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公证螺丝钉”周凌:平凡的岗位 不平凡的坚守

2021-07-09 16:10:22 来源:福建法治报

主笔相关遗产继承课题

从一线公证员转为管理层的周凌,现在还负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普法宣传,以及进社区、上街区的志愿服务。

“这个金额不大,可以走小额遗产继承公证简易程序,这样就不用麻烦其他继承人过来,只需要你申请即可。”今年5月1日,在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期间,周凌参加市司法局开展的公益法律服务活动中,有群众咨询关于遗产继承公证事宜,周凌从为群众减负的角度提供了这个建议。

周凌口中的这个“小额遗产继承公证简易程序”,是2015年8月10日,福建省公证协会印发《关于办理小额遗产继承公证适用简易程序的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该《指导意见》设立了小额遗产继承公证简易程序,为当事人减轻了举证责任、简化了公证机构审查核实程序。而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指导意见》的课题还是周凌主笔的。

2015年5月,周凌成为福建省公证协会业务指导委员会小额存款继承课题组成员,执笔起草福建省公证协会《关于办理小额遗产继承公证适用简易程序的指导意见》。“时间紧,上班时工作忙,没办法,我只能把下班后的每一分钟都用起来。”最后,周凌用了不到2个月的时间,就提交了《指导意见》草案,并且设计了3个方案供省公证协会业务指导委员会讨论,还为此撰写了1.6万字的《综述》。

而这一切,得益于周凌在遗嘱、继承公证方面扎实的实践经验。作为厦门市公证处办理遗嘱公证最多的公证员,周凌已累计办理遗嘱公证995件,见证了遗嘱公证从被排斥到井喷式发展的全过程。“遗嘱公证关系着群众的生死大事,每一份遗嘱都是对一个家族沉甸甸的责任,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让每一位立遗嘱人都无后顾之忧。”周凌坚定地说道。

截至目前,周凌已在省级以上期刊公开发表论文3篇,其中发表在《中国公证》的论文《一起特殊的刑事案件引发的继承公证思考》荣获福建省公证协会2016年度公证论文评比二等奖,另一篇《协议提存公证的理论与实例研究》获该项赛事三等奖。

用心为公证增添温度

日前,一位阿婆到厦门市公证处,点名要找周凌。

“真的很谢谢你,要不是你当时给我提的建议,我早已被赶出家门了。”一见到周凌,阿婆就紧紧握住周凌的手连声道谢。

原来,两年前,阿婆夫妇二人到厦门市公证处办理遗产继承,原本是想把财产全部留给儿子。但是因为周凌多问了两句,得知其儿子不务正业,而且并不是很孝顺,周凌建议阿婆夫妇将财产留给配偶。后来阿婆丈夫过世后,房产归阿婆所有,儿子才不敢赶阿婆出门。当天,阿婆来附近办事,特地来找周凌致谢。

“案件是冰冷的,只有让服务更贴心,公证才能有温度。”虽然在窗口办理公证的时候,有柜台相隔,但是周凌始终站在群众的角度,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

之前,周凌办理过这么一个公证。台商林先生乘船从金门到厦门,在厦门期间不幸猝死。其亲属要将林先生的骨灰带回台湾,并在台湾注销户籍和报销在大陆期间的医疗费用等手续,需要办理他的死亡公证,提供给台湾相关部门。

林先生的两个儿子在义工的带领下到厦门市公证处,申请办理相关公证。“因林先生的儿子已经定好了机票并在台湾进行了后事安排,要求当天必须取得公证书才能够回去。”周凌介绍道,“虽然当时他们材料没有带全,但是我还是让他们先办手续、优先核查,在出证前将材料补齐。”最终,原来需要两到三个工作日的时间,周凌两个小时就帮他们把公证书做出来了。

“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这是1963年出版的雷锋日记里的一段话,从2008年进入公证处至今,周凌用13年的坚守和奉献做了响亮回答——看似平凡的她,做着看似平凡的事,在平凡的岗位熠熠生辉,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

(本报记者 王淯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