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法治报,让新闻离你更近!
福建长安网 > 正文
2025-10-16 19:30:03

厨房里的父亲

作者:吴渊杰   来源:福建法治报   责任编辑:

我已经很多年没吃父亲做的饭菜。那时父亲是一名小学校长,每天早晨5点起床,生火煮饭,出门跑步,回程顺道到菜市场买菜。把早餐准备好,再一一将我们从被窝里唤醒,自己则骑上那辆二八大杠往学校赶。

中午下班后,父亲开始在厨房忙碌,洗菜切菜,热油炒菜,再煮个冬瓜汤什么的,有时一荤两素,有时一荤一素。一家人,两三菜,四五板凳,围坐一起吃饭,其乐融融。做菜技术,不是祖传的,上世纪60年代他从龙溪师范学校毕业后,便到东山岛冬古边防哨所参军入伍,在部队里掌握了这门手艺。晚饭,父亲是比较讲究的,忙完学校一天的工作,他会沿路到新行路口买点小公鱼或者刺鱼、小虾,回家往油锅一煎,满屋鱼虾香,再配点咸芥菜、菜心,我可以连扒两大碗稀粥。

上世纪八十年代,物资还比较缺乏,买米用粮票,买油用油票。对于父亲来讲,五口之家,精打细算过日子才是王道。平日里的三餐,时令的蔬菜加上小鱼小虾,成为高性价比的家常菜。月初时父亲会买些肥肉,在热锅反复煎,俗称“出肉油”。榨出来的油,香喷喷的,晾冷一会,用陶瓷缸装上备用。冬天里的肉油,很快便凝成油脂,固态松软。用汤匙挖一团,盖在热干饭上,根本不用配菜,也可以美美吃上两大碗饭。“出肉油”后剩下的油渣,酥香脆,是孩童美味的零食。天生不近肥肉的我最好油渣这口,常常被父母敲脑袋念叨“呷肉油渣,会蛮西木头”,闽南话的意思是吃油渣吃多,脑子会不好使。

如今的美味,在儿时看来,只有过节才能享用。孩子们一年到头来,最期盼春节和农历七月普渡。每每普渡日,父亲总会邀上三五个战友聚聚,边饮酒边聊家庭孩子,包括属于他们的部队生活。对于孩子们来说,满桌的鸡鸭鱼虾足以让人垂涎三尺,左右开弓,双手并用,恨不得将平日里吃不到的美味全都塞入嘴里,实在是解馋。

当然每逢过节,父亲就很忙,早早起来烧水,杀鸡宰鸭,炸肉丸煎鱼块,熬鸡汁炖骨汤……整个工序安排,需要井然有序,毕竟只有一个煤球炉灶,要忙上一整天。我们这群孩子能够帮上忙的,就是拔鸡鸭毛,先是用热水浇,再用手顺着羽毛生长的方向拔,拔好表层的毛,还得用小铁夹把毛囊管一一拔除,才算完工。对于孩子们来说,这不仅仅是脏活,也是累活,一屁股坐下去,要大半天时间,实在是坐不住,有时就编各种理由溜出去玩,又会被父母揪耳朵拎回来,反复劳逸结合,总算也完成任务。

儿时最馋的,当属放在菜橱最上方的咖啡色玻璃罐,里面装着炒花生米。一到花生丰收季,父亲便会买来粒粒个头饱满的生花生。剥好壳,架好锅,生火放油,随着铁铲不断翻炒,大把大把的花生米在热锅里欢腾,时而跳跃,时而翻滚。等花生皮金黄,香味飘逸,便放入几勺盐巴,接着翻炒至熟透,放凉后再装入玻璃罐密封存储。取出一小碟,作为配饭的菜,每每都让大家眼前一亮,香在嘴里,美在心里。

那个年代作业不多,半个多钟头就可搞定,于是晚上八点就是大人小孩追剧的时间。全家老少盘坐床上,守着一台14寸的黑白电视机,83版的《射雕英雄传》里俏皮漂亮的黄蓉、憨厚正直的郭靖,《霍元甲》里武功盖世狠劈倭寇的霍元甲、陈真……寒冷的冬夜,缩在被窝里追剧,冷并快乐。看着孩子们冷得直发抖,父亲总会心疼我们,趁着插播广告之机,来到厨房生火热水,煮几个甜水荷包蛋,每人乐呵呵地吃上一碗热乎乎的点心,甜在嘴里,暖在心里。

这天我走进父亲的厨房,看着他光着膀子在灶前忙碌,边炒葱姜边切菜,说是给母亲做锅边糊。如今,年届八旬的父母三餐基本都是半流质饮食,以面汤和米粥为主,与以前的饮食习惯大不相同。我有自己的小家庭,又常年在外奔波,许久没吃上父亲煮的饭菜,触见他那花白的头发,佝偻的背,以及满是青筋、颤抖的双手,回想儿时他在厨房里为我们做的可口饭菜,不禁泪眼。

(作者单位:漳州市公安局)


头条推荐
热图推荐
精华推荐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