托之作。 那些著名的桃子,不仅藏在博物馆里,也藏在青简玉册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就算读书很少的人,大概也能背出《诗经·周南》的一二句。 文史学家陈子展说辛亥革命以后,乡村举行婚礼时,还会歌唱《桃夭》三章。这首诗,让许多人记住,只因它美得简单,无需搬出一堆生涩难懂的注解。这首诗让人传诵,还因寄寓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姑娘娶进门,宜室,室家,对于普通人家,是一个朴素的追求。 灼灼夭桃,也留在我记忆深处。 外婆家的大土楼前,有一个弯月形的大水塘,四周遍植桃树,水塘一角,植一片荷花,风过荷香阵阵。 屠苏暖风下,花朵很快绽满枝头,那些桃树依在塘边,棵棵探身向水面,投下一溜子绯红倒影,鱼群游过,红影乱摇,令人陶醉。蝉声阵阵,催熟桃实,桃树渐渐染上胭脂,墨绿的叶片里,挂满了红屁股的大桃子。 桃子熟了,外婆就托人带信,让我们兄妹去吃桃。 塘边摘桃,果子一不小心就掉入水中。外公用蚊帐布穿硬铁线,做成小巧果袋固定在长竹竿上,小心翼翼从枝叶间伸上去,套牢果子,轻轻一扭,落袋为安。塘边的桃子,也许是得了水的滋养,个大多汁。从红通通的桃尖开始,轻轻撕下果皮,牙齿过处,果肉像融化的冬蜜,汁水从下巴滴下,这是夏天的纯正味道。 外公外婆早已过世,巨大土楼人走楼空,弯月形大水塘,也不知何时成了一片荒地。那倒映水中的高大桃树,还有随风摇曳的荷花,只能到记忆里去找寻了。 街上时有商贩售卖本地水蜜桃,粉嫩如霞般挤在竹筐中,憨厚又温润。我看见了,那些在绢上、在宣纸上、在书册里,还有在水塘边的桃子们就次第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了。 (作者单位:闽西监狱)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