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我书房办公桌上,常年放着一本家乡给我的《村志》,翻阅其中,人文地理、风俗礼仪、乡村才艺……内容丰富,可读性强。它是记录历史,承载乡愁的“志”,也是外界了解家乡的“窗口”,还是一本百科全书,一本励志的书。 盛世修志。在我看来,出版村志是件有远见的事,也是有意义的事。它是一个文化工程,内容必须真实,经得起推敲,让人信服。而经历者,知情者,随着岁月更迭,大都年事已高,主要靠回忆,靠釆访,脚力发掘,笔力抒写。就此而言,说出版《村志》是文化抢救工程一点不为过。修志还是个系统工程,文字撰写、编排、校对、出版、发行,包括资金筹措,每一件事都得事必躬亲,费力费神,必须如履薄冰,一丝不苟,没有一点奉献精神,没有一点做事韧劲,是做不来,也是做不好的。从这点而言,《村志》的牵头人与组织者,让我敬佩。 在我记忆中,家乡人杰地灵,东西南北中,工农商学兵,无论是走出客家土楼闯荡创业的,还是留守一方默默耕耘的,不乏佼佼者。他们的成功,既是他们家族的荣耀,也是家乡的骄傲,更是子孙后代学习的榜样。家乡物华天宝,许多建筑奇观,民情风俗,值得永远保留和传承。从这个意义上说,《村志》弘扬传统文化,缅怀先辈,激励后人,是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 《村志》无疑记载着乡愁,情感基础也是乡愁。细微之处见精神。在《村志》我还看到诸如不忘初心,从基层一路打拼成就辉煌,铸就“传奇人生”的人和事,他们的成功印证了“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在《村志》里,还可以看到诸如“一分钱定买卖的牛市”故事。据称,早些年,在家乡圩场有个耕牛交易行,当买卖双方牛价敲定后,买主要先付一分钱给卖主。这一分钱是定金,也就是说你收了我的一分钱,你的牛就算卖了。如果中途变卦转卖,就得罚款,以后不准他在这里卖牛。买主交了一分钱后就万事大吉,既可待在大树下歇着,也可晃晃悠悠去逛大街,或者到饭馆美美吃上一顿。总之,什么时候想走,就什么时候付款牵牛,说声“下圩再见”。而跟买主不同的是,卖主收了一分钱后,虽说就像吃了颗“定心丸”,不再为货卖不出去发愁,但还得留下来跟牛厮守在一块,等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一分钱的信用程度由此可见一斑,这就是家乡牛市出了名的“一分钱定买卖”。“一分钱,一头是诚信,一头是良心”。时过境迁,家乡牛市早已不复存在,“一分钱定买卖”也已成为历史,但其体现之价值观于今仍有磅礴的生命力。从这点而言,《村志》光大中华文化基因,彰显核心价值观。 老街、老屋、老人……《村志》对于走出家乡的游子来说,唤起了乡愁,是最好的记忆。它让在外游子记住,无论你走多远,无论你有多么优秀,你的根在家乡,那里有你的乡愁,让你难以忘记,不敢忘记,继而为家乡发展献上绵薄之力。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