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车载法庭”让数万群众变成“同学”

2017-06-14 09:17:30 来源:福建法治报

“庭审结束,现在闭庭。”前不久,在江津区石蟆镇传龙村,随着审判员的法槌落下,一场车载法庭的审判结束了。年逾八旬的村民周大水(化名)和老伴何萍(化名)布满老茧的双手紧捏着4个儿子当庭给的赡养费,眼含热泪,嘴里一个劲地感谢着法官。

“车载法庭”开进村

家门口化解赡养纠纷

这是一起简单的赡养纠纷案件,考虑到原告人周大爷和何大妈年事已高行动不便,江津区法院特地派出“车载法庭”法官审理此案。

开庭当天,承办法官和工作人员一大早就开着流动车载法庭车来到村里,熟练而又小心谨慎地将它“变”成法庭。

周大爷与妻子何大妈生育有5名子女。尽管子女众多,但子女成年后均与老人分开居住,长期在外打工,对父母照顾较少,两位老人仅依靠每月200多元的老年补助费生活。2016年,两位老人以赡养费纠纷为由将周军(化名)、周伟(化名)、周钢(化名)、周华(化名)4个儿子告上法庭,要求儿子们每人每月给付生活费150元,今后医疗费也由他们均摊。

庭上,原、被告双方未能达成和解协议,承办法官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综合考量老年人合法权益保护、维系父母子女亲情以及赡养人实际经济状况等因素,当庭依法作出判决:4被告每人每月给付原告生活费100元,原告今后医疗费凭票据由4被告均摊。

庭审结束后,承办法官还对原、被告进行了判后心理疏导和教育,悉心劝导子女应从物质上、精神上给予父母更多慰藉,让他们能有一个幸福的晚年生活;同时,父母对子女也应有更多的体谅和关爱,共同努力,促进家庭和谐。

公开开庭审理过程中,当地近百名村民自发前来旁听。庭审结束后,许多人还主动找到法官咨询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不少人表示,“车载法庭”巡回开庭这种方式很新鲜,没想到在院坝里也能听到看到正规的庭审。案件所涉及的子女与老人的赡养纠纷在农村很常见,法官依理依法,讲得很具体,对自己也有教育启发。

五大功能集于一身

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

江津区位于重庆市西南部,是长江上游重要的航运枢纽和物资集散地,辖区面积广阔,人口众多,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城乡二元结构突出。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司法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尽管江津区法院在司法便民利民和阳光司法方面作出了不懈努力,但现有的4个人民法庭已经无法完全覆盖区内新开发地区及偏远地区。

过去,江津区法院也推出过“田间法庭”“院坝法庭”等传统巡回审判方式,法官们扛着国徽、带着家什到田间地头、到老百姓的院坝里审案。但这种形式的庭审存在材料以人抄手写为主、形式欠规范、形象不严肃、效率低下等问题,不适合广泛使用。

如何有效解决偏远地区法院人力、物力投放难问题,更好地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与监督权,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是江津区法院研发流动“车载法庭”的“初心”。

在“好传统+高科技”的法院发展理念指导下,2013年底,江津区法院挤出80多万元,以一辆轻型客车为基础,大胆创新,改装出了这台“多功能车载法庭”,首开全国“车载法庭”先河。解决了司法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既是对巡回审判“便民利民”精神的继承,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了“从马背到车轮”的飞跃。

据了解,“车载法庭”集诉讼服务、巡回审判、法治宣传、执行指挥、远程视频接访五大功能于一体,实现了巡回审判的电子化和信息化,让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得到规范的司法服务。

目前,江津区法院流动“车载法庭”已获得1项国家发明专利和6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这6项实用新型专利的名称分别为车厢侧壁能够翻转的移动法庭车、车厢具有储物室结构的移动法庭车、一种移动法庭车、移动法庭车车厢的内部结构、车厢具有活动梯的移动法庭车、车厢内设有庭审系统的移动法庭车。

“经过3年多的运行,为了继续完善车载法庭功能设备,为辖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司法服务,江津区法院正在着力打造升级版流动‘车载法庭’并将于近期投入使用。”江津区法院相关负责人说,新的流动车载法庭完善了证据展示等功能,改善了扩音设备效果,增强了庭审的标准化、智能化程度,必将更加有利于开展巡回审判、法治宣传、以案释法等工作。

“赶场日”变身法治课堂

数万乡亲父老成“同学”

“近年来,人民法院承担了越来越多的普法宣传工作。过去那种摆摊发传单的做法,既不亲民,也不够严肃。”江津区法院相关负责人说。

在江津区广大乡镇,群众仍保留着“赶场”的习俗,除了日常购物,这还是大家交流新鲜事物、传递信息的盛会。长期工作在基层的法官们充分利用各乡镇赶场日,制定了“车载法庭”行车路线。“车载法庭”的一面车厢是LED屏,能循环播放法院自制的、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法律宣传片,每次都能聚集大量群众观看。

