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织密解纷网 和谐花绽放 ——平潭苏平片区综治中心“五把钥匙”解锁基层治理新路径 在平潭综合实验区苏平片区的寻常巷陌里,一场场矛盾化解的故事正温暖上演。近年来,苏平片区综治中心精心打造“1+3+5”立体化矛盾纠纷化解体系,将各方力量编织成细密的治理网络,让“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片、矛盾不上交”的美好愿景,在海风与炊烟的交织中慢慢照进现实。 把调解室搬到群众“家门口” 海上调解室里,渔民们刚收起渔网就围坐谈心,船头的纠纷还带着咸腥味就已化解;旅游景区的调解室窗明几净,游客与商户的争执话音未落,调解员已递上一杯清茶;离岛法治驿站前,晚饭后的岛民围坐在此谈天说地,岛上老人不用再乘船辗转多地,在家门口就能说清家务事。这三个前沿阵地,撑起了苏平片区“纠纷化解不跑路”的便民网络。 苏澳镇那起土地纠纷的化解,至今仍被村民们津津乐道。2025年,外出务工多年返乡的老陈发现自家闲置地块竟被人建造了坟墓,火冒三丈的他攥着拳头就要讨说法。消息传到综治中心,调解员放下电话就往现场赶。踩着田埂上的露水,调解员一边翻看早年泛黄的协议,寻找其中的漏洞,一边根据文件跟村里老人核对土地历史归属。当太阳爬到头顶时,迁坟补偿的方案已让双方点头认可。 “原以为要闹到天翻地覆,没想到就地就能把事解决,不用来回奔波,心里踏实多了。”拿着还热乎的调解协议,老陈止不住地感慨。 如果说三个前沿阵地,是三个稳稳扎根的桩,那片区综治中心里的五个专业调解功能室:林建福个人调解室(综合调解室)、婚恋家事调解室、信访接待室、警务调解室及速裁法庭,就是五把精准的钥匙,专门对准各类矛盾,分类调解,让调处效率大幅提升,也让“小事不出村”有了实实在在的落脚点。 众人拾柴让难题“软着陆” “一家人总不能真闹到法庭去。”2024年9月19日,苏平片区综治中心婚恋家事调解室里坐着剑拔弩张的一家人。当事夫妻双方因性格不合等原因分居多年,丈夫老高长期离家在外,后因妻子患病,急需筹集资金,子女联系老高未果,便自主变卖掉一套房产用于治病。老高返乡发现家没了,指着子女的鼻子骂“不孝”。 婚恋家事调解室的社工安抚患病妻子的情绪,警务调解室的民警向老高说明妻子病情,速裁法庭的法官则从法律角度解释“紧急情况下子女卖房救母的合理性”。公安、法庭、社工站的人员接力沟通,最终老高理解了子女的无奈,一家人重归于好。 作为“1+3+5”体系的“主阵地”,苏平片区综治中心有效整合了公安、法庭、司法所、专业调解室、社工站等多方力量,成为矛盾纠纷的“终点站”。“一线消化不了的矛盾,都会流转到这里分类处置、共同研判,避免了‘各管一段’的困境,让矛盾纠纷‘一站式’解决。”综治中心主任潘玉平介绍道。 “以前各跑各的部门,现在一个地方就能集齐‘各方说理人’,效率可高太多了!”参与调解的企业代表说。通过明确责任清单、轮值响应,各部门在综治中心的统筹下紧密配合,让复杂纠纷有了“合力破解”的路径。 用真心焐热“冰封”的矛盾 “真的非常感谢你们,让我们两家的关系重修旧好。”调解现场,阿亮与阿炳的家人握着调解员的手不住感谢。 原来,阿亮和阿炳系亲属关系,两家原本十分亲近,2014至2024年间,阿炳因生意投资多次向阿亮借款,本息共计人民币1000多万元,其中本金630万元,利息700万元。此后,阿亮多次催款,阿炳则以生意失败为由,仅归还部分利息,双方多次为此争执,甚至提出断绝关系。 苏平片区综治中心考虑到这起纠纷标的大、时间长,便交给有着二十多年调解经验的林建福手中。 调解室里,林建福没提还钱的事,聊起了往事,让双方先打开心门,随后在“背对背”调解中,他给阿炳算法律账:“超过规定的利息不受法律保护”,又跟阿亮说:“真逼急了,可能一分钱都拿不到。”在林建福的融情于法,释法说理下,阿亮突然说:“部分利息就算了,多年的情分不能因为钱断送了。”最终,双方同意按合法利率重新核算,借款方分期还款,出借方放弃部分利息,十年恩怨终于化解。 这份“化干戈为玉帛”的功力,源于林建福二十多年的调解经验。其总结的“五式调解法”,针对台胞台企纠纷、群体性纠纷、陈年土地纠纷等不同类型矛盾精准发力。专业的调解技巧、对情理法的精准把握,让群众感受到“找对地方、找对人,再难的事也能理顺”。 如今的苏平片区,一般性的邻里纠纷当天就能解决,复杂的也能在一周内有进展。从预防矛盾的宣传册,到调解室里的劝说声,到化解纠纷的调解书,再到回访时的敲门声,全链条治理模式像一棵大树,根系深扎在基层土壤里,枝叶舒展在群众心坎上。 当夕阳为苏平片区的海岸线镀上金边,渔港里归航的渔船鸣起汽笛,综治中心的灯光还亮着。在这里,调解从来不是冰冷的程序,而是带着海风温度的邻里情,是藏在烟火气里的大智慧。这张越织越密的解纷网,正让平安和谐的种子,在每寸土地上悄悄发芽、静静开花。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