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法治报,让新闻离你更近!
福建法治网 > 正文
2025-09-01 15:37:30

在人性的最深处有一束光 ——评闽剧电影《双蝶扇》

作者:傅 翔   来源:福建法治报   责任编辑:

由福建省实验闽剧院同名闽剧改编的戏曲电影《双蝶扇》讲述了一个曲折离奇的爱情故事:青梅竹马的林梦卿与陈子霖,婚期在即,浓情蜜意凝于扇上双蝶。然晴天霹雳,陈子霖身陷命案囹圄,林家父母狠心隐瞒真相,将毫不知情的梦卿易嫁富绅吴玉山。一夜“错婚”,生米煮成熟饭。当真相撕裂清晨的宁静,三个无辜的灵魂瞬间坠入深渊:林梦卿面对失身之辱与对陈子霖的刻骨深情,痛不欲生,几度寻死;陈子霖身负冤屈,又突闻爱人他嫁,悲愤交加;而吴玉山,这个老实本分的乡绅,满怀憧憬迎娶佳偶,却成为“夺人所爱”的尴尬存在,面对一个心属他人、视己如寇仇的妻子,其委屈、不甘与善良本性激烈撕扯。

剧作的高妙,在于未将三人简单置于善恶对立。吴玉山非但不是脸谱化的“恶绅”,其朴拙中的仁义更成为黑暗中的一束光。当他听闻林梦卿与陈子霖狱中泣血相守、生死相许时,那份源自本心的悲悯最终战胜了世俗的占有欲与颜面观。他毅然写下休书,斩断名分,更做出惊人之举—为情敌陈子霖呈状鸣冤!这一笔,堪称全剧神髓。吴玉山的“让妻”,绝非懦弱退缩,而是基于对他人苦难深刻体认后,一种近乎宗教情怀的自我牺牲与道德超越。伟大的作品往往在“不可能”处拷问人性,《双蝶扇》正是通过吴玉山这个角色,将中国传统文化中“成人之美”的君子德行,在极端情境下推向了震撼人心的高度。

闽剧《双蝶扇》不仅荣获国家艺术基金滚动项目与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双十”重点扶持剧目的殊荣,更以文华奖、曹禺剧本奖及双“梅花奖”的璀璨光环,证明了其穿透舞台与银幕的永恒魅力。它讲述的并非才子佳人的俗套传奇,而是将林梦卿、陈子霖、吴玉山三人骤然抛入命运漩涡,逼迫他们在人生至暗时刻进行灵魂淬炼的伦理寓言—其核心,直指人性深处最灼热的道德拷问与情感抉择。《双蝶扇》的戏剧张力,正是根植于这个精心构建的伦理绝境,把命运错弦下的“三人行”,推向极致的伦理困境书写。

林梦卿的塑造,则是《双蝶扇》穿透时代的精神所在。她绝非传统戏曲中被动承受命运摆布的弱女子。初闻噩耗,她的反应是激烈的自毁—以银簪刺喉,这是对清白与爱情信仰崩塌的绝望抗争。然而,当她发现自己怀上吴玉山骨肉时,一句石破天惊的唱词“幡然震醒!奴厌世宁将一命殒,焉能罔顾腹中无辜婴!”标志着她精神世界的剧烈蜕变。“姻缘有错,腹婴何辜?”—这八个字重若千钧。她从个人情爱的悲恸中抬起头,看到了一个更宏大、更不容推卸的责任:对新生命的敬畏。这种基于母性本能的“震醒”,是女性主体意识在巨大灾难中的顽强觉醒。她选择咽下苦果,忍受“错婚”的持续煎熬,只为保全腹中那个“何辜”的生命。这份抉择,超越了贞洁观与爱情至上论的桎梏,闪耀着生命伦理的朴素光辉与坚韧力量。

当陈子霖冤情昭雪归来,林梦卿面临的抉择更为残酷。一边是魂牵梦萦的旧爱与“双蝶永不分飞”的誓言,一边是十月怀胎、血脉相连的幼子。陈子霖与吴玉山,这两个深爱她的男人,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成全”对方而自我放逐—陈子霖忍痛接受她孕育他人之子的事实,却又因不愿拆散其母子天伦,最终选择远走京城另娶;吴玉山则携子悄然离去,只为还她“清清爽爽做新娘”的可能。然而,这双重的“成全”,却将林梦卿置于更深重的孤独与撕裂之中。剧终,她既未追随陈子霖,亦未追赶吴玉山。她提笔回书,安顿好身边仆从,独自锁上吴家大门,走向晨曦微露的村郊。这个开放式的结局,并非妥协,而是林梦卿在经历炼狱般的洗礼后,真正完成了精神上的独立—她不再依附于任何一个男人定义的归宿,而是在对“二位兄长”的祝福中,在对“小娇儿”的祈愿里,在对自身命运的坦然接纳下,“效蛱蝶破茧,飞越幽暗……看人间翠绿再新”。这抹“翠绿”,是她亲手挣来的新生。

作为戏曲电影,《双蝶扇》的成功在于它精妙地把握了戏曲的写意美学与电影的叙事特性。剧本提供的扎实文学基础,为电影化呈现预留了丰富空间。开篇花丛双蝶翩跹的意象,贯穿始终,成为爱情、命运乃至人物精神自由的绝妙隐喻。电影镜头放大了舞台上细腻的表演—无论是林梦卿镜中惊见吴玉山的骇然绝望,还是狱中隔栅相望时指尖颤抖的触碰,或是陈子霖远行船头手握蝶扇的孤影,都将戏曲程式的情感浓度,通过特写与景深调度,转化为直击心灵的银幕语言。闽剧特有的唱腔韵味、十番音乐的喜庆与悲凉对比,在电影声画结合中更显层次。

电影尤其擅长运用情境语言:春日村郊的明媚与狱中的阴森,冬日飘雪的清冷与渡口离别的萧瑟,吴家宅院的封闭感与最终林梦卿走向开阔天地的镜头,都与人物的心境、命运的流转紧密呼应。那些空镜—马鞍墙、飘雪、竹林、渡船—不仅是地域风物的展示,更成为无言的情感容器,承载着难以言说的哀愁与希望。

戏曲电影《双蝶扇》的非凡之处,在于它超越了简单的爱情悲剧或公案传奇。它通过林梦卿、陈子霖、吴玉山三人在命运碾压下的痛苦挣扎与艰难抉择,深刻揭示了人在极端困境中可能迸发的人性光辉—吴玉山的“让”是仁义的担当,陈子霖的“离”是含泪的成全,而林梦卿的“生”与“立”,则是女性生命韧性与主体意识的壮丽凯歌。那把贯穿始终的“双蝶扇”,最终不再是束缚爱情的契约凭证,而升华为一种象征:真正的“双蝶”并非外在的形影不离,而是在各自穿越生命的幽暗隧道后,灵魂深处对善、对爱、对生命本身那份不灭的信仰与坚持。

当所有的戏剧冲突归于平静,林梦卿独自走向晨光的背影,恰恰是对人性尊严与生命力量最有力的讴歌。这部根植于闽地文化沃土、绽放于舞台与银幕的艺术精品,以其深沉的伦理思辨、动人的人性刻画和精湛的艺术呈现,确如破茧之蝶,在中国戏曲电影的星河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璀璨光华。它告诉我们,即使在命运最深的不幸与苦痛中,人性的光亮,也足以刺破一切幽暗。

头条推荐
热图推荐
精华推荐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