“这样一来,我们这里就有了很大的一个‘特殊群体’——观看学习的数万名老乡们不管年纪大小都成了‘同学’,一起学习法律知识。”该负责人打趣道。

同时,法院还借此向广大群众公布失信被执行人(“老赖”)信息,给“老赖”曝光,让老赖无处藏身。

“如果不是‘车载法庭’,很多老百姓可能一辈子也没机会看见庭审是什么样子。”唐凤是江津区的一名人民陪审员,听说赶场日当天有“车载法庭”开庭,她很早就从附近社区赶来旁听。

江津区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车载法庭”让偏远地区的群众有机会看到巡回审判的庄重性和严肃性,让他们意识到有问题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这就是最好的普法效果。

据统计,自投入使用以来,江津区法院流动车载法庭已开展巡回审判56次,开展法治宣传97次,参与执行指挥8次,配合最高人民法院启用远程接访功能3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近6万份。在流动车载法庭历次实战中,数万名群众自发旁听庭审、观看法治宣传、进行法律咨询,这对于推进司法城乡统筹发展,建立农村社会法治秩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获最高法院领导赞扬

经验在全国多地推广

2014年5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江津区塘河镇石龙门村现场视察了流动“车载法庭”庭审。周强院长指示:车载巡回法庭利用科技手段把司法服务送到群众身边,真正做到了便民利民,而且在群众中举行公开庭审也起到了很好的法治宣传作用,是一项司法为民的重要举措,要认真总结经验,不断予以完善。

同年7月,在第三次全国人民法庭工作会议上,周强院长要求:要进一步加强巡回审判工作,大力推广车载法庭等巡回审判模式,让“流动的人民法庭”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便利诉讼的需求。

在最高法院倡导下,目前,全国已有多地法院大力推广车载法庭巡回审判模式。包括全国各地、各级法院在内的数十家单位和部门来江津法院考察、交流、学习流动车载法庭推广应用经验。(周鸣红)

相关链接:

“车载法庭”的五大功能

诉讼服务功能——流动车载法庭以一辆南京依维柯车为基础,改装厢体而成。内部设置电子公告牌,便于当事人了解案件信息;配合已有的公众服务平台,可实现立案受理、诉讼材料收转、法律文书送达、案件进度查询、裁判文书制作、诉讼档案查阅、执行线索举报等功能;放置诉讼指南、诉讼风险告知、案件流程图示、诉讼费用标准、举证质证程序等资料供当事人免费取阅。通过“诉讼服务中心”的流动,实现了当事人的“不动”或“少动”。

巡回审判功能——流动车载法庭左侧翼为开放式设计,可九十度展开,并配备遮阳(雨)棚,方便旁听人员观看办案过程;舱内装配审判桌椅、发电机、LED屏及审判法庭信息化系统。利用这些设备,当事人可通过离线办案系统当场立案,并录入相关案件信息;如果双方当事人在场,可通过庭审系统直接开庭;规范的数字化庭审可实现全程记录并异地观摩;庭审结束后,可利用文书离线制作签章系统当场制作调解书、裁定书及允许电子签章的判决书,并当场送达当事人,免除当事人往来奔波之苦。

法治宣传功能——流动车载法庭右侧面设有led大显示屏,可在赶场时间移动播放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节目、典型案例、法律法规等,利用音像特殊的视听效果吸引群众关注,并根据需要提供法律咨询。开展法律咨询时,左侧翼呈九十度展开,成为咨询平台,方便群众的咨询活动。依托流动车载法庭,能够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将法治真正送到基层,让法治理念深入人心,从而更好地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形成以案释法、日常普法、广泛参与的大普法格局。

执行指挥功能——流动车载法庭配备了激光灯和LED照明系统,可实现全天候无障碍执行;取证系统可一键启动,记录现场证据,并配备“黑匣子”,全程自动记录执行过程;GPS定位系统可随时展现临近车辆情况,方便应急调用;宣传系统可随时播放相关法规、执行依据,并现场宣讲,打好“攻心战”;指挥调度系统可将监控设备和无线单兵设备拍摄的现场画面通过无线网络方式传回多功能车载法庭(现场指挥中心)和法院执行指挥中心,方便指挥中心全面掌握执行现场信息,动态调整执行方案,并通过数字集群呼叫系统与执行人员交流意见、发出执行指令、制作执行文书,实现执行的快速机动,提高执行效率和效果。

远程视频接访功能——远程视频接访,变群众上访为就地视频接访,为解决当前信访难题开创了一种全新思路。重庆法院系统响应最高人民法院号召,率先建成远程视频接访系统,但如何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群众在家门口即可实现与上级法院远程视频接访系统的互联互通、表达诉求。江津法院结合全国法院系统远程视频接访系统建设,对流动车载法庭进行功能拓展。在车内配备专用计算机、扫描仪、打印机、视频接访终端等设备。信访人预约远程接访后,流动车载法庭可开到其家门口。信访人在车载法庭上即可通过视频方式直接与上级法院接访人员进行面对面交流。这种家门口的远程接访,真正实现了让“法官多跑腿,群众少跑路”。(周鸣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