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寿宁县人民法院干警张清的扶贫故事

2021-03-23 13:43:46 来源:福建法治报

第一书记的三个绰号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3月23日讯 从基层扶贫“零经验”,到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寿宁县人民法院干警张清5年多来先后在凤阳镇凤阳、刘厝、北山村驻村任第一书记。他靠着踏踏实实的努力与付出,真正走进了村民心里,成为群众“靠得住”的人。

说“土话”的“光头书记”

2015年,张清经组织选派来到驻村第一站——凤阳村。驻村前,从未接触过农村工作的他有满腔热血,可没想到报到首日,便被泼了一盆冷水——村委主任介绍当年度工作重点时,他甚至不明白说的是什么。会后,一名村民和张清闲聊时当面评价他“官气很重,说话很敷衍”。其实,虽然同是寿宁人,但说的方言仍有不同,当时张清根本没听懂村民的话,担心回答错了,不敢多言。

第一天的驻村生活,让张清暗暗下定决心要学会说“土话”,融到群众中去。随后几日,他挨家挨户造访,一边了解村中各户的家庭情况、致贫原因,一边也为学方言打好群众基础。没想到,第二次开村干会议时,张清就能用蹩脚的凤阳方言和大伙儿交流了。那一刻,他感觉脚下沾了泥,心中踏实多了。

当时,凤阳村的人居环境差,没有菜市场、车站,一条主干道横穿整村,车道街道连在一起,又是群众摆摊所在,两车交汇都很困难。而坟墓治理、两违治理、项目征地这些关系到群众利益的工作,更是遭到多数人抵触。“有次在葡萄园区修一条机耕路,冒出几十起矛盾纠纷。张清随即回院里找来资深法官,请他们做诉前调解。”村干部郑贤林回忆,张清还在凤阳司法所设立了远程立案点,让群众“少跑腿”。

张清实地了解覆盆子种植情况

一次,张清在会上部署凤阳村森林防火工作时讲道:“务必做好预防和宣传工作,确保没一座山秃顶……”话一说完,村干部们都笑着看他,张清一照镜子才发觉,一年不到,自己原本浓郁的头发成了“秃顶山”,他索性理了寸头,成为了群众口中的“光头书记”。而他的务实、辛劳也被群众记在了心里。自此,村民之间闹纠纷需要“主持公道”,都很信赖张清。

“完成街改,新建车站、菜市场、图书馆,改善饮水工程、修了两条路,打通了凤阳到周宁县的‘最后一公里’……村里近些年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都多亏了我们张书记的辛苦奔波,多方筹措资金。”郑贤林对张清赞不绝口。

搞产业的“葡萄书记”

走进寿宁县凤阳镇,一垄垄枝繁叶茂的葡萄架错落有致,全镇富锌晚熟葡萄种植面积已过万亩。“现在两亩葡萄的一年收入,胜过我爸下地忙活5年。”刘厝村民张忠明喜笑颜开地说。

2017年,根据寿宁县委安排,张清来到凤阳镇刘厝村任第一书记。初进刘厝,唯一的通村要道狭窄不平,路边的茶园田地大面积荒废,村中多是留守老人。没有劳动力,谈何发展?

图为担任驻村干部的法院干警张清(中)深入农田了解葡萄种植情况

已有一年驻村经验的张清趁春节之际,一家家登门“献宝”,在刘厝抓起了“壮丁”。

听了张清关于种植葡萄的建议后,张忠明虽想一试,但对种植技术一窍不通的他有些犹豫。明白群众心中顾虑后,张清积极向上争取政策支持和扶贫资金,同时联系凤阳村的葡萄种植能手前来实地考察,传授种植技术。

“看到张书记忙前忙后,我们都很感动,也很信任他。”于是,以张忠明为代表的10多位村民决定尝试,在荒地搭上钢架大棚,种上“金果果”。

半年过去,张忠明家的葡萄园硕果累累。可没想到一场暴雨致使张大叔家的茶园溜方,压坏了葡萄,两家因此发生口角,差点打起来。得知此事,张清从中调解,并帮助申请受灾补助,促使双方重归于好。

随后,张清积极向上争取项目,修护村道、整治河道、新修了一条机耕路,并和镇政府、保险公司联系,为葡萄投保,提高农户的抗风险能力。此外,他还联系法院资深法官给农户普及法律知识,引导农民做好商标注册、品牌维权等。

2018年,刘厝村出产的富锌葡萄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刘厝村支部书记叶马娇说:“刘厝村旧时的荒山坡,如今遍地都是葡萄园了。村庄美了,村道净了,发展路子宽了,群众纠纷少了,这些都多亏了我们‘葡萄书记’。”

村民们不知道的是,那一年,张清的车轱辘换了4个,车身被刮得伤痕累累。但每每想起任期满时村民们自发写下的联名信,和为挽留他摁满的红手印,他的心里都感动于群众的这份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