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法治报,让新闻离你更近!
2025-11-06 14:49:22

福州市鼓楼区综治中心以法治力量巧解老城“千千结”

作者:本报记者 王思琦 通讯员 唐丽莹   来源:福建法治报   责任编辑:

从“一人愁”到“众人谋”

——福州市鼓楼区综治中心以法治力量巧解老城“千千结”

福州市鼓楼区作为福州市中心城区也是传统的老城区,具有老旧小区多、居民纠纷多、社区治理难点多等特点,邻里纠纷、物业矛盾等民生问题在鼓楼区综治中心的统计数据中占去大部分。

面对这一现实情况,传统调解方式往往难以在涉及生活的纠纷中发挥突出作用,一方单位的介入也稍显力量薄弱。为此,鼓楼区以综治中心为核心平台及指挥枢纽,通过融合“一栋楼”集成服务、应用“四步十调”工作法和法务特派员机制等系列组合拳,推动矛盾纠纷化解从“一人愁”到“众人谋”的深刻转变。

“有了法务特派员,我们不仅解决了问题,更明白了法律道理。”家住灵响社区的林阿姨深有感触。她与楼下邻居因卫生间漏水问题争执不下,社区法务特派员肖律师接到社区综治中心传达的线索,及时到场了解情况,随后依据建筑结构和建筑法的有关规定,明确指出楼下卫生间的天花板和吊顶属于楼上卫生间的延伸范围,发生漏水其责任应归结于楼上住户。经肖律师专业释法,林阿姨欣然接受意见,共同出资解决卫生间漏水问题。“都是邻居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就是怕事情被‘和稀泥’,现在有了专业的法律解释,对这个结果我是认可的。”林阿姨表示。

这正是鼓楼区综治中心通过其覆盖全区的法务特派员机制,将专业法律服务精准投送至群众“家门口”的缩影。

该中心推动法务特派员工作机制全区覆盖,精心筛选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法务志愿者等500名法务特派员,以“3+2+1”(即:法官、检察官、警官+2名律师+1名法务志愿者)模式组团下沉到69个社区综治中心,组成“社区法务服务队”。自法务特派员工作机制运行以来,共免费提供法律咨询、矛盾调解等各类法律服务10170件次,开展法治宣传1585场次。

专业的法律服务能快速厘清行为的法律性质和责任边界,将调解严格限定在法治轨道内。

今年上半年,辖区某社区一起楼顶种菜引发的邻里纠纷化解,充分体现了法治力量在矛盾纠纷化解中应与“情理”相辅相成,更是破局的“钥匙”。

事情起于住在8楼的颜女士因6楼的黄先生在楼顶天台违规种菜导致其房屋天花板防水层破裂,水滴不断渗入。“我家里现在天花板一直在滴水,这问题肯定得你负责。”颜女士十分生气。“我做过防水措施,这漏水跟我种菜又没关系。”黄先生表示。双方因此争执不下。

纠纷发生后,社区立即启动“四步十调”首接首调程序,先从“情理”角度劝说,但黄先生仍坚持己见,认为自己种菜多年都没出过问题,不愿拆除菜园。

在社区调解未果后,案件通过“四步十调”机制流程,迅速上报至街道综治中心申请提级调解。街道综治中心联合调解员、法务特派员、物业人员共同组织第二轮调解。

街道综治中心调解员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调解经验,开场便点明问题关键:“天台属于全体业主共有区域,私自种菜不仅侵犯公共权益,还存在安全隐患,继续僵持只会让矛盾恶化。”法务特派员现场解读民法典相邻关系条款,明确指出黄先生的行为已对邻居造成损害,依法应承担责任。同时,他们结合近期因违建导致邻里冲突的真实案例,为黄先生敲响警钟。物业人员则拿出小区管理规定,强调天台种菜违反相关规定,并用朴实的语言讲述“远亲不如近邻”的道理。在多方联动、法理情交融的调解下,黄先生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问题,颜女士也表示愿意给予适当补偿,最终双方握手言和。

鼓楼区综治中心还打造了“枫桥式”共享法庭,区劳动争议仲裁委首个派出庭入驻区中心,更创设“线下来访、线上申报、平台流转”三个渠道等。这些功能在中心内被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而科技赋能的“榕易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线上平台则成为中心发现问题的“千里眼顺风耳”,最终在中心平台上实现各类资源的精准调度与矛盾纠纷的高效化解。今年以来,鼓楼区各级综治中心共接待群众9920人次,办理咨询、矛盾纠纷等各类事项6483件,矛盾化解率达97%。

“从‘跑断腿’到‘点手机’,从‘一人愁’到‘众人谋’,我们画的从来不只是机制与技术蓝图,更是民心的同心圆。”鼓楼区综治中心主任如是说。


头条推荐
热图推荐
精华推荐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