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幸福养老在榕城 ——福州破解中度老龄化难题的民生答卷 “社区每月给我们集体过生日,让我感觉有人记得我们、关怀我们。”重阳节前夕,树兜社区居民唐爷爷表示。温暖背后,是福州应对老龄化的扎实实践。截至今年6月,福州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55万、老龄化率达22.5%,“每5个福州人里就有1位老人”已成为现实,这座“有福之州”正式迈入了中度老龄化社会。 如何让老人安享晚年、守护养老安全、保障老年健康,成为城市发展必须作答的时代考题。 老有所养 织密全域服务网 “社区会定期组织手机功能学习,每周四早上都有三甲医院医生在长者食堂问诊,生病咨询特别方便。”唐爷爷口中的方便,是福州社区养老服务的缩影。树兜社区党委书记助理卢俊婕表示,该社区不仅每周有专业医生在长者食堂坐诊,针对老年人需求还会定期组织学习、点对点科普养老政策,鼓励退休老人在老年课堂、社区建设上发挥余热化身“社区智囊”,让养老从“被动接受服务”变为“主动参与生活”。 这样的养老场景已在福州全域覆盖。据市民政局数据,目前全市建成168个养老机构、99个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545个居家养老服务站,城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100%。在农村,1903个“幸福院”取代城市里的“日间照料中心”,成为农村留守老人活动的好去处,养老服务供给量稳居全省首位。 机构养老则按需分层。在福龄金太阳鸿儒老年公寓,120张床位已入住107位老人,3600-4000元/月的费用涵盖床位费、伙食费与基础护理费,吸引众多能自理的老人入住。据老年公寓的张院长介绍,该老年公寓不设刚性约束,每日组织定点活动,每周开展兴趣活动,助力老人保持身体机能、丰富养老生活。针对失能、重症老人,福州国徳医院依托医疗资源提供24小时专业照护,金秋老人院则聚焦重症特护与临终关怀,精准填补特殊养老需求空白。 政府的精准扶助更让困难老人“心头暖”。对低保、特困、重度残疾等六类特殊困难老人,市民政局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提供每月100-400元的上门服务,洗头、剪指甲、理疗等照料直达家中。截至目前,已为6000多户困难家庭完成适老化改造,加装扶手、铺设防滑地面等,让居家养老更安全。 智慧守护则为独居老人筑起“隐形防护墙”。福州市民政局相关处室负责人介绍,针对六类特殊困难老人推出的“平安通”系统已在鼓楼、晋安、闽侯、连江试点,通过红外感应监测老人移动轨迹,结合手机流量、智能水表数据判断异常。一旦预警,社区与服务商将第一时间联系、探访老人,确保老人安全。非特殊困难老人家属也可自费10元/月购买流量服务,随时了解老人动态,“这种无感关怀既保护老人隐私,又解了社会牵挂”。 老有所医 筑牢健康保障线 “社区有教怎么出示医保码,我们愿意学。但有些老人搞不懂,会觉得有点麻烦。”树兜社区居民王奶奶表示。福州市医保中心针对“不会用手机、常忘带卡”有新招,市医保局工作人员介绍:“子女可通过亲情代办帮老人操作,同时我们也在积极推动刷脸就医服务。”刷脸支付正在全市定点医疗机构、药店逐步推广,提高老年人就医服务效率和体验感。 医疗保障的倾斜,也让老人用药负担大减。2024年4月起,职工医保普通门诊报销比例继续提高,退休人员较在职人员高5个百分点;在定点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街道)卫生院办理家庭医生签约后,在签约的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就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用药报销比例提升5个百分点。“我有高血压,在社区就诊,大部分费用医保都能报,不用再跑大医院排队了。”唐爷爷表示。 截至2024年底,福建省职工医保参保人数达1009.45万人,其中退休职工202.25万人,同比增长5.0%;全省定制型医疗保险“惠闽保”2024年承保310多万人,60岁以上老人超114万人,针对老年高发疾病优化保障,为大病医疗筑起“补充防线”。 长期护理保险(长护险)成失能老人“救命险”。作为第二批长期护理保险全国试点城市,截至今年10月,福州累计1.61万人享受长护险待遇,107家定点机构提供上门或机构护理。为破解养老护理“招不来、留不住”的难题,福州首创“政府投入+高校培训”模式,建立医保牵头、人社和财政配合、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负责的培训机制,按人均补助1000元标准制定专业培训计划,既提升护理专业性,又规范培训市场,让老人享受可靠照护。 从“最后一公里”到“家门口就医”,福州还打通了多重便民通道:社区卫生服务站可开具常见病、慢性病用药,部分社区配备共享轮椅,登记即可免费使用;养老院与医院建立“绿色通道”,老人突发疾病可快速转诊;养老机构内设医务室,24小时有医生值守。“医生挺好的,24小时都在。”居住在福龄金太阳鸿儒老年公寓的林爷爷尽显安心。 老有所安 守护养老全方位 福州的适老化建设既有“大动作”,多个社区加装电梯,解决老人出行难题;又有“小细节”,养老院卫生间装扶手、配洗澡座椅,农村幸福苑设无障碍通道,改台阶为斜坡,让老人行得安全、住得舒心。 针对诈骗老年人现象,福州织密全链条防护网。不久前,后洲派出所接到反诈预警,火速赶到辖区居民黄奶奶家,发现她正与自称“中国银联客服”的骗子视频通话、手机已被远程控制。民警当机立断取出手机卡,成功阻止9999元转账。“骗子说我开通了抖音会员,不取消每月扣800元,还让我设了呼叫转移,幸好民警来得及时。”黄奶奶看着“交易失败”的短信,向民警连连道谢。 类似守护还有很多:辖区居民姚奶奶接到冒充外地公安的诈骗电话,对方以“涉嫌洗钱”要求转账,后洲派出所民警三次上门劝阻,保住她80万元积蓄。台江分局刑侦大队民警分析:“老人易受骗在于四类特点:一是信息认知存在盲区,对保险续费、自动扣费取消等日常业务规则,以及公检法办案流程不熟悉;二是对‘权威身份’缺乏质疑,轻信‘保险客服’‘公检法工作人员’说辞;三是应急时理性不足,听到‘不操作就扣费’‘涉嫌案件追责’等紧急说辞时,因担忧财产损失或承担责任而慌乱;四是部分独居老人情感需求易被利用,容易被骗子的‘耐心关心’‘主动帮忙’打动后放下戒备。” 针对这些特点,台江分局刑侦大队在辖区10个派出所均设立反诈工作室,张贴警示图片、循环播放反诈视频,还在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商超等区域,结合“冒充客服”“冒充公检法”案例现场讲解,联合运营商定向推送反诈短信,将专属反诈海报张贴在社区公告栏、单元门口最显眼位置,确保辐射更多老人。辖区银行的“异常取现上报机制”更成“最后防线”。银行工作人员发现老年人大额、频繁取现或向陌生账户转账等异常情况,会第一时间上报警方, 警方则会对涉事账户进行保护性止付,最大限度阻断资金转移。 “前几年有邻居被骗光装修钱,现在我们都知道‘天上不会掉馅饼’,遇事要找社区、找民警。”王奶奶说,社区不仅会组织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传达室也会做好“防线”功能,询问外来人员来意,阻隔保健品上门推销,“本着不贪、不求、不想得小利的心态,就不会受骗。” 此外,福州民政部门连续3年开展养老机构专项整治,每年核查消防安全、房屋结构、食品安全;节假日期间还牵头多部门开展联合检查,既消除安全隐患,又避免频繁打扰老人,全方位守护养老环境安全。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