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法治报,让新闻离你更近!
2025-09-09 12:04:56

​矛盾纠纷“柘”有解

作者:本报记者 黄歆宸   来源:福建法治报   责任编辑:

步入柘荣县综治中心,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以米黄色和浅棕色为主的暖色调空间,墙面点缀着剪纸艺术装裱的法治标语。低柜台设计的开放式服务窗口,方便群众咨询,无障碍通道的黄色标识在浅色地砖上格外醒目。一侧的暖“新”驿站里,几位环卫工人正在取水小憩,墙面的便民信息栏贴满就业政策和活动通知。“柘台”服务点前,工作人员俯身为老人讲解表格如何填写,电子屏滚动播放着调解流程图,整个空间在严谨的治理功能中流淌着柘荣特有的温情。

打造高效规范化平台

近年来,柘荣县大力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打造高效、便捷、管用的平台。2024年,该县统筹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县委政法委牵头完成65条意见征集,并深入多地考察。

该中心从“一站式化解纠纷、最方便服务群众”的角度,选定县城中心城区作为新址,设置引导受理、多元化解和指挥调度三大功能区。引导受理区设导引台和服务台,由专人引导群众至民生事项、矛盾纠纷等专业受理窗口,通过系统录入实现案件分流。设置人民调解、行政争议化解(劳动、道路交通等)、司法调解(诉讼、检察监督等)、行业性调解(医患、社会治理与保险)、社会力量参与(法学专家咨询室、心理咨询室)等六大区域。

按照“应进必进、集中办理”的原则,该中心统筹7个部门35名工作人员常驻,卫健、市场监管、工会、妇联等15个县直单位及乡(镇)轮驻,12名“草根和事佬”金牌调解员和32名“法学专家”因事随驻,以常驻、轮驻、随驻模式实现化解矛盾纠纷法治化“最优力量、最强团队”。

五调联动织就平安网

“我们紧盯‘如何让群众最多跑一地’这一目标,推动入驻部门从‘单一分散’向‘多方聚合’转变,推动县综治中心和乡镇综治中心从‘各自为战’向‘协同作战’转变。”柘荣县综治中心相关负责人员介绍道。

今年1月,柘荣县综治中心因成功调解一起劳动纠纷获赠锦旗。2024年,某校食堂承包企业未与农民工张某签订劳动合同,仅投保意外险。张某工作中摔伤致九级工伤后遭遇保险拒赔和用人方推诿。经调解员协调,企业最终按标准支付工伤补助,并解除劳动关系。调解员同时建议校方规范用工管理,推动社保缴纳和雇主责任险投保,实现纠纷化解与普法宣传双重效果。

柘荣县综治中心创新打造“柘有解”调解品牌,组建包含行业专家、司法人员、“草根和事佬”等在内的调解员库,采取“师带徒”培养模式和“五调联动”机制提升综合调解质效。同时,延伸服务设立“心语小屋”,提供心理疏导;建立“一案一回访”制度,传递“和为贵、法有情、柘有解”理念,实现调解案件“事心双解”。

“我们还聚焦社会治安形势分析研判,构建了‘一张网’综合治理体系。通过‘每半月一汇总、每月一研判’及专项会商机制,全面收集研判社会矛盾与治安问题,运用风险预警提示函等方式推动问题整改。”柘荣县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此外,该中心通过“双重管理”创新机制,构建政法委书记牵头的协调机制,推行领导带班和“30分钟响应”等工作制度。通过内外联动机制,显著提升了管理效率和社会治理能力。

探索实效化服务模式

有了平台和机制,要如何活用?柘荣县综治中心统筹政法各单位、县直行政部门和群团组织、社会力量同向发力,通过印发《综治中心专题宣传活动清单》,采取“综治中心模拟体验日”“庭审现场观摩”等10项创新举措开展立体化宣传,并邀请平安建设成员单位共同参与规范化建设宣传,通过“平安柘荣”公众号“柘有解”专栏刊发典型案例,多角度展示中心运行成效。

“我的家人被车撞伤需治疗,肇事方没钱,我们也没钱治病,怎么办?能帮帮我们吗?”4月15日,柘荣县综治中心接到求助,工作人员一边安抚求助者情绪,一边仔细了解记录案情,随后迅速将该起交通事故纠纷案按流程指派给道路交通事故行业调委会。最终,在该调委会的调解和公证处的见证下,这起交通事故赔偿纠纷在县综治中心得到妥善解决。

“通过法治化路径贯通调解、仲裁、诉讼、公证等全链条多元解纷服务,实现矛盾纠纷在综治中心‘一站式’依法高效化解。”柘荣县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县综治中心突出为民办实事功能,整合多种资源为群众提供“菜单式”选择、实行“一条龙”服务。

柘荣县通过三年社会治安数据分析,创新推出“开门五件事”工作机制(平安诉求受理、矛盾纠纷化解、公共法律服务、劳动权益保障、交通事故快处),在综治中心集中公示并实行“一站式”闭环办理。该中心自运行以来,累计服务群众1500多人次,实现100%事项处置率,县域呈现“活力足、秩序好、人心顺”的良好局面。


头条推荐
热图推荐
精华推荐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