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法治报,让新闻离你更近!
福建长安网 > 正文
2025-10-16 19:30:03

马耳朵

作者:江文明   来源:福建法治报   责任编辑:

站在阳台上远望,一阵微风吹来,软软的,似乎有点甜,哦,原来是福州吹来的风,准确一点说,是从师大长安山吹来的风,夹着些细微的“马耳朵”的香,又带着点相思树的味道,真实,澎湃。

大学毕业整整31年,至今,我仍不时想起马耳朵。

马耳朵,本叫“马耳”,因形似马的耳朵,故称“马耳朵”。马耳朵,与油条一脉同出,色泽金黄,表皮有一层砂糖,酥脆好吃,又有韧劲,嚼起来很有味,是闽东地区的有名特产,在福州街头随处可见。

中文系是福建师大的大系,除了公寓生住在校外,其他学生均住校内,宿舍是17号楼,在长安山公园的脚下。旁边是数学系的学生宿舍楼,面前有物理系、历史系和政教系的宿舍。每天喧闹嘈杂,人影幢幢。

17号楼住着千余人,角落搭建了一间铁皮小店,牙膏牙刷毛巾等生活用品卖得少,吃的东西琳琅满目,早晨卖稀饭,其他两餐还有小炒,锅碗瓢盆从早响到晚,火炉冒起的青烟不讲规矩似的“嗖嗖”往上直蹿,十分放肆。黄昏时分,被铁皮压低了的叫嚷声、猜拳声及啤酒盖掉落桌子上发出的声音不断跃过耳膜,生命的活力与豪情此刻得到最大释放。

那时,从闽西山区到省城读书的我,连每个月的正常生活费都要精打细算,根本不敢对舌尖上的奢侈动念。

我能大胆消费并且每天坚持的就是早餐加一个咸蛋,晚上睡觉前吃一袋小面包。传达室的依伯告诉我,铁皮店卖的马耳朵比面包好吃,让我试一下。我照他的话做,结果“才经齿畔融香雨,疑是云端落玉胎”的感觉立刻涌上心头。马耳朵自此走进了我的生活,让我的日常多了一点甜蜜,多了一点念想。有时一个人在长安山公园徜徉,一手举着小说,一手握住马耳朵,和着相思树的花香尽情嚼着珍贵的食粮,让时光孕育金灿灿的果实。

马耳朵不是生命,却极有灵性。跟多数同学一样,煌子每个月的生活费三五十元,尽管还有学校发的27.5元(菜票,大三时提到35元)补助,但如果没有节省,根本不够用,头脑灵活的他每晚熄灯前都会提着一袋马耳朵到各个宿舍兜售,从中赚取一点差价。506室一位来自三明的学妹,居然在与他多次的买卖中萌生情愫。马耳朵竟促成了他们的亲密关系。煌子因此多了一个绰号“马耳神”,一度成为同学的笑谈。

马耳朵起源于清末民初,后成为当地民众最喜爱的小吃之一。在福州,它不仅承载了市民唇齿间的独特感觉,也承载了当地的小吃文化,更见证了福州一百多年的风云变幻、闽江的潮起潮落。翻看《福州志》,马耳朵作为一种传统油炸美食,也占了一席之地,虽然记述的文字不算多,但毕竟肯定了它在“小吃界”的地位。

马耳朵朴实、沉默,没有脾气,不像油条,一截冷了后就像被时光遗忘了一个段落,软绵绵地耷拉在白色透明的塑料袋子里,失去了昂首的激情、干劲。相反,马耳朵始终保持着一贯的姿态,像人一样看淡得失,看淡成败,看淡冷暖,坚守自己的初心,无视云来云往、星辰交替。

四年一晃而过,1994年6月下旬,我怀着不舍告别了长安山,告别了17号楼,风轻轻拂过相思树,把一路的留恋灌注在沉缓的脚步。

而今,离开福州已经很久,我也曾多次回去,穿行在高楼大厦间,看车水马龙,灯红酒绿,但每次均因行色匆匆,未能顿下脚步重新体验马耳朵的味道。不过,无论如何,我都不会忘却马耳朵带给我的美好记忆。


头条推荐
热图推荐
精华推荐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