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泉州市洛江区:“问诊”知民情 “开方”解民忧

2020-12-03 14:59:55 来源:福建法治报

“一网打捞” 带着民意回来

为确保活动不走过场,洛江区建立了民生台账及备案销号制度。“我们实施‘一网打捞’,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悉数原汁原味以村民小组(小区)为单位填入民生诉求信息登记卡,按年度进行编号,恳谈小组成员要签字背书。在建立民生诉求信息登记卡的基础上,以村民小组(小区)为单位建立民生台账汇总清单。”黄清凯介绍。

“我们社区老人活动场地很小,希望可以建设一个宽敞的活动场所。”“社区的垃圾桶坏了,建议及时更新。”在双阳街道,不少群众对社区建设积极建言献策。“近年来,虹山乡治安变好了,希望能在道路建设、亮化工程等民生工程上多花心思。”虹山乡的群众对村里基础设施建设提出意见建议……在夜访过程中,针对群众反映的诉求,能当面解决、当面释疑的,干部们现场提出解决意见或做好解释工作;不能马上解决的,便认真做好解释说明,详细登记将民声民意“带回来”。

民声民意“带回来”后如何解决?洛江区积极探索实行“乡呼区应”机制。乡镇(街道)无法解决的问题,直接“呼叫”区直相关部门,通过直接转办、小型专题会、党政联席会等方式,及时梳理研究,限期解决。同时,实行销号管理,并组织镇村干部和责任部门以挂钩包干形式开展“二次回访”活动,及时反馈处理意见或办理情况。

“不摆花架” 件件落实回应

“不摆花架子,要以更好的作风、更有力的举措、更精细的工作,全力推进‘夜访夜谈’工作机制落地生效。” 11月26日,黄清凯到罗溪镇调研督导“夜访夜谈”等工作时再次强调。

在开展“夜访夜谈”工作中,领导干部坚持以身作则,带头深入问题多、工作薄弱、困难大、不稳定因素突出、群众满意率低的地方了解情况、开展工作,并尽力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确保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应,切切实实做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工作。

罗溪镇村干部在“夜访夜谈”中,了解到双合村一起发生已近20年的道路通行及环境卫生的矛盾纠纷。纠纷始于2001年左右,黄某赞喂养牛群,并把家门口作为屠牛场地,污水横流,影响周边的环境卫生。村民黄某水多次劝阻无效,就把家门口的埕砌上围墙并加上铁门(该埕原来是黄某赞等3户人家的机动车通道),不让黄某赞通行,因此产生纠纷。纠纷发生后,村老人会、村干部多次调解无果。今年9月,因黄某水给自家的坟墓及通行的路(荒地)喷洒除草剂,黄某赞误以为对方是有意喷农药,要毒死他养的牛,又一次激发了矛盾。

“夜访夜谈”期间,镇主要领导了解了情况后,指派镇挂村领导、司法所调解员与双合村干部进行调解。相关人员先到现场了解情况,分别对双方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并听取双方的意见及诉求。镇干部、调解员与村主干协商调解思路,分头做各方的思想工作,抓住主要矛盾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反复做工作,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此外,解决罗溪镇东方村群众反映的农田灌溉难题;针对双阳街道群众反映的垃圾桶坏了的问题,及时更新相关社区的垃圾桶;着手进行虹山乡的道路亮化工程……截至目前,全区1096名干部、工作人员走访群众4万多户,排查205条问题线索,梳理群众诉求或意见建议301条,及时解决群众问题或诉求213条。

真情真意去夜访,有始有终办实事。两个月来,洛江区镇村干部带着感情去夜访,一声声暖心的日常问候、一次次细心的政策解答、一个个实际问题的及时解决,切实让党员干部与群众之间的情更浓、心更近,真正架起干部与群众的“连心桥”。

(本报记者 林扬阳 通讯员 万凯玲)