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法治报,让新闻离你更近!
福建法治网 > 正文
2025-09-22 17:33:06

内勤辅警成长记

作者:杨圣兰   来源:福建法治报   责任编辑:

按下电源开关,屏幕亮起,和过去的十三年一样,浏览邮箱,及时上传下达,已是我每天到达办公室后的习惯。从初时的青涩忙乱到如今的从容娴熟,那些与公文为伴、与报表纠缠、与文字较量、与琐事打交道的日日夜夜,已然化为一名内勤辅警成长蜕变的独特印记。

2012年7月,我调到内勤岗位时的情景,至今依然清晰如昨:陌生的工作环境、繁琐的分文流程、应接不暇的勤务通知、零零碎碎的后勤事务……我就像是一个突然被抛进战场的新兵,茫然无措。隔行如隔山:工作效率低、频频出错,把内勤民警弄得挺无奈,只能发短信批评“认真点”!尽管我们的办公桌咫尺之距,面对面摆放着,但那一刻,扎心的委屈还是涌上心头,眼泪一直在眼眶直打转,我强忍着没让它掉下来。

起初,我心里憋着一股怨气:“工作明明干得好好的,大队领导和同事也都认可,干嘛突然调整岗位?”但这样的负面情绪,很快就被我抛诸脑后。我暗暗地和自己较上了劲儿——既然来到新岗位,就不能认输。我下定决心,要成为工作上的有心人,一定要啃下内勤这块“硬骨头”,不仅要做好,还要做出样子来。

一段时间摸索和打磨,无论是台账制作、报表汇总,还是警用物资调配、办公设施的日常维修;无论是对接外部相关部门、协调内部中队沟通,还是诸如天花板漏水、插座老化、宿舍安排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我都努力处理妥当,内勤民警也开始给我点赞。正是在不断磨合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了写作对于内勤工作的重要性,它不仅是记录与总结的工具,更是沟通与协调的桥梁。

可惜的是,写作一直是我的软肋。早已认定自己在这件事上没什么天分,每当接到写作任务时,第一反应就是去“借鉴”一下别人的成品——说直白点,就是“抄袭”。仿佛不这样做,就不知从何下手。可“抄袭”终究不是办法。不是说“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每每想起这句话,我又会回到现实,重振旗鼓,继续前行在练习写作的路上。

直到2019年6月29日,我第一次收到了报社编辑的回复:“如未一稿多投,近期刊用,请复。”一眼扫过那行字,我再也按捺不住自己内心的激动与狂喜,“我的稿件被采用了!”不由得脱口而出。初尝成功喜悦过后,我仿佛被注入了一股无形的力量,变得有信心和底气了。每天阅读练笔,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成为了一种习惯。就算投稿后,收到仍是冷冰冰的自动回复,但那点小小的失落,也会很快消散。

写作带来的惊喜还在继续。2020年4月12日下午,手机突然“叮咚”一响——是教导员发来的信息:“4月13日分局举行征文比赛颁奖仪式,你的征文获奖了。祝贺你!”短短的几行字,却让我怔了片刻——还没等我细细咂摸这份喜悦,笑意已不由自主地爬上了眉梢。

在写作方面不断进步、实现突破,一直是我在内勤辅助岗位上的目标和梦想。而这个奖,像一束突然照进现实的光,不仅点亮了之前的付出,更激励着我:要学得再努力些,练得再勤快些,让我更有信心地在写作的这条路上继续走向“诗和远方”。

渐渐地,我学会了用不一样的眼光看待内勤工作:记录不再只是记录,而是让那些“藏青蓝”鲜为人知的付出被更多人看见。笔尖之下,亦有担当——《一碗特殊的汤圆》《窗口人的“诗和远方”》《“老牛”的工作经》……我的笔尖开始有了温度,获奖也接踵而来。

警营十八载,直到此刻我明白了:真正的荣光不在于身份区别,而在于能否在平凡的岗位上扎根,用日复一日的努力浇灌出属于自己的风景。即便只是一名内勤辅警,我依然能在字里行间、在琐碎与细节中,书写属于自己的价值与荣光。

(作者单位:厦门市公安局思明分局)


头条推荐
热图推荐
精华推荐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