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日,厦门市思明区司法局中华司法所接到一通特殊来电。社区矫正对象马某诚恳地表示:“我想借公益活动这个机会,用自己的方式回馈社会。” 这通电话背后,是一个社区矫正对象的深刻转变。马某目前在一家餐饮连锁店工作,曾经的他,对社区矫正的各项要求总是“被动应付”。然而,在参与几次公益活动后,他的内心发生了微妙变化。这份主动请缨的心意,让司法所工作人员倍感欣慰。 从“心”出发传递敬老关怀 “怎么带了这么多东西,我一个人吃不完呀!”“能被记挂着,我真的太开心了!”公益活动当天,15位独居老人家中笑声不断。 马某提着亲手制作的姜母鸭,挑选鱼丸、花生牛奶等食品,跟着司法所及社区工作人员进行入户慰问。他提前忙活大半天准备礼物,每到一户都细心询问老人生活状况,耐心倾听诉说。 “曾经的我犯了错,现在我想改过自新,回馈社会。”马某的真挚心声得到了老人的笑容和感谢的回应,这份社会认可让他感受到久违的温暖与价值。 在公益活动中,马某同工作人员一起为老人送上普法宣传手册,实现从“违法者”向“普法者”的蜕变。 “现在骗子专挑老年人下手,遇到让转钱的千万别信!”马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老年人讲解权益保护、防范诈骗等知识,反复叮嘱“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 贴心的叮嘱、实用的知识,让老人连连点头:“感谢你们提醒,我们学到了很多!” “星星之火”点亮矫正课堂 10月20日,在中华司法所“以矫带矫”集中教育课堂上,马某分享了自己的心路历程:“刷短视频也是刷,有时间看看普法视频多好!”这些具体转变细节,让其他矫正对象听得格外专注。 “社会没有抛弃我,我希望把这份善意传递下去。”马某的分享引发强烈共鸣。他坦言,自己也曾经历过迷茫期。起初,他认为在“在矫通”APP上进行位置确认是一种“麻烦”,但在司法所工作人员一次次的耐心谈话中让他逐渐意识到,遵守规定才是真正的自由。 如今,马某已从“被动接受矫正”变成“主动改变自己”:按时进行位置确认、积极参与公益、主动学习法律知识。他的故事,如“星星之火”点燃了其他社区矫正对象“向善向好”的信心。 今年以来,中华司法所已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参与公益活动147人次。从爱心慰问到法治宣传,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发起,越来越多矫正对象在“助人惠己”中实现“矫心正行”。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