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法治报,让新闻离你更近!
2025-10-22 14:40:16

“朋友圈”解千结——厦门翔安打造矛盾纠纷化解新范式

作者:本报记者 王淯滢   来源:福建法治报   责任编辑:

2025年5月22日,厦门市翔安区综治中心调解室内,一场可能陷入诉讼拉锯战的交通事故赔偿纠纷出现转机。面对肇事方家属的分期支付诉求与遇难者家属的全额赔偿僵持,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专家颜永铝、人民调解员何静依托综治中心的协同平台,迅速启动分头调解:精准核算法律框架内的赔偿标准,联动保险公司及时介入。仅用3小时,促成双方达成协议——首付款当场履行,剩余款项约定20日内付清,实现当日受理、当日化解。

这一高效解纷场景,正是翔安区致力构建矛盾纠纷化解全域“朋友圈”的缩影。在百米长的“法治一条街”上,38家响应部门形成快速联动体系,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人社、信访等主要单位常驻;住建、卫健等16个部门轮驻;16个专业单位按需响应。这种常驻轮驻相结合的资源配置,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翔安落地生根,推动形成“一门办结”的特色实践模式。

攥指成拳

在翔安区宋坂路核心地段,一条不足500米的街道上,以区综治中心为基点,聚集了法院、检察院、司法局等政法单位及十余家行政职能部门,周边的13家律师事务所、公证处也坐落于此,形成紧密协同的“法治一条街”,已成为化解矛盾的“黄金地段”。

在综治中心内部,“1+3+N”机制则高效运转。综治中心作为指挥中枢,司法局、法院、检察院3家单位为主要依托,并联动人社、住建、自然资源等N个职能部门,共计38家单位力量,形成高效协同联动工作格局,多元解纷“朋友圈”持续扩大。

当群众踏入翔安区综治中心服务大厅,这里更像一个精准高效的“服务调度站”。导办人员根据纠纷性质,引导至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诉讼服务等多个专业窗口。遇到涉及多部门的复杂矛盾,中心便统筹调度各方力量,推动部门高效协作。

“化解跨部门纠纷不再需要多头跑了,现在有专员全程跟进协办。”翔安区综治中心负责人龚思豪介绍,这种“协办式”服务确保群众不再陷入来回奔波的麻烦。

中心还整合专业力量构筑智力引擎,依托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吸纳29名法律专家组成“智囊团”,打造“秋娥调解室”等品牌调解室,累计调解成功658起纠纷,涉案金额5420万元。在一起涉及农民工工资拖欠的案件中,面对企业负责人拒接电话、刻意回避的困境,退休法官王秋娥凭借丰富的实务经验,清晰阐明欠薪行为将面临的法律责任及失信惩戒后果,成功促使企业方态度转变。在综治中心的统筹协调下,她迅速组织劳动者、包工头及企业三方进行现场调解,最终达成和解协议,助力农民工全额追回被拖欠工资,切实展现了法律专家在化解群体矛盾、维护弱势群体权益中的专业作用。 

精准分诊

在翔安区综治中心指挥调度区,电子显示屏实时更新的蓝、黄、橙、红四色标识构成动态治理图谱,构建全域矛盾预警网络。这套四色分级机制探索将纠纷分级处理:蓝色邻里摩擦由网格员就地调处,黄色社区矛盾启动村居联动,橙色跨域难题触发多部门会商谈判,红色重大风险则直通专班攻坚。力争让每起纠纷获得适配处置方案。

2025年初,一起涉农纠纷触发红色预警。收购商拖欠40万元胡萝卜货款,导致十余户农户生产经营受阻。综治中心及时介入,联动4个镇(街)、法院、司法局、人社局、公安分局组建专班。专班发挥各自职能优势:法院干警提供法律指引,明确诉讼风险与执行后果;公安民警维持秩序、固定证据;人社部门厘清劳动报酬争议;司法调解员组织多轮协商。经调查发现5名收购商存在内部纠纷,专班锁定关键责任人后,制定“法律告知+方案协商+现金担保”方案,并细化可行还款计划,由一名收购商先行垫付10万元建立互信,约定剩余款项分期支付,避免矛盾升级。

2024年12月,在一起工程合同纠纷处置中,多专业协同优势充分显现。某企业因31.4万元尾款争议,存在一定风险,系统将其标注为红色预警。翔安区综治中心牵头组织公安、司法及心理咨询、调解等多领域专业人员成立专班,采取多项措施:民警进行批评劝导,心理咨询师介入疏导,法律专家厘清权责,调解专家主持协商。通过20余次专业沟通,历时两年的合同纠纷成功化解。

数字攻坚

如何确保每起纠纷有人管、不超期?翔安区综治中心借鉴购物平台物流追踪理念,自主研发矛盾纠纷法治化流转系统,将督办落实嵌入全流程各环节。

中心新启用的系统,让各类矛盾纠纷处理进度像快递物流般实时可视。群众在窗口登记后,系统便锁定首接首办责任人,各环节办理时限由系统明确设定,到期自动预警督办。调解进展、责任主体、剩余时间一目了然,区综治中心可实时追踪。

“就像网购查物流,随时就能看纠纷处理到哪步、谁在办、剩几天。”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这套深度契合规范化建设要求的系统,目前已完成人民调解、行政裁决、诉讼衔接等全模块设计,正推进38家入驻部门信息互通,朝着“横向贯通、全程留痕、督办闭环”的目标逐步迈进。

今年2月,一位受害人家属来到区综治中心求助,希望解决一起因拆房工程引发的陈年赔偿纠纷。法院早年判决责任方赔偿46万元,但因被执行人之间相互推诿,且双方家庭经济状况长期困难,多年来赔偿款仅执行了少部分,问题始终未能彻底解决,家属深感无助。

面对这起时间跨度长、矛盾积怨深的陈年积案,综治中心迅速启用“矛盾纠纷法治化流转系统”,通过案件信息“入库”建立线上电子档案,并精准派发至区法院执行局与区人民调解中心,明确首办责任。

在中心的统筹协调下,两家单位协同调阅卷宗、组织会商,并通过多轮“背对背”沟通,精准定位案件症结:2名被执行人对赔偿比例存在分歧,受害人家属则是因事故发生后久未执行到位而产生积怨。据此,中心确定了“以调促执”的化解思路。

化解过程中,执行法官多次约谈被执行人,阐明法律责任,并动员其亲属筹资代偿;调解员同步深入社区,摸排双方实际困难,搭建沟通桥梁。5个月内,系统对超过30次线上线下协调进行全程跟踪、时限提醒,确保沟通无断点、责任不悬空。

最终,各方放下成见,就赔偿方案达成一致,并“面对面”签署调解协议,这起延续多年的纠纷得以圆满化解。

“从物理聚合的‘一条街’到综治中心联动38家单位攥指成拳,从四色分诊到智慧督办,本质都是让群众只进一扇门,矛盾即可解。”翔安区委政法委负责人如是说。

头条推荐
热图推荐
精华推荐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