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说,一个地方,一处风景,大多让人去了一次之后便不愿再花心思去第二次。这话有点偏激,但也不无道理。在这快节奏的时代,因着时间、费用等林林总总如影相随的羁绊,因着“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地方“总是那么多,总是那么美”,谁又愿意总是沉迷过往?除非?除非这个地方确有魅力。 永安市吉山村就是我眼中的一道魅力风景线!十余年前的四月,参加一个在永安召开的片区业务会议,我有幸探访。只是,团队时间安排得十分紧俏,流连其间的我,还来不及陶陶然细细享受一番,却要一步一回头,和吉山挥手道别。此去经年,吉山柴排厝、棋盘房、土围楼等众多明清古民居,总是魂牵梦绕般地让我不时想起。再前行,已时隔多年,如同拜会阔别多年的老朋友般,我带上读小学的孩子,兴致勃勃地直奔吉山。 吉山不远,山水依旧,蝉鸣声声,鸟雀与鸡鸭争抢谷壳,游人络绎不绝。行走于亲切的古村落,初访吉山时永安市博物馆馆长为我们解说村里荟萃人文的话语犹如在耳。只是今天的解说人不是他,而是我,唯一的受众是我那不时作沉思状的好奇的娃。 吉山自古重文兴教,人才济济,从村里走出的秀才举人,有史记载的就有近200名,钦羡后人。“入吾方槛见贤思齐必得一身文骨,出彼门慎言敏行定就三十功名”。保存完好的萃园书院,是吉山人耕读持家的历史见证。走进这个“活水门前绕,荷花别样红”,处处透着雅致匠心的清幽院落,我仿佛穿越时光隧道,和时而冥思、时而舒颜于此的刘元晖进士邂逅。于是心生几许期盼,希望自己和孩子都能像刘进士一样,多些“夜飞一轮月、晨舞满庭飞”的刻苦恒心,一路向前。 抗日战争时期,福建省会内迁永安吉山,省主席官邸、保安司令部、省最高法院、省卫生厅等数十个省级党、政、军、文、教机关入驻此地。各地不少进步青年和文人学者云集吉山。顿时,宁静的村落热闹了起来。许多抗日歌曲便是从设在吉山酒厂的省音专,传向八闽大地。一批批宣传抗战的书籍报刊,由此走向全省全国,极大地鼓舞了八闽儿女的士气,凝聚了华夏儿女的斗志。 驻足渡头宅,我虔诚凝视,思绪万千。这座与吉山村东岸榕荫亭隔河相望的木瓦房,是伟大的新闻战士羊枣的故居,它背靠何坑山,面临文川溪,历经战火洗礼,如今一派清幽。“爸爸,羊枣是谁啊?”孩子好奇地问。我蹲下身子,看着孩子的眼睛细细讲述道:“羊枣是一位杰出的新闻工作者,原名叫杨潮。抗战时期,他在这里用笔作武器,写文章揭露敌人的罪行,鼓舞人们的斗志。” 羊枣1900年出生于湖北沔阳,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6月来到永安。走进渡头宅,左边是间书院,右边一间狭小房间便是他当年的居所,一窗一桌一床,简朴至极。在一个又一个充满好奇的问题中,我深情地告诉孩子,羊枣先生不仅文章写得厉害,还非常勤奋。尽管当时永安的物质条件极差,生活十分艰苦,但他经常从凌晨工作到夜晚,日写万言。 亭台桥厝静默,文川溪潺潺的流水声,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灵秀吉山,几经跌宕,复归平静。毕竟,这个人才聚集的摇篮,这个富庶的鱼米之村,恬怡静美是其最清丽绚烂的本色。如今,这个始建于明弘治年间的村落,已被列为全国首批实施传统村落保护村,其抗战旧址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单位,引得八方宾朋慕名前往。 村口上车时,我随口问孩子,吉山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呀?孩子不假思索地说,印象最深的地方有四处:鬼子从飞机上投掷到农家菜地没有引爆的哑炮、羊枣工作的简陋房间、围墙矮矮的萃园书院,还有走上去会晃晃悠悠的那座浮桥。“三人行,必有我师”。孩子的回答,不正把吉山抗战文化、耕读文化以及其最具闽中风情的秀美乡土风情,一一收入囊中了吗? 车辙渐远,青山依旧。两次走进,吉山于我,不单是地图上的一个名字,亦是一段可触可感的温厚记忆,拜会的这片热土,不仅是沉默的山水,更是那沉默背后的浩荡岁月。幸甚,拜会。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