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法治报,让新闻离你更近!
2025-10-22 14:39:47

等待一年的亲子团聚

作者:本报记者 林扬阳 通讯员 董瑶   来源:福建法治报   责任编辑: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对李女士来说格外温暖。她不仅按时见到了5岁的儿子,还陪着孩子搭积木、读绘本。这样寻常的亲子时光,曾是她过去一年遥不可及的期盼。

2024年10月,李女士与陈先生经石狮市人民法院调解离婚,儿子的抚养权归陈先生所有。根据调解协议,李女士每月支付抚养费,同时享有每月两次的探望权。对李女士而言,探望不仅是法定权利,更是维系母子情感的重要纽带,她满心期待着每一次与孩子的相见。

然而,这份期待很快落空。陈先生以“孩子不愿意见面”为由,一次次阻断李女士的探望路。一年时间里,李女士仅见到孩子4次。委屈与愤怒之下,她停止支付抚养费;陈先生随即申请强制执行抚养费。曾经的亲人,就此站在了“申请人”与“被执行人”的对立两端。

今年9月,这起案件交到了石狮法院执行员小董手中。第一次见面时,陈先生态度坚决:“是孩子自己不想见她,不信你问问孩子!”可当小董与孩子交流时,却注意到一个细节,孩子小声说“妈妈坏”时,眼睛总会不自觉地瞟向身旁的父亲。

“孩子的话里,可能藏着没说出口的委屈。”小董没有急于下判断,而是把“读懂孩子的心”当成了破局关键。在他看来,探望权看似是父母的权利,本质却是孩子渴望被爱的“情感刚需”。

为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9月25日,小董特意邀请灵秀镇妇联主席许蓉晖共同参与调解。她们设置了一间“亲子观察室”,让母子在没有压力和外界干扰的环境中自然相处,不必刻意“表演”。

“爸爸说妈妈不要我了……可我好想妈妈,想跟妈妈玩。”在许蓉晖的耐心疏导下,孩子终于吐露心声。

小董第一时间将孩子的真心话转告陈先生,并解释相关法律规定:“阻挠探望不仅会伤害孩子,严重的话还可能面临拘留、罚款。你看孩子见到妈妈时的开心模样,咱做父母的,不能把大人矛盾变成孩子遗憾。”

“是我错了,不该教孩子说谎,以后我一定好好配合探望。”后续亲子见面会上,当陈先生亲眼看到孩子紧紧抱着李女士不肯松手时,终于松了口。

另一边,小董也耐心劝导李女士:“抚养费是孩子成长的经济保障,探望权是孩子的情感期盼,这两者不能捆绑。孩子的爱,不能‘讨价还价’。”李女士红着眼眶愧疚地说:“我明天就把拖欠的抚养费补上。”

随后,小董结合孩子的作息规律与双方工作时间,制定“个性化探望方案”,避免探望成为双方负担。同时,联系社区、妇联组建督导小组,为后续探望提供长期保障,防止矛盾再次发生。

“妈妈!”重逢时刻,孩子一头扑进李女士的怀抱。这份迟来的亲子团聚,在司法温情的守护下,终于如期而至。


头条推荐
热图推荐
精华推荐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