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曾经被问起,从小到大有没有印象深刻的老师?这个问题就像一把打开时光宝盒的钥匙,在记忆平台中迅速搜索“老师”二字。满屏的信息中,最先跳出的不是一个名字,而是一张动态图片:在一条教室楼的走廊上,一个青年男子右手拿着一块塑料大三角板,跛着脚,带着微笑,一深一浅快步地向教室走去。那个年轻的身影就是我初二初三的数学老师兼班主任。 1994年,作为师范类大专的一名应届毕业生,命运的齿轮转动中,在这所历史悠久的县级一中,在一个50多个同学组成的班级,开启了他和我们之间的缘份之旅。此后的两年中,年轻的他在第一份工作岗位上以新的身份陪伴我们一起走向共同的目的地。 还记得和他的初次相见,那是初二开学第一课,怀着要迎来新班主任的期待和好奇,我们等到了一个瘸着脚走进教室的年轻男子,一米七左右的个子,穿着一件白衬衫、一条黑裤子、一双黑皮鞋,梳着三七开的短发,脸上有些许痘印形成的小坑。 可以看出,为了这一刻他是用心准备的,只是,依然无法用“帅气”“儒雅”来形容,后来才知道,这已算是他最洋气、最精致的装扮。扫视一圈教室,“同学们好!”随后便进行简要自我介绍,他声音洪亮且始终带着笑,只是偶尔摸摸后脑勺的左手透露出此时的紧张。让我们没想到的是,洪亮的声音会成为他的一个鲜明特点,特别是在生气或激动的时候,在希望我们能够听话的时候。 课后聊起终于见到新班主任的庐山真面目,不知为何,大部分同学都表示出淡淡的失望,是因为外形?还是因为资历?说不清楚。 第一次当班主任,虽然经验不足,但为带领我们打好中考一战他可谓尽职尽责,点滴相处中的一个个故事串联成一曲初中生活的独特美妙乐章,只是五线谱上被我们贴上了属于他的不少标签。 有时候,觉得他过于严苛、不近人情。记得初二开始,为了让大家加强身体锻炼,学校要求寄宿生每天早上六点半要集中参加晨跑和早操,这项规定在严寒冬季里,成为对寄宿生的一个重大考验,冬天清晨天还只是蒙蒙亮、寒风刺骨,实难割舍温暖的被窝,躲避情况频发。 为杜绝班上同学偷懒,坐镇操场成为他每天的必修课。他总是很早便来到指定位置等待,黑夜薄纱笼罩下的操场,就像在一个大冰库中奏响严寒的主旋律,树叶似乎被冻得瑟瑟发抖,发出阵阵哗哗的声音。操场一角的单双杠器械有着寒冰般的触感,稀疏的人影中总有一个瘦削的身影正朝着入口的方向张望。冷风一次次吹乱了他的头发,他不停地搓着双手,不时把双手掌心放在嘴前呵气,深浅交替地跺着脚,成为操场上独一无二的“舞者”。 或许由于小儿麻痹症烙下的时代印记,一路走来,他吃过许多身心的苦,所以愿意每天为了我们的健康在冷风中等待,虽然他可以不必这么做。想起一句话,“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总想替别人撑把伞”,不知道是否是他当时的心境。 有时候,又觉得他过于传统、近乎顽固。记得初三毕业前夕,照相馆突然流行拍写真照,美丽浪漫的婚纱、时尚洋气的西装、俊男靓女的形象受到很多天真的少男少女追捧,相互赠送写真照片一时成为班上的潮流,效果不错的照片也总能引起频频赞叹,“好美啊”“帅呆了”,一声声赞叹也逐渐变成在中考压力下的一种“非主流”声音。 不知他怎么知道了照片的事情,只记得他很生气,并在班会课上用独特的洪亮嗓音对我们进行了严厉批评,“不是不同意你们拍照、互赠照片,只是有的照片不适合目前拍,就像女生,一辈子要穿一次婚纱,但不是现在,以后会有机会穿的,人生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任务,现在你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中考。”同学们鸦雀无声,大家似乎都在认真听着,但并非都认同,“迂腐”“小题大做”是那些已经拍和部分想去拍的同学课后对于他的评价。 事后想来,也许在那个年代,在一个穷苦人家长大的他,“朴素”“传统”是生活这个老师教会他的道理,对穿婚纱的神圣看待也包含着他对人生的态度。当然,身为班主任,或许他更在意的是我们对冲刺阶段每一分每一秒的利用,为了让我们能够在中考打一场漂亮仗,他选择让爱护和严厉相伴而行。 “粗暴”的他,对于欺负我们班同学的校园霸凌,会扯着“带头大哥”的衣领怒斥,完全不顾老师形象,却在我们心中留下了一份深深的敬意和感动,就像“母鸡护小鸡”,当然,更像比我们大几岁的兄长。“霸道”的他,对于早恋现象,会当着全班同学念出情书内容,并以“学业为重”的理由下达要断绝来往的指令,也以语重心长的语气对我们提出不要早恋的要求,一边说一边在教室中焦急踱步的形象,又像极了有点“不可理喻”的家长。 在给他贴上各种专属标签的日子里,我们一起度过了一段特殊的岁月,两年后的中考战役,我们有赢有输、有笑有哭,但一起拼搏的七百多个日夜,却成为我们一生难以忘怀的收获。 一晃30年过去了,当年年少的我们已进入不惑之年,而当年年轻的他也已是一个帅气青年的父亲。再聚首,才发现,很多曾经的往事他依然记忆犹新,很多同学的故事他依然如数家珍,“你们是我带的第一届学生。”我们知道,对于这个“第一”,他带着满腔的热血,付出了全心,拼尽了全力,那个一深一浅的脚步始终带着一份坚毅,带着一份对“知识改变命运”的执着,把我们送上了人生的又一段旅途。 也许,理解也是成长的积淀,现在的我们,似乎更理解了他的那份坚毅和执着,理解了他的用心良苦,只想说,有幸成为这个“第一”中的一员,老师,谢谢您!突然间,觉得应该给他再贴上一个标签——好老师。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