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年前,服刑的他趁外出就医脱逃 42年后,一张照片让他“再入高墙” “咔嚓!”8月14日,当冰冷的手铐锁上69岁柳某枯瘦的手腕时,这个头发花白、身形佝偻的老人霎时间老泪纵横。 在霞浦县公安机关和武夷山监狱民警的紧密协作下,这场跨越42年之久的追逃终于落下帷幕。从1983年冬天趁外出就医脱逃,到在霞浦县被抓获,柳某的逃亡之路终以“再入高墙”落幕。 一张照片牵出旧案 数月前,一条模糊的线索进入霞浦警方视野,一张社区入户排查的照片引起民警的注意。武夷山监狱民警依托公安部门强大的基础信息支撑,通过深入细致的走访询问、关键细节的反复比对、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深度研判摸排,成功锁定了照片中的人员为可疑人员。 初步分析显示,该人员的多项特征,与1983年脱逃的服刑人员柳某高度吻合,这个沉寂了42年的名字,瞬间点燃了监狱民警的斗志。 “将他抓捕归案,才是真正的救赎。”已调离狱政岗位的周武曾经的话语,回荡在狱政科副科长张文的耳边。张文指节轻叩桌面,那份厚重的牛皮纸档案尚未打开,柳某的信息却已在他脑海中清晰浮现。 档案复核铸就铁证 为确保抓捕万无一失,武夷山监狱与霞浦公安迅速联动,制定“外松内紧”的作战方案,一方面在柳某活动区域进行严密布控,避免打草惊蛇;另一方面,在监狱狱政管理科内,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档案复核工作正紧张进行。 接到信息比对指令后,监狱民警杨利华立即调阅“柳某脱逃专档”。尽管对柳某的信息早已烂熟于心,但张文和杨利华深知此案关乎重大,容不得半点闪失。他们挑灯夜战,逐页逐行、逐字逐句地重新核对档案中的每一个细节,从泛黄的纸张中逐一记录着无可辩驳的铁证。 “重案当前,一丝一毫的纰漏都可能让正义再次擦肩。我们绝不能辜负这42年的等待!”张文语气坚定。 跨越山海实施抓捕 武夷山监狱副监狱长苏琴玉直接指挥,指派经验丰富的狱内110民警种法郎、监狱医院民警江庆华前往支援,同张文、杨利华一起赶赴霞浦县。 8月14日,抓捕组抵达现场后,一场严谨到近乎苛刻的信息交叉核对随即展开。 从柳某的基本信息、所犯拐卖人口罪案情、当年抓捕经过、原判刑期起止日期、服刑期间的经历,到1983年冬天利用外出就诊机会精心策划的脱逃细节……摸排信息与原始档案被逐条比对、反复推敲。 每一个环节都反复推敲,每一个疑点都彻底排除。最终,所有信息都精准指向同一个结论:眼前这名形容枯槁的老人,正是从监狱脱逃长达42年之久的柳某。 逃亡路亦是忏悔录 揭开柳某的身份,也揭开了柳某42年充满血泪与悔恨的逃亡人生。 “有家不能回,有妻儿不敢见,听到警笛声就浑身发抖,看到社区登记就躲着走。”被抓获后,柳某向民警坦露42年逃亡生涯的痛苦。 1983年冬天,柳某趁外出就医之机脱逃,就此踏上了不归路。脱逃后,他隐姓埋名,辗转流窜于全国各地,只能靠打零工勉强糊口。巨大的心理压力,如同沉重的枷锁,时刻折磨着他的神经。 逃亡的代价是极其惨痛的。多病的妻子在思念和绝望中遭遇车祸身亡,柳某不敢去见最后一面;亲生儿子因父亲“拐卖人口”的标签,与其反目成仇,断绝了关系。随着年岁增长,身体每况愈下,柳某却不敢踏入正规医院一步,小病靠硬扛,大病听天由命。2003年,在一次打工中不慎摔伤了腰,因不敢去正规医院,只在小诊所拿了几副止痛药,此后腰伤反复发作,最终导致终身残疾。 42年的逃亡路,不仅让他从壮年走向垂暮,更让他的人生彻底锈蚀,身心俱损。 法律不会因时间流逝而褪色。柳某的落网,是他接受法律审判的起点。目前,武夷山监狱已启动对柳某的余刑执行程序,司法机关还将对其脱逃行为立案侦查,以脱逃罪依法提起公诉。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