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51万元欠薪如何3天到工人账户? ——且看厦门市同安区人民法院用“未到期债权有条件加速到期”机制破执行困局 “没想到这么快拿到钱,孩子的学费有着落了!”“原本以为公司倒闭了,就拿不到钱了,没想到都拿到了!”……今年9月初的一个早晨,25名工人攥着银行卡,在厦门市同安区人民法院执行案款发放现场,难掩激动心情。这起厦门某制造公司拖欠工人工资款的“骨头案”,通过同安法院创新探索的“未到期债权有条件加速到期”机制在38天内实现96%的执行到位率,用“精准滴灌”的司法温暖“等米下锅”的工人。 2023年以来,同安法院通过该机制执结未到期债权110笔共计1270万元,该类案件平均办理周期缩短近70天,执行到位率提升至90%。 “濒危公司”与“沉睡债权”的死结 厦门某制造公司因经营不善停工停产,25名工人连续4个多月未领到工资。经劳动仲裁机构调解,确认该公司应支付25名工人工资、补偿款共计53万元。法律文书生效后,某制造公司未履行义务,工人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执行立案后,法院第一时间查控该公司的财产。法院经调查发现,该公司账户存款寥寥无几,机器设备基本都已被抵押。更严峻的是,该公司还有较多债务纠纷已进入司法诉讼程序,25名工人的劳务报酬兑现显得遥遥无期。 执行法官多次约谈工人代表,发动工人寻找、收集被执行公司的相关财产线索。 “某制造公司去年给A和B两家公司供过货,会不会还有钱没有付清?”工人代表老李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向执行法官提供两条模糊的债权线索。执行法官随即启动“债权穿透”调查——经查,A公司确有近39万元货款未结清,B公司有近14万元未结清。然而,两笔货款付款期限均未届满。次债务人A、B公司均以债务未到期为由拒绝配合执行。 “有条件加速到期”打破执行梗阻 传统执行模式下,需要等待债权到期方可执行,而在此期间可能面临次债务人履行能力降低、配合执行意愿下降、转移财产等风险,且若待债权自然到期再启动执行程序,执行周期冗长,将严重影响25名工人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 如何在保障次债务人期限利益的同时,又保障兑现申请执行人的胜诉权益,成为执行工作中的现实课题。同安法院在前期调研及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创新探索“未到期债权有条件加速到期”机制,构建起“以协商促履行、以补偿激活力、以证明护信用”的执行模式,成功破解未到期债权执行程序复杂、到期前风险高、执行到位率低等痛点,有力打破未到期债权执行梗阻。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一定的灵活方案,适当补偿次债务人的期限利益,激励次债务人自愿提前履行债务,让申请执行人尽快拿到执行款。而“灵活方案”便是执行法官需要费心寻找的“钥匙”。 三方协商架起“信任桥梁” 执行法官组织工人代表、某制造公司负责人、A公司和B公司高管多次进行三方协商。在充分尊重各方意愿的基础上,共同寻找利益最大公约数。 通过三方协商,执行法官很快梳理出各方的利益诉求:工人的最大利益诉求是尽快拿到薪资;被执行公司的利益诉求是尽快清偿工人工资薪资,从执行案件中脱身以恢复信用,修复资金链;次债务人的利益诉求是减免部分债务作为期限利益补偿、收到某制造公司为其开具的相应发票以及避免卷入司法诉讼。 针对工人、某制造公司、次债务人A公司和B公司各自的利益诉求,执行法官引导三方达成协议:被执行人自愿放弃其对次债务人享有的部分合同违约金作为期限利益补偿,对提前清偿债务的次债务人给予合理资金成本补偿,扣减次债务人的债务额1.5万元左右,并配合开具相应税务发票给次债务人;次债务人同意将原定于2026年到期的53万元债权提前至今年8月履行;工人一致同意次债务人提前履行债务后,同意放弃对某制造公司的剩余2万元债权,以“债权空间”换取“兑现时间”。此时,距执行立案之日仅过了25天。 同时,同安法院还向各方送上“定心丸”:对于次债务人,法院将于案款到账后向其出具《履行债务证明书》,以打消其关于是否导致重复清偿以及财务、税务方面的顾虑;对于被执行公司,法院及时解除对某制造公司的查封、冻结以及信用惩戒等执行措施,助力修复信用;对于工人,法院将于案款到账后第一时间足额发放执行款。 “有了法院的官方保证,我们就放心了!”三方代表不约而同说道。 三方协议达成后,被执行公司依约开具税务凭证,次债务人A公司和B公司分别向法院执行案款专用账户提前足额汇入款项51万余元。同安法院随即分别向A公司和B公司出具《履行债务证明书》。 3天后,25名工人便收到51万余元工资款、补偿款。当天,法院解除对被执行公司全部执行措施,并向其发放《结案通知书》。至此,该起案件执行完毕。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