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2017年第23号: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之莆田模式

2017-10-13 09:06:55 来源:福建法治报

答记者问

记者:莆田的城乡一体化建设如何实现绿色发展?

程强:第一点,贯彻生态保护理念。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打造百万人口“环绿大都市”。如保留城市内部60平方公里的生态绿心,推进中心城区周边山水资源的整治保护,建设“口袋”公园等,打造具有莆田特色的生态“绿廊”。第二点,树立绿色发展导向。明确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重点突出对水质、河长制落实情况的考核。创新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考评机制,在全省率先设立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奖励资金。研究制定生态文明目标评价考核体系,探索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基础上,建立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和生态文明目标考核的办法,采取一年一评价,五年一考核,树立绿色发展新导向。第三点,倾力打造绿色产业。着力打造鞋服、工艺美术、食品加工、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等10大优势绿色产业体系。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引导。

记者:在幸福家园试点建设过程中,如何确保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王世文:一是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充分听取群众意见,把群众最想做、最迫切需要做的事情规划好。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群众需求,切实把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群众最急需解决的问题落实好,确保群众利益得到最大化。二是配套设施有效改善。试点获批以来,我市已先后组织实施了1387个项目,完成投资72.3亿元。实现村村道路通、污水通、电讯通;村村有绿色乡村、绿色屏障、绿色河岸和绿色通道;村村配套农村公园、小学、幼儿园、卫生服务站、文化站、社区超市、银行网点、村道路灯、公交停靠站和社区服务中心。三是农民收入持续提高。围绕“一村一品”逐村思考产业发展方向,策划产业发展项目,有效提高农民收入。截至2016年,我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10311元,提高到15131元,增长46.7%。

记者:莆田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如何在医疗保障政策上,实现农村和城镇居民的同等待遇?

刘明辉:首先,全市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医保在覆盖范围、筹资政策、保障待遇、医保目录、定点管理和基金管理等方面实行“六统一”,让农村居民享受与城里人一样的医保待遇。其次,提高普通门诊补偿待遇。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普通门诊不设起付线,按照60%予以补偿,并将符合一体化管理条件的村卫生所纳入医保定点范围。提高重大疾病报销比例,提高门诊特殊病种待遇,提高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住院报销比例,市内住院不设起付线,统一按90%予以报销。三是大病报销门槛实现“一降低”。从今年开始,大病保险补偿起付线从2万元下调到1.5万元,年累计封顶线33万元。以上城乡一体化医保惠民政策实施后,2017年度医保基金与去年相比预计增加支出4亿多元,切实让群众得到实惠。

记者:社会保障方面有哪些突破和成效?

肖兰英:一是推进社会保障政策一体化。养老保险方面。2013年,莆田市率先在省内整合了“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了城乡居民一体化的养老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在参保缴费、政府补助、待遇领取等方面实现统一,目前全市参保人数已达到155万人,缴费率达到95%以上,在全省各地市中名列前茅。在特殊群体社保方面。先后出台了将进城务工人员以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城镇社保体系,实现与城镇居民同政策、同待遇。同时,率先将乡村医生、村级组织及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等几个特殊群体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在工伤保险方面,探索建立了“三项机制、三个平台、三道程序、三个载体”的工伤保障机制。全市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已超过46万人。

二是推进人社公共服务均等化。构建城乡一体的社保服务网。莆田市从2013年就全面先行先试,探索建立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不出村”便民服务模式,在全市972个村居建立起986个便民服务点。构建常态化城乡就业服务网。开发就业招聘信息系统,开展城乡常态化公益性招聘活动,促进就业扶持政策城乡一体化。每年安排公益性招聘活动80多场,农村劳动力每年转移就业3万人左右。同时促进市、县区、镇街三级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建设一万平方的市级人力资源市场,明年将完成全市54个镇街就业平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